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碎片化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0-02-26 07:47隽国斌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反省资源策略

隽国斌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古已有之,欧阳修提出“三上”读书法,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1]西方关于“碎片化”的概念则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逐步应用于学习领域。21世纪是新媒体的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主动的改变,集合了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的碎片化学习开始成为关注热点,相关研究成果自2012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众多学者对碎片化学习提出了新的看法,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的界定,即利用新媒体和信息传播技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对碎片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加工、重组的主动建构的新型学习方式,其核心特征为同时具备短暂零散的时间、相对零碎的学习内容、多样化的信息设备。[2]

碎片化学习能力由五个方面组成,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在每个细分的能力层面都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人的发展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每个能力的提升策略都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努力两个方向来阐述。

一、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策略

(一)特点分析。信息获取能力是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本科生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之一,包含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选择能力三个方面。高校学生作为信息媒体覆盖的主要群体之一,具备自身独特学习的特点,一是学习时间相对充裕和灵活;二是有年轻人有热情,对世界充满向往和探索的欲望;三是大都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信息化设备,笔者针对全国1 005位高校本科生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具备1个以上的获取新媒体资源的电子设备。面对每天更新的数量庞大的信息,很多学生无从选择或者盲目选取,这很大概率会让学生找不到需要的信息,或者选到的信息不够科学严谨,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把握自己的需求,辨别合理的途径,分辨信息的真伪是信息筛选能力的三个要素,要想提高这三个要素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与练习,与同学或教师进行沟通与探讨,以及专门的信息能力培训等途径来实施。

(二)策略支持。外部环境支持策略。信息获取需要平台支持,由学校建设或推荐优质的基于新媒体资源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学生在相对正规且安全的平台当中选择信息,从而避免学习到不科学的内容。开展信息获取能力的专项培训,针对常见的技术问题建立沟通与咨询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需求的时候及时获得帮助。

自身努力成长策略。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需要主动学习和练习所学到的信息筛选技能。可以通过建立学习讨论群,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在实践中深化对学习资源的认知和解读,形成属于自己的信息评判体系,将获取途径和辨别标准的结合,提升信息辨别的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提升获取信息的效率,从而实现学习素养的有效提升。只有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对知识的辨析与整合能力。[3]

二、合作能力提升策略

(一)特点分析。合作能力包含参与能力、讨论能力和评价能力三个方面。面对网络化的时代浪潮,合作学习是最佳的应对方式。在资源爆炸的时代,学习团队的价值更加凸显。通过分工实现学习的效率,通过讨论来提高学习的深度和质量,通过合作来提升个人的团队能力,学生通过在群体中积极参与发言,在思想的碰撞中,学习变得不再孤单,变得有趣,更加有意义,增加学习的粘性,提升学习的持久性。

(二)策略支持。外部环境支持策略。建立网络社交学习共同体是应对碎片化学习的有效方案之一,[4]在学习共同体当中,促进“个性化”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实现“众筹·众传·共享”模式,[5]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提供资源的“主人”。共同体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也可以由学校来搭建平台,发布任务,颁布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实现,由学校提供平台的学习共同体更易于管理和提供帮助,也便于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作出客观评价。

自身努力成长策略。提升自我效能感是每个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需要主动去实践的任务。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能力的判断和推测,即自信程度。作为正在成长中的本科生,对自己能力的准确判断,对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品质。在信息化的学习中,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与传统的一个半小时的集体授课差别较大,既需要每个学习者主动去获取信息,也需要作为成员为学习团队作出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借助集体的力量更好的发展自己。

三、技术能力提升策略

(一)特点分析。技术能力包含访问、编辑、制作学习资源三个方面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新媒体背景下实施碎片化学习的条件之一,另一个条件就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联网硬件设备。碎片化学习对于技术的要求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具备基本的操作便携式信息化设备能力,软件操作方面能够访问网络,观看视频,下载资源,使用OFFICE软件等。设备操作方面能够进行简单维护,例如设备的开关机,充电,故障的简单排除等。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适应不同的资源平台,接触和学习一些新的操作。

(二)策略支持。外部环境支持策略。由学校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例如计算机课,还可以组织专项培训。除了依靠学校自身的资源,还可以整合外部资源,拓展校企合作,借助教育部及省级相关部门提供的校企合作平台,由企业实施更为专业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既可以带来最先进,最实用的技术,也可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用。

自身努力成长策略。技术的学习需要通过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而练习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每天都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设备的操作。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提升操作水平,在日常的制作、编辑、访问资源的过程中,根据学习需要去应用所学技术,通过技术的应用获得需要的资源,让学习伴随着成就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动力。

四、反省能力提升策略

(一)特点分析。反省能力主要包含发现问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调整能力三个方面。对于学习和发展而言,反省能力是避免重复犯错、总结经验、提升学习品质的重要能力,古代中国《管子》一书中提及“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中,面对这种简、短、散为特点的学习资源,发现问题是首要的,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调整学习的进程,通过比较自己和别人在学习相同学习资源的效果差异,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资源平台、内容选择的合理性,这是解决问题,保证高质量学习效果的关键。

(二)策略支持。外部环境支持策略。一方面,可以借助第三方软件实现监督和提醒的功能,运用网络的便捷性,实现学习过程全程记录,学习问题、解决方案保留痕迹,学习效果排名与分析,分享学习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来帮助学生建立反省的习惯,可以将反省作为每日的任务,实施必要的奖励。

自身努力成长策略。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反省能力密切相关,但是反思需要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反省,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反省带来的好处,逐步养成自我监督的做事风格,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形成经常反省的学习品质。其次,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反省的技能,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哪几方面入手,如何处理遇到的难题,问题回避还是资源替代,或者需求外界帮助等。

五、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一)特点分析。自我管理能力是碎片化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包含新媒体学习的情绪的管理、时间的管理和目标的管理三个方面。时空自由是碎片化学习的典型特征,也是优势所在。[6]在任何的地点,只要具备联网设备和网络就可以实施学习,摆脱了教室的束缚,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时间实施个性化的学习。据统计,92.9%的大学生存在拖延表现,主要诱因是时间管理能力的不足,[7]离开了别人的监督,如何让自己投入到学习当中,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是目前高校本科生较为欠缺的能力。同样,控制情绪也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情绪的波动会干扰学习的实施。

(二)策略支持。外部环境支持策略。可以采取外部奖励措施,常见的方式有进行各类的评比活动,设定一定的奖项。教师在课程考核中将自主的碎片化学习作为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都采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大家共同约定规则,平时进行互相监督。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时间管理,学习计划的制定等,通过针对性的讲座或者培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也是一个便捷的途径。

自身努力成长策略。不同于翻阅微信短视频等休闲娱乐行为,碎片化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在一个学习框架和发展预期的中实施的行为。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制定多种类型的碎片化学习计划,按照计划去实施碎片化的学习。此外,采取自我奖励措施也是自我管理的有效手段,奖励标准自己确定,不仅可以督促自己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收获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提升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结语

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虽然饱受争议,却成为新媒体时代年轻人喜欢的学习方式。相比于系统性的集中讲授学习模式,虽然碎片化学习在知识体系建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可以与集中教学配合使用,发挥各自专长,从而拓展课堂的时空维度,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大的自由,真正摆脱灌输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实现学在前,教在后,学生为主角,教师退幕后,从而实现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

猜你喜欢
反省资源策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壹月记事簿
我说你做讲策略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资源回收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