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社会服务管理与社会政策的深度解读

2020-02-27 12:19■张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汛情管理工作政策

■张 凡

(澳门城市大学)

1 疫情和汛情预防的政策指导

现阶段,加强疫情和汛情的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两大重难点,随着疫情防治工作进入攻坚期,同时南方的汛情也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些都意味着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力度不能松懈,居安思危,社会政策需要走在社会服务管理的前面。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和汛情防控工作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国家推进社会发展工作的系列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分析地方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地方基于疫情和汛情的防控、治理和监督安抚工作。通过以立足当下,基于当前情况进行研究,以长期和短期结合的方式加强基于疫情和汛情的管理工作,以解决机制为主,立足实践、突出时效,确保地方实际工作的开展。

2 社会服务管理下政策号召力的体现

2.1 加强调配管理,号召组织动员

基于社会的服务管理需求,社会政策的制定以加强人民的公共安全意识为先,将部门监督工作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机制的高效性,加强协调配合工作,为疫情和汛情的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基于当前疫情和汛情的管理工作,地方要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社会服务体系要为了应对紧急的疫情和汛情,全面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形成协同效应,创造疫情和汛情防治的新局面。

以某个出现疫情的确诊者的城市为例,当医院通过核酸检测阳性确诊患者以后,患者将会带到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活动轨迹进行调查和公布,针对患者所在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地方部署的社会政策需要积极配合医院的安排,号召和组织广大人民带好口罩,留意密切接触者,控制传染源。对于南方的汛情管理而言,社会政策首要做到安抚人心,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加强人员调配,积极组织抗洪救灾管理,做好群众的疏散工作,防止汛情危害扩大。

2.2 提升对于突发事情的响应速度

疫情和汛情的发生,都属于突发事件,对于疫情而言,作为潜伏期长、病情复杂的流行病,传染性强,并且目前没有疫苗,在这样的情况下,疾病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南方的汛情也是时刻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对于二者的管理工作而言,社会政策要细致周全地紧抓防治工作。通过实际调查,围绕社会政策下开展的响应措施就十分重要。疫情发生区域需要做好密切接触人群的隔离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消毒检查,为了避免疫情扩散,要确认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并公告于众。南方汛情要做好洪水的监察工作,组织抗洪救灾。对于人民也需要开展安抚工作。

2.3 完善资源及相应配置机制

当前国内的社会服务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政府、地方党组织也在积极落实社会管理政策,多多协调社会服务管理,避免疫情和汛情扩散,加强资源管理,形成上下齐心、对抗疫情和汛情的统一机制。地方在资源调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维护自身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做到管理工作的查漏补缺,利用政府的统一政策,积极做好调控和重点管理,通过财力、人脉和公共安全资源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宣教和帮助。

3 社会政策下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管理越来越趋于法制化,依法行政已成为社会管理的主旋律,但依然存在部分地方管理死板、政策落实不足、组织稀松的问题。

3.1 公共社会管理的创新性有待加强

社会服务管理的开展对于各级地方政府而言,是长期任务,在不同的时代节奏下,又会出现不同的管理需求和服务标准。公共社会服务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常态开展,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还需要随时体现创新性发展。以疫情和汛情的出现为例,突发事件的发生,地方政府日常管理中不易被察觉的问题很容易体现出来。在出现确诊者以后,各级地方政府虽从各个方面加快了防治工作的人才组织和队伍建设,但由于城市和农村都存在部分落后的老社区,导致了管理的松懈,这部分地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础差,卫生条件不好,位置偏僻,缺乏社会资源,导致社会管理不到位,这样就容易产生管理上的不严谨,很可能为疫情的蔓延提供条件。如果当确诊者以后又后续出现感染的患者,局部区域可能就要出现整体隔离的情况,为更多的人民带来危机,会给整体的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不利。

3.2 防治工作仍需严格控制

对于一些地方来说,防治虽开展良好,但潜在风险不可大意,老年聚集生活区、闹市、人口密集区域、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区等都需要作为重点进行管理,外出带好口罩依然是重要的防治工作,各级地方政府需要积极落实社会政策,鼓励疏散人民群众,避免大规模的人口聚集活动,加强环境的消毒,鼓励人们勤洗手,上下齐心积极防治。在进行疫情和汛情防治的过程中,重视疾病宣传,加强公共社会管理体系的发展认识。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偏远社区的宣教工作依然不能放松,通过在政策上创建和规划整洁统一的疫情和汛情健康教育制度,定期为人民发放防治手册。对于确诊患者的亲密接触者需要做好核酸检测。对于确诊患者及治愈患者做好观察,为全面解读疫情和汛情的传播和防御做努力。

3.3 社会资源仍需持续供应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熏陶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心得,在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下,我国的社会服务有着多样化的管理方向,也有着社会资源的多元调配方案,社会政策给予了指导方向上的规划,但地方党组织的部署实施却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重要保障。对于汛情而言,社会资源的供应支持依然不能松懈,政府需要积极调整社会资源,协助人民做好灾后安抚工作,在落实地方关于汛情的管理工作时,不同的城市将会面临不同的工作任务量。当政府下派汛情管理任务的时候,各级地方政府要迎难而上,共同组织力量解决眼前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监督管理,多多加强组织和动员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避免出现方法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

4 基于社会服务管理的政策解读意义

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我国国内完成了基于突发疫情和汛情的服务和管理,为社会提供了保障机制,积极改善社会福利,稳定了国家的社会秩序,共同抗击了社会风险。通过解读政策的号召力,对于社会管理而言,得出了以下几条重要意义。

4.1 法治、德治相结合

随着抗洪救灾和全民防疫政策有组织、有节奏地开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党员、军人、医生、警察、消防官兵和人民群众都涌现出了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疫情和汛情虽然给祖国带来了创伤,但在这个艰难的局面下,党民齐心不畏艰险的高尚情操也将会被载入历史。我国社会政策的开展是在遵循法律和党的思想的基础上,落实和弘扬社会主义政策。因此,在基于社会服务管理的命题上,社会政策的开展需要长期围绕着法治建设,同时结合“以人为本”的政策思想,还需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德治。有了法治,社会发展才会得到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确保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稳步实现,基于社会政策的深度解读还需要紧紧围绕精神和物质建设的双重手段,积极依靠于法治、德治相结合,积极贯彻政府组织的防治安排,加强风险防控。提升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意识是首要任务。为此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认真落实党组织的部署安排,提高意识修养,积极为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2 加强理论科普和组织监督

加强对人民的科普宣传可以提升社会服务的管理水平,也是针对人民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地方政府在进行政策解读和管理的时候,要坚决保持以人为本为的核心工作,充分尊重、重视人民,爱护人民,积极以人民健康和财产安全为先,通过利用各类宣传以及推广知识的真实事例,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对于地方政府的风险监督工作,也需要从细节出发,为了应对狡猾而复杂的疫情和汛情灾害,地方政府应该重点突破已有的问题,并通过长效的管理措施,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做贡献。

5 总 结

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内容主要是在国家机关的职权、工作范畴、管理机制及流程上进行约束和规范。社会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整合国家行政组织和民众诉求的各项要求,为广大人民的诉求提供解决的窗口和途径。在法律的引导下,社会政策作为服务管理的基本方针或行动准则。在对加强疫情和汛情管理的情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导引领下,地方政府在基于疫情和汛情的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围绕着多方面开展。本文分析结合我国当下的疫情和汛情防治工作,通过以社会政策解读和社会服务管理为方向,对我国现有的社会服务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体系,上下齐心,从细节出发,把控疫情和汛情防治的步调。地方政府作为基层力量,要勇敢应对保证疫情和汛情的管理工作,并以社会政策为主,积极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汛情管理工作政策
政策
政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相比1998,今年汛情有哪些新情况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汛情形势严峻,各地受灾严重
助企政策
政策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