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2-26 13: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商农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07)

0.引言

电子商务发展条件已日渐成熟,给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农村客观条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发展道路仍然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但是,在我国电子商务大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商平台的多元化、物流配送的便捷化,必将会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多元化展。

1.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背景

1.1 国家宏观调控的时代产物

农村电子商务是国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举,以切实现实新经济体制质量的优化为发展方向,围绕“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去杠杆化”,即调结构、去产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发展空间。现阶段,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视,以政府为“牵头羊”开始展开城市社会、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并积极倡导企业积极投身与该市场,鼓励开发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经济贸易发展市场。例如:华北地区某省市政策鼓励当地贸易企业和物资市场积极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网络、线下实体店双向资源的协同交易,并采取企业互联网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高级人才的引进政策,充分调动当地线下资源,多方主体协同构建电子商务环境,大桶线上销售渠道、更新产品信息、流通对接,围绕当地农村经营特色,进而实现物资采购、集体流通等基础性建设。

1.2 微观发展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净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有所提升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这些经济基础条件的转变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农村人口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消费方式更加倾向于网络消费和第三方平台支付,农村地区商品种类和需求量也明显增多,例如农产品和生活品种类、服装及零售品牌等与城市差异越来越不明显,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也逐渐显露出来。所以,政府在政策引导上,鼓励地级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特色产品大力开发电子商务领域,重视品牌效应,立足消费者市场需求,丰富供货渠道,强化网络交易平台的安全性,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电子商务交易量的重要基础。

2.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

2.1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第一,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营业务主要围绕当地特色、品牌产品,开展的线上商品销售形式,农民并从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尤其是贫困或偏远地区,更应该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将经济水平较低地区的民族特色产品、农产品等在线上几种进行经济交易,去除中间商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主营收入相对有所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农村贫困或偏远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农村地区人口的贫困经济状态,走财富积累道路,走脱贫致富道路。

第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日常生活资料。例如:淘宝商城、京东、当当网、拼多多等,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微信、QQ等,利用中间交易平台的安全保障,农村地区的人们可以从线上渠道获取比实体店相对优惠的商品,通过物流配送实现点对点的“送货到家”,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得发生变化。

第三,电子商务平台不仅为农村地区人们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还是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为当地农民引进外来人才进行电商培训和业务指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渠道。并且,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城市相比,虽受到地区和人力条件限制,但电商发展给农村其他辅助产业带来的联动效应是相同的,为当地农村带来了很多就业空间,例如:物流配送、包装运输等,基础设施环境也明显改善,例如:与城镇的信息交流和生活产品质量。电子商务业务培训也为当地农村提供了创业机会,农村围绕电子商务增加的网点基站,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创新创业模式,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新就业方式。

第四,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共享越来月便捷。农民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时获取商品交易的各流程信息,以及产品进出库信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丰富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渠道,例如抖音视或旅游电商平台发布当地特色美景,形式可以是图片、文字或视频结合,内容涵盖出行攻略、特色旅游指南,吸引外地游客体验农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森林氧吧”、乡土特产等形式,既为当地增加了效益,又同时扩大了当地知名度。

2.2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

自电子商务政策的颁布,围绕开展电商扶贫、电子商务人才展开的农村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根据中商情报网发布的农村电商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初农村网民占比为27.0%,农村网店达965.8万家,动员就业人数约2800万人仅上半年就完成了6322.8亿元的电商销售额,全年共计12448.8亿元销售额。

商务部要求农村与商业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内容包括销售额数据、服务及站点、物流体系、业务培训和资金链的流转等方面。大力倡导建立示范农村建设,实现大数据的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主要有精准扶贫、精准转型、精准生产和精准营销。第一,精准扶贫。在大数据电子商务模式下,开展“户、码、品”的单一对接,即农村贫困家庭的信息、农村商品情况、经济收入情况采集录入到专项的大数据系统中,信息数据的拟合度匹配,进行定点电子商务帮扶。第二,精准转型。基于大数据技术,积极鼓励有基础并愿意接受产业转型的农民进行电子商务,即将传统种地生存模式过渡到新型农业信息生产方式。地级政府也可将大数据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销售、经营的各项环节中,改革传统的粗放型农业产品服务,提高现代农业经营效益、经营规模和质量。第三,精准生产。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型,了解当地农村地区的产品分布、质量、生产与上市实践、价格定价、物流信息和市场供需情况等,从宏观和微观政策双向角色电子商务的产业化结构改革,有效避免同地区的产品同质化、集中销售,走特色产品销售出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产销生态链。第四,精准营销。根据大数据显示的市场各信息,通过不同招商引资方式,鼓励农村地区走电子商务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

从2014年至今,经过四年的发展探索,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展开。截止2019年初,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累计超过3万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品台累计达到3000家,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拥有超过100万农村网商。在2018年供应链示范带动下,农业特色供应链已初步形成,成为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跳板。相关经济学家评论,未来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农村产品工业链的多渠道整合局面、电子商务工业园标准化、服务站的网络化、电子商务 “引进来+走出去”、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与跨境电商合作、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的完善等。根据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报告中指出:我国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87%,截止2020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6860亿元。

2.3 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

第一,农村地区人口对互联网应用技术意识不强,互联网应用能力较弱,相比较城镇居民,农村地区留守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最高也就是受到高中教育。对对网络信息技术及应用没有城镇居民关注的多。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局限性,使他们接触网络信息技术明显不充足,从而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自在面对电子商务发展时局时,思想相对保守。对此表现出,对电子商务接受成程度低,甚至是不接受,造成电子商务应用实践的推广性受到了严重阻碍。

第二,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农村地区网络资源或者有网络从业经验者较少,低收入群体很难接触到网络环境,更别说是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在推广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是由当地或者当地就读的大学生、企业或农村合作社主动投身于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事业,但是更多的还是被动参与者,缺少主动从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缺少专业领域的技术或经验。市场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格局的打开,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通商口岸或内地一、二线城市率先抢占互联网商机,大量人才涌入其中,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缺少人才资源。

第三,电子商务业务处理不规范、不及时,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增加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运营成本。由于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资源相对不充足,再加上平台交易信息处理不及时,导致农村产品无法按照需求方要求进行实时配送,造成漏单或者是投诉。农村货物大多是农产品,例如:粮食、生鲜水果、商品百货等,如果信息处理不及时,尤其是季节性的大宗商品而言,没有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产品配送,保质周期短的产品质量会严重受到影响,必然影响电子商务平台的客户交易量。另外买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问题,相对减少了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效益。电子商务的高性能发展,与快速的物流运输、合理的物流路线和订单量密不可分。但是,根据新相关第三方配送平台的数据统计,大多数物流企业的配送目的地网点只限于县级,偏远地区或者乡镇村地区,无法实现直接配送。再加上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虽已发展成规模,但是相对城镇物流配送质量来说,仍需要不断改革。

第四,对农村产品销路意愿不高。农村产品外销的基础是由准确的市场定位、适合的电商运用平台或理想的销售出路,并要形成家喻户晓的特色产品,形成一定的市场需求规模。但是,各地区农村虽然有丰富的农产品,其产生方式仍然是“小农”,生产较为零散,生产规模较小,多部分的农产初级原料直接销售到市场,其生产加工方式也较为粗放、低级或零散,成品转化率较低,缺少品牌化销售模式,导致可供应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较少,甚至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

第五,农特产品缺少正规的营业执照和标准化包装,例如:包装尺寸、商标注册、版权维护、广告推广,在整个电子商务产品流通过程中,没有统一的产品流通表示,在众多同类产品中,缺少较高的辨识度。因此,大多数的农产品普遍存在低品牌化问题,难以进行电子商务流通。

3.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积极推广农村电子商务

第一,为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子商务的环境,应坚持跨经济实施导向,广泛宣传电子商务知识及其技能,将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和积极作用普及到每一个农村家庭,动员广大农村青年进行多渠道学习、多形式执行的电子商务的运用或管理,在农村县级范围内定期展开电子商务培训课程,聘请专业计算机人才进行讲解。第二,加大前期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通过手机APP、当地电视新闻、广播等形式,让农村群众认识电子商务的的积极意义和发展先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或渠道为农产品开发进言献策,并给予一定的效益扶持,让农村群众加入到电子商务发展队伍中,以电商为品台,构建新经济常态下的新型农村发展格局。第三,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资金融通体系。由于农村基础较弱,在电子商务的开展存在很大的制约性。对此,应积极引进农村电子商务融资渠道,通过多方管理协同促进企事业金融机构投资农村经济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农村化发展奠定基础。第四,当地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广大农村群众使用手机客户端宣传本地农产品及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信息,充分调动现有资源,至此进入深度电子商务建设阶段。

3.2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电子商务的发挥在那离不开人才和基础支撑,政策上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互惠互利、产学结合等,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将电子商务知识和技术与当地农村经济常态和发展格局融合起来,并定期开展电子商务讲座或培训学习。组织优秀电子商务学习者跨地区实践考察,了解其他地区的创业模式、方式和理念,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运用到当地农产品经营中。为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通过政府或相关组织机构的政策扶植,吸引外地货本地优秀青年回归本地。聘用指导或培训学习,例如: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商物流、电销营销、互联网实训操作、客户礼仪等,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电子商务贸易的微观转型,弥补地区或人才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也可开展校企多方管理协同模式,构建农村实训基地,为更多优秀的有志青年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教学中,可以采用“证书+实训”的培养模式,高等教育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企业或培训机构进行电子商务的实训,或二者均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整体操作,被培训人员在完成所有课程和评价后,可获得相应的电子商务技能证书,持证上岗,为当地经济发展打造更多商务人才,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技能素质,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就业率。

3.3 联合“企业+地区”,实现一站式物流配送模式

一站式物流配送模式,即将物流与产品配送分开的“物流-仓储-配送-客户”,其中涉及一体化物流仓储配送,虽然前期成本投入很高,但是在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一站式物流配送集合了信息服务平台、网络优势、配送及时的优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交通地形、信息智能化程度、仓储配送等,为实现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在城乡结合部横向联合、协调调度、效益共享、信息共享、定向物流的一站式物流配送格局。其主要有产品集中、配送路程短、仓储集成、配送效率高等特点,有效减少了物流运输成本和商品损失,逐渐过渡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各户的产品集中收购、生产、运输、配送,并对其进行产品包装及成本广告宣传,提高城镇地区对农村产品的认可度。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种“地球村经济”常态,商品交易不在局限于“面对面”的时空交易,而逐渐过渡到虚拟平台的线上交易线下配送。农村地区来说也同样如此,农产品的经济流转不受传统地域或交易方式的限制,通过虚拟平台和实体媒介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组合的整体优势。总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多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要想实现农村经济不脱轨于城镇经济发展,应切实完善仓储配送和物流配套设施,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集多方力量,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电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