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税1+X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20-02-27 12:19刘阿千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财税会计专业证书

■刘阿千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后,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职业人才,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会计学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会计学专业的人才。高职院校重视产业趋势,培养专业会计人才,使学生更好地从事会计工作,尤其要运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财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这也是目前职业教育亟需探索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学历证书+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方案,也就是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与学历相结合,以提高职业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1 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的相关概念

1.1 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的内涵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中国职业教育的学生来源和就业状况处于弱势地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与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让高职院校的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促进职业教育的提高影响力,是目前全国各级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智能财税1+X证书体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其认证理念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智能财税1+X证书体系通过系统化和完整化的学历教育,促进人才在社会、行业中的适用性。学历教育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人才质量,以进阶的方式完成培训任务,这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人文教育、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具有一定科学性。证书教育是在政府、领导和协调下,结合职业院校与社会的力量,如行业、企业和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把握人才质,通过各种培训证书,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这样有利于促进各高职院校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行业发展。

1.2 智能财税1+X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智能财税1+X证书系统的根本则在于学生不仅要取得专业学历证书,还要获得各种会计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1+X证书是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证明。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能够综合对学生的内外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能够大力推进完善高职教育改革和评价体系。

1.2.1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

会计专业教育应该立足于社会市场的需求展开,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提高专业水平。高等专科学校应适应当前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培养具有职业竞争力人才,培养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专科学校应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结合1+X制资格证书和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学生按照职业标准学习知识、技能,完成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不但可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2 市场需求决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业招聘人才时不仅注重应聘者的学历,更重视学生的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取消后,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变成了财会专业的基础入门考试,整个财会行业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对高职学生而言,学历并非就业时的有利条件,因此拥有多项职业资会帮助学生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份证书有力证明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财务的一些基本工作岗位需要的是专业的实践技能。因此,会计专业教育与智能财税1+X证书相结合,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3 学生需求决定

信息技术的热潮已开始兴起,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会计业也伴随着大数据的兴起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学专业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大,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很高。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很大的责任。因此,各个学校要积极调整会计教学方式和内容,将职业技能教育结合到理论教育中,并把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具备实践能力,能够构建自身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2 智能财税1+X 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未体现职业资格标准

如今,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学课程设置单一,以学科为主导,以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但随着市场飞速的变化,一些课程无法快速更新,教材内容比较滞后,无法满足会计行业专业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教学设计中的理论课非常重要,但实践课程也非常重要。目前的问题是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与实践相结合。就教学方法而言,大多数课程都是在课堂上讲授,教师占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尽管目前有许多大学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教师队伍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师资力量并未随之增加,因此很多学校存在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此外,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结构也不合理。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即“双师型”教师。但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师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几年,高职院校引入了很多高素质教师人才,但他们大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这类教师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性不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后,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照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育,必须接受相应的资格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2.3 职业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不完善

高职教育的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都很单一。学校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进行理论考试。许多学生都能够通过在考试前死记硬背,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此外,对学生实习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只是对实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实习过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与评价。其次,学生评价标准是单向的。考试成绩优异就算是优秀学生。该评价标准过多地强调了书本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评价体系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将智能财税1+X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会计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在这一标准下,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需要与职业资格标准与评价标准相结合。因为职业资格标准除了考试之外,还包括职业素养等综合评价内容,因此学校的评价体系会随之更新。同时,如果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职业资格证书也会有所调整变化。毕竟,若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不能符合市场需要,就会造成人才流失,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智能财税1+X证书考核也要符合市场发展要求,要有远见。

3 智能财税1+X 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应用的优化

智能财税1+X证书是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适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创新举措,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教育良性互动,是实现职业技能标准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大力推进智能财税1+X 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应用的优化。

3.1 建立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体系

“1”表示专业学历,“X”表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是一种被大力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但会计职业教育不应过分强调分数,而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完善智能财税1+X体系是强化专业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职称型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分为正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另一类是行业资格证书,比如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CPA)资格证书等;第三类证书是针对特定业务领域的,比如税务资格证书,资产评估证书等等;第四类证书是国际性质资格证,如ACCA、CMA等。

3.2 丰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智能财税1+X证书教学体系对学生有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因此各高职院校需要对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实现实用性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原有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一是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二是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提高学生手工做账、电算化会计做账能力。比如,可以开设沙盘模拟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理论知识。高职高专院校还应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促进产教融合,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财税工作。

3.3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顺应技术发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首先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新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讲座、论坛、校企合作等形式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其次,高校还要从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中挑选出优秀教师,组建优秀教师队伍,带领年轻教师共同进步。

4 结 语

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智能财税1+X证书与会计专业教育相结合,其目的在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职业院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教育和学生的就业结合在一起,使教育体系丰富多彩,从而为社会输入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推动中国会计行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财税会计专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