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通过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

2020-02-27 22:23侯慧敏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财力财政支出财政资金

■侯慧敏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财政局)

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对财政支出的需求大增,给财务支出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如今,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增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财政支出刚性强,加上财政体制方面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对社会经济平稳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1 新形势下财政支出管理面临的主要现状分析

1.1 部分地方收入增收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面临极大困境,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尤其是全球疫情期间,国家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密集出台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减轻经济实体税费负担,导致地方财政收入滑坡。而我国财政体制结算是在分税制前提下,采取中央与地方“基期+增长”模式,地方主体税源缺失,导致地方实有财力有所下降。而在财政支出上,由于近年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增支”刚性支出。地方财力的有限与财政支出的刚性需求两者之间极不协调,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1.2 财政支出范围扩大,财政支出包袱过重

如今,财政支出范围不断扩大,许多项目都强调财政“兜底”,增加了财政负担,财政支出存在着极不合理的现象,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率低下。一是政府机构改革不到位,财政支出不降反升。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尽管部分地方机构职能合并到位,但是改革不彻底,存在遗留问题,比如人员改革清理不到位,反而导致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扩大,一些机构改革前的非财政预算供养人员,通过机构改革后纳入到财政供养人员中,增加了财政供养负担。二是由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原先靠规费供养的人员失去资金来源,需由财政“兜底”,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加大财政负担。三是中央出台的多项增资中刚性较强,中央补助有限,大部分需要地方财政负担,支出刚性强,地方财力增长有限,地方财政支出加重。四是地方政府财力配套的项目多,配套资金量大,尤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需要地方政府配套一定的财政资金,否则难以落实,许多项目配套资金有着硬性规定,因资金无来源,政府通过发债、借款方式配套,最终需通过财政资金还本付息,加大了财政支出。五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与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不匹配。随着城区范围日益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跟进,城市建设美化、绿化、亮化的改善,中心城区通过征拆棚改、老旧小区改造“旧貌换新颜”,政府投资规模已超出了当地财政承受能力,采取发行政府债券、融资平台借款等方式实现投入,实质上是透支后续年度的财力,减弱了后期的发展动力。地方政府财政债务加大,每年大额的债务本金利息支出,加剧了财政支出包袱。在这种形势下,难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

1.3 预算编制不精细,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上不精细,预算项目编制简单,习惯固定基数加增量的预算编制方式,没有进一步细化预算。主要表现为人员经费编制刚性强,公用经费编制没有细化到项目,项目经费涉及的范围广,依据不充分。在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存在很大偏差,执行数据差异大,没有对应好预算项目。没有严格执行预算,导致财政支出极不合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财政公用经费居高不下,突破预算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项目经费支出大,一些预算单位为了获得预算资金,编制项目预算,而在实际中并没有真正落实项目,造成资金浪费。再者,部分预算单位出现支出缺口时,会以多种名目向政府打报告,追加财政预算,导致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

1.4 财政监督弱化,财政支出管控不严

财政支出增长过快,与财政监督弱化相关联。一是政府审计部门审计范围广,审计工作量大,而审计力量有限,从而导致在对预算单位进行财务审计时间紧促,没有更进一步深入挖掘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另外,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部分问题处罚较轻,没有引起各方面重视,导致财政资金支出问题屡禁不止。二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覆盖面有限。部分地方对财政绩效评价工作重视度不高,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惯性思维,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流于形式,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尚未达到全覆盖,因而,很难对财政支出使用效率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2 新形势下通过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的对策分析

2.1 增强财政实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支出需要有财政收入作保障,如果财政收入不足,财政支出将呈现赤字,增加地方债务风险。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首要主措是做好财源培育,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增加税收收入,从而增加财政实力;其次是对一些因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减少地方财力的部分地方,中央适当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减轻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最后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性增资,中央要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同时,中央要逐步下放税费政策和增资政策,实行“谁出政策谁出钱”的办法,让各地根据实际财力自主调控,增强财政支配能力。

2.2 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减轻财政支出负担

要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将应由市场主体承担的支出回归本位,财政支出要重点保民生,保稳定,退出竞争性领域,减轻财政支出负担。一是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快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明确中央、省、市、县四级各自承担的职责,按照“谁的财政事权谁承担支出责任”的原则,确定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二是要进一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全面改制为企业,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减轻财政支出压力。三是对预算单位进行进一步清理,确认财政支出范围,使其职责符合财政支出范围,从而根据实际状况与地方财力情况进一步核定预算。四是做好财政供养人员清理,从编制源头、现状及成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是否应当纳入财政供养范围。要在原编制清理的基础上,做好财政供养对象的确认工作,控制财政供养人额,控制人员经费。要对预算单位临时用工、劳务工进行清理,减轻预算单位支出压力。五是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财力现状,适度开展基本建设,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主,理性安排财政支出。中央项目适当减少地方配套资金,避免过度增加地方财政负担,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可由市场主体参与的项目,财政资金要主动退出来。

2.3 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管理

要从预算编制入手,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格局,推行预算编制精细化,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同时,要优化支出结构,严格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实施,坚决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控预算追加事项。为此,要健全预算执行监控体制,实施动态监控,及时发现执行漏洞,防止人为因素影响预算实施,强化预算约束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4 加大财政支出监督,提高财政资金支出使用效率

要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一是预算单位要加强内部监督,从源头上做好财政支出管控。二是审计部门要加大财政支出审计力度,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总量与结构的审计、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预算绩效的审计,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拓宽审计范围,实现对财政支出审计监督全覆盖,提升财政资金效益。三是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提出权责对等原则,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所有财政资金统一纳入财政绩效评价范围,借助社会中介做好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源分配的效益,逐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结 论

随着财政支出范围的扩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必须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从而有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财力财政支出财政资金
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来源分解及动态演进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结算财力
结算财力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