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

2020-02-27 20:39白刚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双师双一流产教

◎白刚

湖南省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加快了产教融合的步伐,快速提升了职业教育水平。本文分析湖南省两类不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参与主体,提出了符合实际需求的产教融合长效运行机制。

前言: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南省实施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以来,高职院校主动对接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具全国前列。但湖南省内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所处环境存在较大差别,本文针对湖南省两类高职院校,提出符合各自实际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一、湖南省高职学院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及产教融合现状

职业教育“双一流”是湖南省加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创举。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在《关于深化普通高校校地校企合作的意见》(湘政办发〔2017〕8号)中提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共识,强化推进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把高职纳入“双一流”建设范畴,从2018年开始全面启动“一流高职学院、一流专业(群)”建设,旨在打造一批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专业(群)。当年遴选建设卓越高职院校16所;引导每所院校重点建设1~2个专业大类,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一流专业群建设,建成国家示范专业点38个。

湖南省实施职业教育“双一流”以来,产教融合发展速度很快。全省高职院校主动对接本省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生物、数字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专业布局,新增22个新专业。在广泛发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上,持续组织申报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并启动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形成了国家、省、市、校四级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局面。目前,全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达到103家,试点学生数达到5371人。2018年,全省高职院校订单(定向)班级数达1960个,订单(定向)学生数为90993人,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35.27%、21.98%。全省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芙蓉工匠”培养基地764个、大师名师工作室362个。2018年,校企合作培养的企业员工中,有5786人获“技师”或“高级技师”。

但是湖南省70所高职学院明显分成两大类:长株潭等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和地方性高职院校。两类院校所处地域、办学实力、服务能力相差甚远,因此两类院校必须采用不同的产教融合机制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双一流”背景下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建设几个关键问题

1.确定公平合理的产教融合的权利义务体系。产教融合的实施一般需要有政府、企业、院校、学生等主体参与,其中企业处于最核心的位置。《意见》中指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拓宽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途径,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政府的职责是法制建设、平台构建和必要的财政投入。这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础。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打造大批熟练技术能手对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进产教融合体系中,一方面应从法制建设入手,推进立法,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律体系,以确保企业在实施产教融合时的利益;一方面应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以“中间人”、“仲裁人”的身份牵线并协调校企合作关系。同时,政府还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强职业院校办学实力。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权益保护是另一个关键举措。没有建立责权利清晰的产教融合合作体系,企业的权益往往受到侵害。比如,企业投入人力物力与职业院校合作“订单班”,但学生在享受了“订单班”的各种福利待遇后拒绝到该企业就业是目前常有的事。在这样的事发生后,学校对学生没有合法的制裁手段,学生一走了之,企业也难以花大量的精力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应由政府劳动部门、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企业、学生共同签订协议,建立责权利清晰的合作体系,有效维护企业权益,才能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

2.多渠道做好双师型队伍建设。双师型队伍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应积极合作,共同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应该做好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以双师型标准为导向,指导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二是应做好双师型教师年度培养计划,明确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应落实好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津贴发放等方面给予双师型教师特殊优待。四是应以“双证书”考核为导向,培养中青年教师掌握专业实践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型,以企业技术人员技能标准要求自己,尽快掌握专业实践技能。五是应拓宽筹资渠道,分清产教融合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双师型队伍经费投入。

3.两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对于长株潭等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实力较强,且地处产业中心地带,产教融合的条件较好。模式设计上应以现代学徒制为主,推行短期工学交替、主要目标是为湖南智造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湘西、怀化、永州等地区高职,应对接当地支柱产业,积极服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模式上应以落实1+X证书为主,推行长期工学交替,将学生放到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中心实行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主要目标一是培养服务当地支柱产业的技术人才,一是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

4.设计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评价机制。产教融合的效果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采用“两线监控、三级管理、四维评价”的评价机制能较好的实现评价目标,具体为:(1)两线监控。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监控第一线是:政府职能部门——学院——系部(教研室)——学生,这一条线主要监控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是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第二线是:行业协会——企业——班组(技术人员)——学生,这条线的监控主要是监控学生在企业顶岗期间是否符合行业企业需要,以及其职业素养培养效果。(2)三级管理。三级管理是指:学院(教务处)、系部(企业)、教研室(车间)。其中教务处代表学院行使教育教学宏观管理职责,负责建设全院性产教融合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系部与企业开展具体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对双方的责权利进行划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学交替方案;教研室与企业生产车间是落实产教融合的基础,双方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知识结构、个人特点安排学生具体的工作岗位,制定培养和考核细则。(3)四维评价。四维评价主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生及其家长。其中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是考核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其规定的职业技术标准;职业院校则从思想道德、现实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行业企业则从自身需要出发,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顶岗实习期工作表现等;学生及其家长的考核是针对学生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前景等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考核成绩。

三、结语

湖南省职业教育“双一流”的实施,引导产教融合深入进行,使该省职业教育水平得以快速提升。未来,如何针对不同的参与主体分析其权益和诉求,制定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将是确保产教融合长期效果的重要保障。未来还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双师双一流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