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增长动力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2020-02-27 12:19■高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动力高质量

■高 婷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

1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

1.1 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中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问题时,我们要下功夫予以解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经济更加可持续,效率更高,质量更优。努力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2 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协调发展

发展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环节和因素协调联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面协调均衡发展。当前,我国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迈向高质量,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既需要强调更加宽广领域的协调发展,例如经济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共同发展,也需要体现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变化,从增长到发展的变化,尤其是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例如“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的提出,为增长动力转换提供了战略支撑。所以坚持高质量发展,除了宏观上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还需进一步统筹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共享性。

1.3 创新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供给质量,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当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等都需要通过创新这一核心引擎,创新才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武器。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社会生活需要提出了更高层次、高质量的需求,要解决好这一主要社会矛盾,就需要不断提升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前沿科技等带来的供给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路径,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供给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满意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

1.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结构性的矛盾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这就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高质量的产业结构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产业结构演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需求分析

2.1 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需求

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中,内生的研发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核心因素。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引领发展的先动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产业实力的综合反映和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不仅能使我国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机遇,还能支撑和促进原始传统产业转型,借此实现产业升级,解决目前的结构性问题矛盾。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发展,提升消费升级的供给质量,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2.2 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需求

回顾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缓慢,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更加关注增长的结果和效益、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要素优化配置,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生态环境、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从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进行变革,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加快转变方式的推动力,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才能确保经济发展的质量。

2.3 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

在早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潜在的人口红利带来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工业化早期中期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开始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密集型产业也不再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当人口红利消失,我们的增长源泉是什么?我们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依托人力资本为我国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会产生更高的生产力。

2.4 高质量发展的结构需求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及发展动力可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其增长动力是不一样的。经济结构是否优化,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尺子和硬杠杆,也是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一些问题,表象上是速度问题,实则是质量问题,尤其是结构性失衡已成为了阻挡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着我国经济转换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不高阻碍经济结构优化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3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的路径

3.1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质量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所以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提升我们的认识水平,转变我们的发展理念。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我们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基于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来新发展理念,它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指南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同时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只有牢牢把握住新发展理念这个中心,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把新发展理念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在转换增长动力中实现经济增长。

3.2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产业导向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尤其是当前要加快产业链条延伸,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新动力。首先是要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激发传统产业的新活力。其次加快科学技术进步,整合智能科技资源,依靠政府、企业、金融、科技等各方面力量,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最后进一步提升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制造业的比重,加大对服务领域产业链条的延伸的培育,促进新经济和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实现产业有序转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3.3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

新时代原有的发展动力很难保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只有依靠创新才能保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创新就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动力之源,也是中国经济稳住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所在,从而实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因此需要培育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增长新动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的关键。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创新驱动,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的根本。

3.4 加快培育新型经济

一要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经成为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所以重点要在产业数字化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我们的数字思维,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努力实现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发挥好数字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全面实施信息化。信息化是培育新动能的最新趋势,我们要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就需要提升企业竞争力,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经济新动力,为企业创新提供信息化能量。

3.5 激发人力资本红利

提高劳动参与率,参与经济活动是释放人才红利的前提条件,也是创造新的增长动力的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科研创新人才,也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和大量的技术工人。通过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尤其是未来劳动力的供给量。通过人才培养,重视对继续学习、各类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由于是对于新生劳动力、高级知识分子等各类群体通过市场进行导向流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整体提升。深化科研领域改革,通过推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动力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