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0-02-27 10:1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通率溶栓心肌梗死

黄 俊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额心血管事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其病情发展中血管壁硬化斑块破裂堵塞血管官腔,导致冠脉血流中断,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而损伤[1]。当下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其疗效也各有不同[2]。本研究将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所有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5~88岁,平均(71.29±10.18)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54~90岁,平均(72.14±10.52)岁。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入院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辅助吸氧、镇痛治疗。纠正患者电解质失衡。进行心肌酶测定,检查患者凝血功能,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患者病灶区域病变严重程度。建立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血氧、呼吸等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应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44021139,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天1次,每次300 mg,连续应用2天,第三天开始每天用100 mg。应用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80029,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天每天1次,每次300 mg,连续应用2天,第三天开始每天剂量降至75 mg。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入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常规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同时应用阿替普酶全量给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先应用阿替普酶15 mg静脉注射,随后30分钟内0.75 mg/Kg静滴(不超过50 mg),最后60分钟内0.5 mg/Kg静滴(不超过35 mg)。完成阿替普酶静脉滴注12 h后进行肌肉注射40 mg肝素钠,间隔12 h再次注射,持续注射肝素钠3~5 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心功能相关指标测定,本研究主要观察统计患者左心室舒末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B型钠尿肽水平。

观察统计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心电图检查ST段抬高下降超过50%,胸痛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方式传导阻滞明显缓解,血管造影检查TIMI 血流分级为II及或III级,即可判定为血管再通。

观察统计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末径、左心射血分数、B 型钠尿肽水平分别为(4 8.2 5±4.1 8)m m、(59.26±6.43)%、(98.44±12.09)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末径、左心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水平分别为(52.56±5.54)mm、(51.29±6.57)%、(117.39±15.04)ng/L。两组比较:t=3.8283、5.3444、6.0536,P=0.0003、0.0000、0.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管再通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管再通33例,血管再通率为86.8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25例,血管再通率为65.79%。两组比较,x2=12.2572,P=0.0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诱发出血1例、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对照组患者诱发出血3例、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3例、休克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两组比较,x2=7.4999,P=0.00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多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引起患者心肌损伤,进而引起相关症状。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因及早进行,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心肌组织,缩小梗死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同时对症治疗相关症状,和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4]。患者入院后应先对患者进行卧床、吸氧、镇痛、调整血容量、扩血管等一般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实现再灌注,缩小梗死范围。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灌注,可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可有效降低病死率[5]。而当下最为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手段是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但由于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并非所有医院都有条件实施。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紧急,不容再转院耽误时间,所以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相对应用局限性较大。而溶栓治疗相对操作简单、便捷、费用低,所以临床应用较广[6]。

为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末径显著短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也能有效避免部分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通率溶栓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