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施

2020-02-27 12:19程文琦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财税会计专业证书

■程文琦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引 言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素质教育机构。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在不断降低,从而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在扩大招生,引发了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毕业等同于失业”。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诸多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信息反馈,高职院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问题并不是企业与市场需求量发生了变化,主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缺少经验,无法尽快适应企业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仍然是我国企业与市场的一大缺口。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成为了高职院校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背景

自从我国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考核制度以来,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被取缔。会计专业上岗技术资格考试成为了作为对财务工作者的全新的考核标准。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许多的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录用标准不仅仅需要对基本岗位的工作技能的需求,还需要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综合职业技能素养,需要独立进行会计稽核与审查。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终身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以及沟通交流与信息反馈等诸多方法与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服务。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实施总则》。在文件中提到了“高职院校、技术型中职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业资格证书”也就是我们提到的1+X证书试点工作。

根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优秀毕业生培养目标以及企业与用人单位的需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智能财税“1+X”证书需要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会计初级职称考核,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让会计专业毕业生符合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有序发展、健康发展”的全新秩序中,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例如:无人售货超市、无人驾驶等,随着智慧生活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财税也发生了变革,智能财税成为了全新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智能财税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对传统财税的生机与转型升级的智能财税的新形态。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正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入到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从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变革的发展规律阑槛,在未来智能财税势必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影响着未来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走向,更对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高职院校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实施总则》。在文件中提到了“高职院校、。技术型中职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业资格证书”。为了推动我国智能财税产业发展人才的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模式,我国高职教育学会联合国内诸多企业建立了“中国职业教育智能财税专业委员会”。我国国家教育部也在2019年将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正式纳入到“1+X证书制度”考试项目中。

2.1 “1+X证书制度”加强校企合作

信息化时代、智能技术作为导向的生产技术的变革与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对高职院校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需要更多的关注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通过对学生社会工作的职业技能登记证书的审查,更有利于增强对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的需要,实现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要,让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广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2 “1+X证书制度”背景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1+X证书制度”是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全新途径,更是落实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方法,在实现素质教育与培养人才深化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项重要的决策。X是职业技能登记证书,与国家级资格证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在应用领域、等级的划分与作用都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说,“1+X证书制度”与双证书制度还存在着很大差异,是社会全新发展背景下的全新制度与政策,符合社会背景的全新人才模式培养的信访室。职业技能登记证书采取择优录取的竞争性机制,可以有效的将产教融合,校企业合作进行融合,让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对人才的培养中,更有效的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3 “1+X证书制度”有利于打造一体化教育模式

“1+X证书制度”的实行,可以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教育力量参与到高职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与综合评价的新模式,让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方法都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改革,让整个高职院校与企业都能做到优化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从而让教学方式与“1+X证书制度”更有效的融合,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具有活力。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目标落后

目前,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三个板块,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标准主要是培养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诚信、爱岗敬业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着:财务管理、会计稽核、财务审查、税收上报等需要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更好的为经建设搜服务。在课程标准的设置上大多数都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内容,无法反映出社会生产实际需要的新财会所需要要的技能,特别是缺少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所应该学习的课程。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都无法满足大多数用人单位的需要,这也是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步入到工作岗位中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出现供求岗位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

3.2 教育评价体系落后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大多数高职院校编制的教学评价体系都没有将会计专业的技术资格考试纳入到必要考核中区。高职院校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采取笔试的方式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在人才培养中仍停留在重文凭、轻能力的状态中,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只看重学生的文凭,对于学生的能力无法掌控,这也就导致了毕业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并行的制度没有真正的落实。此外,目前在许多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等级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初级会计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包括着初级会计师实务、经济法两个基础的科目。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会计人才的筛选制度,让会计从业人员可以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但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学生只是单纯的能应付考试,而不具备相关的经验,这也就让考试失去了意义,无法真正的检验出学生是否具备合格的专业的理论水平与实际的能力。

4 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4.1 线上与线下模式凸显智能财税

智能财税的基本逻辑需要遵循着:资金、业务、发票三个流向的一致性。业务的开展是起点,发票作为传导,最终是上报税收。智能财税的工作需要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平台与服务的融合。线上平台需要智能财税社会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智能化的会计服务,中小型企业的财税工作与大型企业的财务外包服务都需要遵循着智能财税一体化的信息采集、核算、评估的流程。包括着财税问题的咨询以及工商、执照等相关事务的咨询工作,真正做到财税工作的智能化。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智能财税的优势才能更加凸显,这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实现智能化的培养,更要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4.2 校企合作严格做好证书培训

进一步落实好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需要做好校企合作,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开展教学平台、评价体系以及线上数字化课程的开展,同时为学生开展在线咨询服务平台,提供资料给学生让学生作为重要的参考。

“1+X证书制度”需要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水平,开展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交流与讨论,从而更好的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让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企业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复合型人才。

5 结 语

总而言之,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需要学校与企业积极的展开合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做好课程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加快培养数字化经济体制背景下的财会人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积极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财税会计专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