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倾销新规对中国的挑战及对策

2020-02-27 12:19刘晓彤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替代国世贸组织市场经济

■刘晓彤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1 欧盟反倾销新规修改的背景

依据加入世贸15年之后任何世贸组织的成员不得对新加入国的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约定,我国将从2016年12月11日起获得这样的资格。但在2016年的11月,中国即将入世满15年之际,欧盟却认为放弃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使用“替代国”的做法会使中国商品大量入侵欧洲,可能造成欧盟失去高达21.1万个就业岗位的后果。于是,欧盟在2016年11月9日提交了反倾销、反补贴立法新提案。新提案中取消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以“市场扭曲”替代“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标准,不再使用“替代国”方法。

2 欧盟对反倾销规定的修改

2016年12月19日,欧盟公布了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于12月12日通过的对欧盟反倾销条例和反补贴条例的一个修正条例,以“市场扭曲”的方法替代“非市场经济”的方法。该特别修正条例自12月20日起生效,适用于自该日起欧盟发起的所有反倾销调查。至此,欧盟酝酿近两年的新方法正式落地。

如果按照欧盟新的修正案,认为其进口商品的原产地存在着严重的市场扭曲的话,比如,政府加大了这类产品的补贴使得价格比预估的成本还低,那么,欧盟将获得反倾销调查的权力,参照国际市场的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区域进行价格成本的核算来计算其倾销的幅度大小作为惩罚的依据。

实际上,尽管欧盟多次表示,修改反倾销法是为了履行世贸组织义务,变“特殊法”为“一般法”。但欧盟修改反倾销的规定实质上是为避免中国“入世十五条”给欧盟带来的不便。因此,以“市场扭曲”的方法判断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之前欧盟判断市场经济地位的五项原则无本质区别,本质上来讲,就是想法设法的进行中国商品的进口阻止以达到对于它们而言的中欧贸易逆差减小的目的。

3 欧盟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由于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与反倾销规定的修改主要矛头是指向中国,那么分析欧盟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也就很有必要。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欧盟产业生存有威胁。中欧双方贸易规模大,但贸易不平衡现象严重。

第二,欧盟对内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欧盟当前正面临着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难民、恐怖袭击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国的产业出口却在世界上排名不断靠前,尤其是钢铁产业等重工业,使欧盟自身钢铁产能需求有威胁。

第三,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一直不同意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因此能够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产品进行正当的反倾销调查。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飞速增长,产值不断增加。欧盟作为综合性经济体,认为中国的崛起对其有很大威胁,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能有正当理由保护自身产业。

第四,应对欧盟的反倾销措施的作用有限。对于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总是停留在害怕高额的诉讼费用带来企业经营生产的压力,害怕诉讼带来贸易环境恶化的结果给后续的可持续性出口经营雪上加霜,带来更大的报复性制裁等种种的因素,加上对外贸易的诉讼和仲裁纠纷把握不准,采取回避的心理,给欧盟营造了得寸进尺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出口企业监管不力等问题,这些都是欧盟调查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措施的重要原因。

4 欧盟反倾销新规对中国的挑战

由于欧盟认为,若欧盟取消对中国进行反倾销中“替代国”的做法,则欧盟自身产业生存与员工就业将会受到致命挑战。例如欧盟自身缺乏比较优势,而中国却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欧盟在2015年全球钢材需求下降的情况下,自身钢铁需求量下降了27%,损失4万多个就业机会。基于此次现状,欧盟把主要原因归咎与中国,并且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作出评估,认为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停止使用“替代国”的做法对中国进行反倾销制裁,欧盟自身可能最多失去21.1万个就业岗位。这对欧盟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欧盟只能选择通过修改反倾销的规定,使中国进入欧盟的产品继续被管束。

目前,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已经由针对企业或行业的出口价格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宏观考量。由于2017年12月20日欧盟发布修订后的新贸易防御法中认定,一旦符合市场扭曲的标准,欧盟即可弃用出口国价格,选择替代国或国际价格来判定是否存在倾销。所以欧盟对中国穷的市场扭曲报告将会对欧盟对中国进行的反倾销调查起到重要影响。欧盟贸易救济的对象也因其反倾销新规的变更覆盖中国更对的出口企业,波及我国更多行业领域。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越来越长、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完善、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不断增加,由于中欧之间欧盟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且短时间难以逆转,欧盟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尤其是反倾销——的行业重心,已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且有转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兴产业的趋势。自2017年底欧盟更新反倾销规定后,截止目前(2019年11月),欧盟共对中国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涉及的行业包括钢铁工业、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化纤工业、汽车工业。欧盟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最多的行业,前三名分别是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钢铁工业、金属制品工业。从此可以看出,欧盟为保护自身比较优势不多的行业,极力对我国优势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加之欧盟对自身反倾销规定的更新,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也会不断扩展,涉及各行业各领域,成为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巨大挑战。

5 中国对欧盟反倾销新规的应对措施

基于欧盟对我国产品反倾销原因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5.1 我国应大力推进要素市场改革,不断确立市场经济地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我国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和改革开放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超越了欧洲传统的工业强国,同时也超越了日本等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型资本主义国家。高速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较少,而劳动力密集产业的产品较多。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市场自身不活跃、要素收益流失、资源错配、交易成本高企、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艰难等问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要消除欧盟及国际对于中国经济扭曲的偏见,就要积极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在市场条件下,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生产要素价值最大化,真正实现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5.2 积极使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不断增加,我国接受多国对我国产品的质疑与反倾销调查,我国的应对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我国要利用世贸组织的法律解决贸易争端,向国际组织和法律靠拢,尤其是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上,无论作为申诉方还是应诉方或者是第三方,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都是维护我国出口商及国家正当利益的有效途径。

5.3 企业自身树立积极的维权与应诉意识

首先政府应当积极组织行业协会,是行业协会真正能够发挥集群力量,为我国被调查企业讨回公道。其次各企业应当熟悉有关反倾销的各项法律法规,树立反倾销应诉意识。政府在此过程中应当设立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护中国企业合法利益。

猜你喜欢
替代国世贸组织市场经济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奥孔乔-伊韦阿拉:世贸组织的“新舵手”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替代国制度的含义(答读者问)
欧盟:正式就批准的农药向世贸组织通报
论替代国制度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