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实践

2020-02-26 07:47许昌斌符兴干钟清云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国防军事政治

许昌斌 符兴干 钟清云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髙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相继出台,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供了制度保障,作出了行动部署。2017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评选工作,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时代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是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全国各类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评选工作,建立健全特色学校带动学校国防教育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和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本质、目标有高度的相似性,却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不同的价值和体系,国内不少学者做了研究分析。陆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国防教育主要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余靖等学者从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的互通性,构建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渗机制,探索全新的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路径。付强认为,高校国防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将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行之有效的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利用高校国防教育的学科优势磨练大学生勇于吃苦、坚定意志、遵纪守法等优良的精神。因此,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内容,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重要渠道。两者,有内涵、本质和目标的高度相似性,相辅相成,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重要内容。

(三)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如何开展国防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国防教育课程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为必修课,并且有明确的学时和学分。通过国家层面为课程确定学时和学分,可见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对国防教育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高校国防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及国防教育活动。教育部成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高校国防教育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国防教育的主体责任单位、相关责任单位、专家学者要借新时代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强劲东风,加强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是促进国防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机制建设。经过12年的实践和探索,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19〕1号)(2019年8月全国高校施行)(以下简称“《新大纲》”)。《新大纲》的课程定位具有时代性,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课程内容具有学理性,符合国防教育学学科逻辑和军事学学科特色;课程要求具有创新性,符合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高校课程建设目标。《新大纲》为下一阶段的《军事课》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巩固高校国防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新大纲》把军事课纳入国家教育督导体系,规定定期组织军事课建设教育督导,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切实提升《军事课》质量。《新大纲》要求要完善督导机制、考核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指导高校加强《军事课》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增设国防教育和《军事课》的专项课题,鼓励高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实践

(一)找到目标点,用精准的理念锻造精品的课堂,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求新。

一是内容整合。严格落实教育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广泛收集成系列的具有红色军事历史的素材,将之纳入到课程内容体系当中,和学生讲解属地的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属地的历史的变迁和周边环境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家国意识和主权意识的培养。

二是资源整合。构建“线上”和“线下”互动课堂,积极和属地职能部门开展共建活动,比如建构“军事专家+校外兼职兼课老师+校内专职教师”的教育师资队伍,既保证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计划,又从不同角度补充知识结构,通过深度合作共建国防教育基地。

三是课堂移动。将思政政治课和军事课堂移动到大山深处,组织学生走一走当年“长征”路线,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艰辛困苦。定期组织部分学生前往革命烈士纪念馆、周士第将军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参观,通过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实物,向学生展现过去的峥嵘岁月。

(二)校准击发点,用军事实践开启学生的报国梦想,军训技能训练体验求真。在构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要突出体现国防教育的育人理念,以增强国防意识,提高素质为目标,让全体师生尤其是学生在各类军事技能展示活动中去感悟,在参与和探究中去成长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拼搏的军人素质,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的顽强意志,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开启学生的报国梦想,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一是军事技能训练内容多元化。严格按国家要求安排学生的军训技能训练,训练内容从过去的军容风纪、内务卫生、队列训练、站军姿、射击瞄准、拉歌和分列式等逐步增设了刺杀操、军体拳、警棍盾牌术、战术、战场救护、军歌表演唱、旗语操和野外15公里拉练等科目表演,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实弹射击。军训整个环节军事元素多了,军事技能强了,军训参与率高了,军训体验感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让有意义的军训变得更有意思。

二是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为不断巩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探索国防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深度融合发展,尽可能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通过手榴弹投弹比赛、战术基础动作、800/1500米武装越野等单人项目和军用帐篷快速搭建、15人拔河比赛等团队项目,模拟实战的方式,在活动中考验着参与学生的体魄和团队精神,激发大学生认识国防、热爱国防、学习国防的热情。

三是组建大学生军事教官队。教官队主要由学校大学生退伍士兵带队训练管理,训练内容主要以单兵队列动作为主、擒敌拳、警棍盾牌术、战术动作和内勤训练为主。主要服务于新生军训和民兵整组工作,全体海职军事教官对新成员称不上军人但胜似军人,有着军人的品质,军人的纪律,充当先锋。

(三)明确弹着点,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入伍率,大学生征兵宣传全覆盖求效。把大学生征兵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的指标,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和大学生征兵宣传,政治站位高,理论学习深,行动实践快,入学教育期间就开展专题的国防教育讲座。

一是举办大学生征兵宣讲会活动。高校将把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每年举办至少两场征兵宣讲会活动。每次宣讲会学校均会邀请国防教育专家、在校大学生士兵和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进行宣讲,通过不同的主题,结合自身军旅历程,从不同角度,讲述他们在军营里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感受,与现场的学生分享他们军旅生活故事,盘点个人收获,号召广大青年大学生用知识和青春点缀绿色军营。

二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演讲比赛。开展大学生国防演讲比赛,通过抒发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传承红色基因,用青春报效祖国、对我军光辉历史和新时代职能使命、参加学生军训或参军入伍的实践体会和结合讲述身边情系国防献身国防典型事迹的理解感悟,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延续红色血脉、热爱人民军队、矢志强军强国的爱军拥军热情。

三是加大各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力度。基层的实际工作决定着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高校要将大学生征兵入伍宣传工作纳入各基层党组织的年度考核内容和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绩效中,加大了基层组织的重视力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宣传意识,落实征兵工作措施,动员广大青年大学生胸怀祖国,携笔从戎,到绿色军营中接受锻炼。

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高等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挑战和新使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体系,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发展之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国防军事政治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