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纹样与西方图案形式的探索
——羌绣图案与模纹花坛的艺术研究

2020-02-26 07:47史安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羌族花坛刺绣

史安华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羌绣作为刺绣艺术中的一种,属于民间工艺美术的范畴,其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展现出工艺精巧、色彩绚烂、构图完整的艺术美感特征;模纹花坛,在欧洲中世纪也被称之为刺绣花坛,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式样精美绝伦的模纹花坛一直延续到现在,展示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审美风格。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精髓依然深植于各自人民的生活中,寄托着一个民族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是各自文化与传统的重要载体。本文从羌绣和模纹花坛的图案入手,通过收集羌族刺绣图案和模纹花坛的图文、实物、实景资料,分类归纳图案中运用的设计元素,了解两种艺术形式相通的审美主张,分析其创作手法、美学价值和创作思想,找出图案语言中的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精髓以及部分符合现代审美主张的处理手法,剖析对比,形成一份跨行业图案研究资料。

一、设计探源

刺绣和景观园林是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匠心创造的艺术,根植于古老的历史文化中,并且承载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以直观地形式表现出古老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特点。

(一)羌族刺绣设计探源。羌族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商朝甲骨文上就有对“羌”的明确记载,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是最早进入耕种与放牧结合,并以养羊著称于世的民族,目前大多聚集并生活在四川阿坝州的汶川、北川以及茂县等地区。

羌族刺绣历史源远流长,是羌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载体。羌族刺绣是一种手工刺绣,由农村妇女在劳动之余完成,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刺绣在羌族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伴随着民族的诞生而逐步完善工艺技法。羌族刺绣图案范围极广,涉及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这里的人们借助这种形式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他们对神灵的崇敬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崇敬和向往。

艺术与生活的统一,唯美与实用的统一,是羌绣的显著特点。羌绣作为传统民间工艺,题材大都直接来源于羌人的生活之中,也直接应用于男女老少的服饰之上,几千年来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文化涵义,是关乎羌族人群身体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营生,艺术的唯美与生计的实用统一在羌族男女老少的穿戴之上。

(二)模纹花坛设计探源。花坛是在固定范围内按照完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用花卉的色彩或纹样展现绚丽的景观,达到装饰效果。

模纹花坛,在欧洲中世纪也被称之为刺绣花坛,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模纹花坛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和叶兼美的植物组成精致华丽的图案纹样,呈现色彩绚丽,纹样优美,轮廓鲜明,结构对称,气度华贵的特点。它的起源十分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班牙南部的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受古波斯园林的影响,由平整对称的几何形植坛组成,并将鲜花种植在规则的图案,看上去很像瑰丽的东方地毯。克洛德·莫莱(1563—165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规则式园林中刺绣花坛的开创者。在当时的法国,由西班牙传入一种在衣服上刺绣花边的时尚,受此影响,莫莱还时常向国王的刺绣匠瓦莱(Pierre Vallet)请教,并用花花草草依照服装上的刺绣花边进行栽植,就像是在大地上刺绣,所以又称之为刺绣花坛。模纹花坛要求图案美丽、清晰,有较长的稳定性,但克洛德·莫莱发现用花草做花纹,呈现出形状不耐久和管理难度大的缺点,于是他开始采用黄杨做花纹,并配以彩色砂石做花卉的底衬,使得模纹花坛的装饰效果更加强烈。这种有规律的线性美学设计从中世纪传承至今,是园林景观文化中的经典符合。

二、设计元素分析

(一)题材特征。羌绣以花草、山水、动物等为主要内容,经夸张、概括而形成具有装饰性的图案。羌绣图案的题材主要来源于生活中所见到的植物、动物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等,以针线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植物中的花草、瓜果,动物中的鹿、狮、免、虫、鱼、飞禽,以及人物等等。此外,羌绣图案还有崇拜与向往的一些抽象图案。如“四羊护宝图”“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喜鹊登枝”“火盆花开”“万字符”等几十种。内容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模纹花坛形始于图案,色归于植物。其选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植物作填充材料,甚至使用彩色页岩或砂子作底衬,搭配锥形、球形、圆柱形的花草树木,将草坪、花圃刻画成圆形、矩形、菱形等形状,构成复杂而规律的精美图案、纹样和文字。对称的几何图案,需要平整鲜明的轮廓线条来体现其精致的美感,人工裁剪保持植物自然生长的形状让园林变得雍容华贵和绚丽多姿。

(二)造型特征。

1.抽象化。在符合工艺制作的要求下,羌绣和模纹花坛图案以自然原型为依据,进行造型变化,演变成不同的几何形体、几何形状符号等,形成自身的审美主张。例如羌绣将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羊、猫、狗等动物造型进行抽象化处理,化身为符号表现在图案中,抽象而又凝练传神地描绘出动物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审美形式感。

2.写实性。羌绣和模纹花坛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写实性图案,它们都对自然形象的规律进行了不同的整理、加工、变化,以写实、组合方法,力求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它们的图案表现形式更完美,更适合实际应用。

在写实型图案形象中,有些设计的很精细,有些很粗放,还有些是简化型。在变化型图案形象中,几乎涵盖了强化夸张型、概括简化型、抽象变化型等图案变化形式。比如蝴蝶图案就采用强化夸张的手法,将它的双须、双尾适当伸长,不仅使形式变得美观,而且营造出凌空飞舞之感。在组合型图案形象中,可归纳为共生型(如结合不同植物为一体)、重叠组合型、集合组合型(如集合四季花卉于枝头的折枝花、集合数种鸟的形象于一体的凤凰,集合砂石、花卉于一体的组合花坛)。在历史的岁月沉淀中,羌绣和模纹花坛都体现了极强的欣赏性,而且持续在实际应用中创造美,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

(三)色彩特征。蓝色、红色、白色是羌族刺绣的代表色。羌绣的底布大部分选择黑色、深蓝色为主,强调黑白对比,突出高饱和度与鲜艳色彩的搭配,营造出视觉明快、率真、朴素的效果。在羌族刺绣中,几乎只有白色、红色和蓝色这三种主色调,通过这几种颜色的重新配置将其思想和情感进行体现和反映,这与他们上千年的生活环境以及劳作方式均有极大关联。羌族一直崇尚和敬拜太阳与火,所以,他们用红色来代表太阳与火,这种习惯和风俗直到现在依然在传承,并在他们的虎儿帽、云云鞋、头帕、服饰的刺绣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寄寓喜庆、热烈、红火、新旺等美好愿望。羌族人还喜欢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色彩,这与其生活环境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他们长久以来都居住在高山一代,他们离天空更近,所以他们更多的运用蓝色和白色,也因此造就了他们宽广的胸襟,而在刺绣纹饰中运用这种颜色,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淳朴,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蓝天白云的崇拜。比如以蓝底为主色调的围腰、四方巾、绣花鞋、通带、半襟围腰双包等。这些色彩的组合搭配体现了民族的审美倾向,表达出民族奔放热烈的审美喜好。

模纹花坛又被称作绿色的雕刻、刺绣的花圃,其色彩由大面积草坪的绿色确定为主色调,意味着自然、生命、生长,也象征着和平和安全。铺设在园林中的各种花草树木,用植物色彩突出纹样,用色块来组成不同形状,使之清晰而精美。那些颜色总是复杂而温和,散发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的味道,常见的色彩有红色、橙色、绿色、紫色、白色以及各种混合色彩。色彩搭配不同会在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情感,即所谓的“色彩情感”。不同的色彩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模纹花坛选取填充花卉造景的过程中,根据色彩的相对含义来进行运用,以便表达创作者或使用者的心境。

(四)美学特征。

1.和谐。万事万物千差万别,不同事物间跨界的共性和整体联系又体现了统一性,这种变化和统一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自身特点,即对立统一的和谐规律。在羌绣和模纹花坛作品中,不同的素材,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色彩,它们都遵循了将不同元素统一于一个中心的视觉形象的规律,从而构成一种有机整体的形式,塑造了各自领域里丰满的艺术形象。

2.对比。对比法则的应用,让羌绣和模纹花坛这两种艺术形式带来鲜明强烈的感触。植物和织物色调上的明暗、冷暖,树木花草形状上的大小、粗细、长短、高矮、曲直、厚薄、宽窄,图案面积的大小,形态的虚实、动静、软硬等,这些表现手法被灵活的用来突出作品的主题,丰富了整体画面。

3.韵律。在图案的排列中,两种艺术形式都采取了不同元素有条理的反复交替或等比排列。相同的花木等距离种植,形成简单韵律,在花木的间隙种植绿篱,形成交替韵律,不同的颜色交替出现或以等比排列,从而产生音乐诗歌般的韵律感。

4.均衡。均衡是羌绣和模纹花坛常用的一种布局手法,它以中轴线或者是中心点为支点,用等量等形、等量不等形或者不等量等形的方法,体现图案的秩序和排列。在羌绣的平面上,以位置关系的适当带来均衡感;在模纹花坛的立面上,用轻重关系的适度来表示稳定,色彩重、体量大的草坪做底色,数量少、花叶密的观赏植物做点缀,从而破除单一的植物种类给人带来的单调厚重感弥补对称式图案过于单调、缺少变化的不足。

5.联想。羌绣和模纹花坛的图案都能通过基本造型、表现方法、象征意义而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形创造出某种意境,代表了各自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工艺技术,符合民族心理意识特点,为现实生活而服务。在羌族刺绣中各种具有抽象美和意象美的图案,羌族人们毫不掩饰地将这种对美好追求的热情绣在自己服饰的每一个角落,让这种朴素的情感洋溢在全身。模纹花坛通过整体几何式的宏伟与对称布局来强调对于君主和贵族的赞美,花园里的各种几何形式,强调的是“美的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就有它自身的内部结构,而这一内部结构的实现就是通过对称、均衡、秩序和具有明确的轴线关系、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排列,而这些都是可以用数字和几何关系来完成的”。这些都是被人们认同的,符合人们的审美主张,被人们所熟知、约定俗成并代代相传。

三、跨界变革

跨界思维是在完全不同的行业碰撞下产生的新思维,创作者依据自身诉求与审美喜好,借助不同行业之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激发艺术灵感,寻求一种艺术创新的可能性,形成新的艺术表达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绣作为刺绣的一种形式,模纹花坛作为园林景观的一种创新,被后人隔空完成了一次跨界变革的审视。这种跨界的现象,也时刻在发生着。放眼全球,涉足不同艺术领域尝试跨界的艺术形式繁多,而且涉及的领域囊括了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这些艺术跨界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带给人类更多美的享受,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结语

刺绣和模纹花坛之于实用艺术设计,都是作为材料语言或承载创作者理念的媒介,两种艺术形式都契合了“景观式”艺术的条件。本研究探讨刺绣和模纹景观在图案设计元素上的跨界审美主张的灵感互通,为后续研究不同行业专业技法间的渗透和演变引起材料和技术的变革做铺垫。

猜你喜欢
羌族花坛刺绣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感情强烈的叹号
清新唯美的刺绣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冬日清晨
美丽的花坛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