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点

2020-02-26 08:44徐静芳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摘 要】当今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西方文化的传授,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3-0039-03

【作者简介】徐静芳,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1)高中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省教科研系统先进个人。

“中国文化失语”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本土文化的灌输,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很重视,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很好地用英文去表达本土文化而屡屡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更别说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进行表达了。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弘扬中华文化的思想和意识,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语境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使命。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提供分析和鉴赏不同文化、提升跨文化意识的语言情境[1],努力创设有效的输入途径,不断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机会,找准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连接点。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巧借单元主题,拓展输入机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明确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所有主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因此,教师可以巧借单元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优秀中华文化内容进行渗透。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下同)M8U2(模块八第二单元的简称,体例下同)单元主题是关于人类的通用语——音乐,教师可依托教材主题,巧妙引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介绍。教师可把自己收集、整合的有关中国传统音乐(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的素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让学生不但知道有爵士乐(jazz)、节奏蓝调(R&B)和摇滚(rockand roll),还应了解我国民族音乐(Chinese folk music);不但知道吉他(guitar)、钢琴(piano)和小提琴(violin),还知道二胡(erhu)等国粹乐器。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拓展阅读材料,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理解和感知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并尝试用英语表达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巧设输入途径,搭建输入平台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英语素材输入的质与量。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有效途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搭建平台。

1.鼓励文化知识积累。中国有许多谚语、名言,把它们翻译成英语后也朗朗上口,而且与英语的一些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师可将这些名言收集、整理,并每天利用课前两分钟,将之渗入课堂,如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Well begun,half done.(事半功倍)等,鼓励学生记忆并做好记录,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向高中生推荐一些富有中华文化元素的英文作品或书籍,如《论语》(英文版)、《中国古典诗词》(中英文对照)、中国四大名著(英文版)等,以及21st Century,Beijing Review,China Daily等经常刊载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报刊。这不仅能拓宽高中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唤醒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文化节目收视习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是一档向世界译介真实中国的好节目。其宗旨是在国际视角下生动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教师可以向高中学生推荐此类节目,在让学生学到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英文表达的同时,加深对当前中国形势与政策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收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电视节目,如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英文版的《舌尖上的中国》(A Bite of China)。

三、巧挖课程资源,强化内涵理解

英语课程的育人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这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精华,并且在跨文化沟通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教材虽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但目前的教材体系中,中华文化的比例明显不足,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整合课外的英语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文化补充。[2]

1.立足教材,增加和补充中国文化内容。

由于中国本土文化内容在高中教材中所占比例不足,不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形成全面的认知,也不利于全球化背景下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增加和补充中国文化。[3]例如,M9U2的Reading The Acropolis Now(今日卫城),文本向我们介绍了希腊卫城的构造、历史、毁坏、历史上的修复情况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希臘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所作的努力。教师在讲授此教材内容时可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圆明园。一方面可激活学生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

2.立足本土,开发和利用中国文化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关注所在地域的乡土文化,甄别、挑选有时代价值的乡土文化资源,并有效地渗透到高中日常英语教学中。[4]

例如:3100多年前泰伯(又称太伯)来到无锡,他带来的中原文化与无锡土著文化慢慢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吴文化,开创了江南文明,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也造就了吴地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在英语教学中,无锡本地的英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挖掘当地吴文化,并用英语宣讲吴文化,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感受吴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具体实施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取小组共同感兴趣的某一历史文化保护旧址或有关吴文化的话题,如对“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收集资料,整理翻译,最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全班展示。这一过程不仅能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输出机会,促进学生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还可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家乡文化的热情,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自觉性。

四、巧推社团活动,助力内化与传播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更要延伸到高中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强化课外教学活动中的文化意识渗透,开展英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关活动,能调动高中生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使高中生在实践中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得到完美结合。

2017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科特点,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学习活动。巧推社团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例如:举办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英语配音比赛,举办英语学习专栏,成立文化英语角,成立英语学习俱乐部或用英语来表演中国的传统剧目,以及开展文化周、过中国节等等。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英语社团活动,可让学生摆脱“死学”英语的尴尬状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利用英语去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内化英语知识并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实现英语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改革、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推手。

【参考文献】

[1]高洪德.从文化知识到文化品格,英语教学怎么做?[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7):6-7. [2]刘珏.英语教学中塑造学生文化品格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3):9-14.

[3]李志辉,邵晓霞.高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整合探析[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5):22-27.

[4]宋維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3):68-72.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