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道路客运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管理

2020-02-27 22:23盛亚军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营运客运行车

■盛亚军

(义乌市恒风长途客运有限公司)

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也加剧了道路运输行业的竞争压力,客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形势,现代道路客运企业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以保证企业在新世纪里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何加强安全管理,使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呢?

1 认清形势,明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道路运输是一个事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高风险行业,也是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中事故频率最高的一种运输方式。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管理责任也将更加重大,任务也更艰巨。道路客运企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确保客运安全。倘若事故频发,旅客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如何谈得上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安全生产状况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和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参加道路运输线路招投标会的一项硬杠杆,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范围与规模,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信誉。道路客运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2 明确职责,严把三个关口,搞好一个监督

现代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承包经营,有租赁经营,有公司化经营等等。因而企业首先应认真把住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即审核一下经营者有无犯罪记录;资金是否能自给自足;诚信度是否良好,有无炒买炒卖行为;是否能遵守行规法规,服从企业管理等。二是把住营运车辆技术关。车辆技术管理要以强化营运车辆等级评定工作为重点,以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报告为依据,结合年度季度车辆审检,确定车辆技术等级。要建立健全营运车辆技术档案和营运车辆技术信息数据库,推广营运车辆定期维护制度,确保营运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严禁车辆带病上路。三是把住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在营运驾驶员中推行从业资格管理是确保驾驶员素质稳定提高的长效制度,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度的根本举措。在道路运输生产活动中,驾驶员是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运输生产的直接实施者。营运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运输生产服务质量。加强对营运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及其他业务培训,可以提高营运驾驶员素质,从而提高道路运输生产服务质量,运输企业应坚决不聘用无上岗证的驾驶员。

3 建立健全运输安全制责任制

为了强化安全意识,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把安全管理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运输企业与车辆单位签订安全责任状,用车单位与车主签订安全责任状,车主与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状,既企业将行车安全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直到客运车辆经营者和驾驶员,形成网络安全责任机制,并实施安全责任人负责制,在对待重特大事故问题上,要按照有关规定,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4 依靠科技进步

积极推广电子技术的应用,强化道路安全管理手段,在新科技、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的年代,汽车客运业也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高科技的应用,要建立健全营运车辆技术档案和营运驾驶员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推广应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等先进科技设备。GPS可实现网上浏览、监控、调度营运客车等,行车记录仪能实时记录车辆运行情况,这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交通事故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道路客运企业在运力结构上要有合理的调整,适时淘汰老旧车辆,购置高级客车,提高营运车辆的安全性能。

5 强化基础管理,促进行车安全

现代道路客运企业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同时也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配套,即强化基础管理,确保行车安全。

企业建立行车安全管理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制度落实。基层单位应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主管行车安全工作,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机构应明确职责,全面贯彻上级安全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执行有关行车安全的各项法规及标准,制订修改企业行车安全管理制度,对行车安全工作实施基础档案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安全工作例会制度:企业行车安全工作例会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基层单位不得少于两次。遇到有特殊情况和特大、恶性行车事故应及时研究、分析、处理。安全工作例会传达、学习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指示;分析检查企业安全工作状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工作要求。安全工作例会应建立会议记录。

(2)安全活动制度:道路运输企业应定期组织驾驶员参加“安全活动日”,并做到有领导参加,有考勤、有内容、有记录。安全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化,可传达、学习有关行车安全的法规、文件、规定和标准等;可学习先进典型;可交流行车安全经验;可总结分析行车事故原因,针对行车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3)驾驶员与承包经营者管理制度: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驾驶员行车安全制度、安全公里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聘用驾驶员应签订聘用合同,未经聘用的驾驶员一律不准驾驶企业运营车辆,承包经营者必须与企业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以确保安全生产落定到经营的每一环节。驾驶员与承包经营者须交纳一定的安全行车风险金,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4)出送归迎制度:做好出车送行工作,检查安全情况,交代行车安全,及时制止拉夫上桥现象和私聘驾驶员现象。回场迎接,督促做好回场检查工作,了解安全道路情况,及时通报信息。

(5)回场检查定期维修制度:回场要有检查、有维修、有检验、有签名,谁签名、谁负责,职责明确。回场后检查的内容必须包括制动、转向、传动、前桥等系统及轮胎气压、灯光、信号装置、牵引装置及侧面防护装置等。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及时维护,杜绝营运车辆带病上路现象,把事故消灭在萌芽时期,保证行车安全。

(6)奖惩制度:企业应建立行车安全激励机制,对行车安全作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对因玩忽职守、违法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而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及企业效益蒙受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应根据事故性质、责任大小,分别给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①正确处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队伍。在新的形势下,驾驶员队伍的管理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做好驾驶员队伍的管理工作,稳定驾驶员队伍是行车安全有力的保证。运输企业应克服以包代管,以保代管的思想,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加强管理。驾驶员使用必须由车队统一安排,决不允许随叫随开,任意安排驾驶员。企业要注意培养管理人员与广大驾驶员的感情,力勉排除两者间的对立情绪,要经常了解驾驶员的思想动态和技术状况,合理调理驾驶线路。支持和帮助承包者搞好承包工作、修车、车辆年检年审、肇事后的处理等工作。这样既能稳定驾驶员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也能促进安全行车工作。

②重视机务环节,提高安全系数。机务工作是行车安全的保障工作,在抓好制度建设和驾驶员管理的同时,也应重视机务保障工作。运输企业应强化对公司所属修理企业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把好维修质量关,对车况较差的汽车,更要加强日常检查,一旦不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立即终止营运,并严格要求车辆按时参加年审、季度审,提高汽车技术状况,保证行车安全。

③深入现场,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上路测速,深入现场,进行行车安全监督、检查,检查驾驶员是否超速行驶,毕竟“十次事故九次快”,督促、检查营运车辆经常保持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落实,对危及行车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或向上级反映情况。

④组织开展各种安全竞赛,进行行车安全教育。企业应会同有关部门(如保险部门、公安部门)进行经常性的行车安全教育,开展各种行车安全竞赛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促进行车安全,也可调动驾驶员的驾驶情绪和积极性。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客运企业只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声誉,优良的服务质量,才会让大众所认可、接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跟。提高企业声誉、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就在于安全,安全得不到保证,优质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现代道路客运企业欲在客运行业中鹤立鸡群,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把好每一道安全关。

猜你喜欢
营运客运行车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夜间行车技巧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