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5例影像学分析

2020-02-27 23:33高哲琪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滤泡增生症淋巴

高哲琪

(山西省榆次区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600)

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良性淋巴组织异常病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病常见于机体颈部组织内部,但在淋巴结各个部位均有发生风险[1-2]。由于缺乏对其的重视,导致临床误诊率较高[3]。本次研究基于此展开探索,分析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5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旨在为后续相关人员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详细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5名患者为观察对象,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并经术后病理学证实存在的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筛取,该5名患者中有1名男性病例,其余均为女性病例,年龄最高者60岁,年龄最低者24岁,平均年龄(34.45±4.82)岁,入院体检结果显示患者中存在右颈部占位病例3例,左颈部2例,合并慢性肾炎综合征1例,无其他严重不适,所有5名患者其肿瘤标记物均显示为阴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检查,检查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设定扫描参数:层厚5mm,层间距5mm,图像重建1.25mm,球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0-200mA,螺距1.375;

腹部CT增强扫描以三期扫描方式进行,先利用高压注射器取80-100ml碘海醇予以患者注射,速率为2.5-3.0ml/s,25-30s为动脉期延迟时间,60-70s为门静脉延期迟时间,3-5min为延迟期延迟时间;

MRI检查通过1.5T磁共振进行,扫描序列SE,5.0mm层厚,取15-20ml钆喷葡酸胺注射液为对比剂,2ml/s流速注入。

2 结 果

5 名患者均为单发性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病灶,病灶位置分别位于右颈部3例,左颈部2例,灶最大约45mm×42mm,最小约33mm×22mm;

5名患者病灶形态大致为圆形或类圆形,存在完整、光滑病灶,无明显卫星病灶可观察,病灶内部出现钙化病例2例,其中1例钙化部位为内部,1例钙化部位为病灶边缘;

经CT平扫,2名患者病灶内部有小囊性灶/小片低密度区出现,而3名患者密度较为均匀,3名患者存在明显的渗出状况于病灶周围;

平扫为软组织中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立即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几乎与主动脉同步,静脉期与延迟期持续强化,边缘强化明显案例2例,其中心内部表现不均匀“镰刀状”强化,其余3名患者出现明显均匀强化;

MRI检查能够出现大块清晰边界病灶,T1等长T2信号影,有流空信号影出现,待增强后病灶强化;所有患者均为透明血管型。

3 讨 论

巨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临床对其发病原因也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该病于上个世纪20年代被发现,后被相关学者报道了其临床特征与病理学表现[4]。目前学界主流的看法认为[5],淋巴引流区出现的一般性炎症或其他特殊因素炎症,淋巴结错构瘤,淋巴结细胞的间变性肿瘤与巨淋巴结增生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次研究针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5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展开了探索。

3.1 病理表现

一般认为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不明显,仅有少量患者会在就诊时出现压迫症状,该病以青壮年人群发病为主,但对于任何年龄段人群而言均存在风险,且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6]。巨淋巴结增生症可发生于机体任何部位组织中,在腹腔与后腹膜病变较为少见,在颈部比较常见。有研究报道,约60%-70%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病变发生于纵膈中,10%-14%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病变发生于颈部,5%-10%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病变发生于腹部,2%-4%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病变发生于腋部。临床将巨淋巴结增生症以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进行分型,在病理学中,存在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与混合型不同的组织学分型,滤泡以及滤泡间隙淋巴组织增生,滤泡存在透明变性的毛细血管,出现嗜酸性白细胞与免疫母细胞于淋巴组织是透明血管型的特征病理表现,大滤泡与滤泡间浆细胞主要为浸润形式,较少地出现血管增生是浆细胞的特征病理表现,前述两种特征病理表现混合,可以一型为主,也可具有不典型的淋巴滤泡样结果,并有血管增生伴玻璃样变性同时出现是混合型的特征病理表现[7]。本次研究涉及的5名患者均属于透明血管型。

3.2 影像学表现

在CT影像中,存在以下特征表现:a.单发性、边界清晰、以圆形/椭圆形为主或伴有淋巴结肿大形式的卫星结节的软组织肿块;b密度均匀,少见坏死、囊变或是出血,该表现可能受到了肿瘤血供以及淋巴组织的特性的影响[8];c.病灶内存在钙化。本次研究显示病灶内部出现钙化病例2例,其中1例钙化部位为内部,1例钙化部位为病灶边缘;对于肿块内部发现的钙化,学界普遍认为的病灶内产生的小血管增生及其分支蜕变、玻璃样变、纤维化、闭塞产生的钙盐沉积所致;d.边缘光滑、整齐,存在浅分叶;e.在增强后能够观察到动脉期病灶出现明显强化,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仍然表现为持续性强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平扫过程中,增强扫描动脉期后立即强化,静脉期与延迟期持续强化,边缘强化明显案例2例,其中心内部表现不均匀“镰刀状”强化,其余3名患者出现明显均匀强化,这可能与肿块中心或边缘位置存在相同成分的组织学构成,而病灶周围与内部相比又存在更多的微血管导致[9];f.有研究指出[10],病灶内部可能会初选裂隙状低密度影,而该结果不提示坏死,而是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一种关键诊断特征;g.存在引流血管在部分病灶周围,且可被观察到;而3名患者密度较为均匀,3名患者存在明显的渗出状况于病灶周围。

综上,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CT与MRI检查对其均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例如密度均匀,强化明显,形态为“镰边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的软组织肿块等,但要最终确诊,提高检出率,还需要结合病理诊断与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猜你喜欢
滤泡增生症淋巴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滤泡树突状细胞表达模式变化在淋巴瘤病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益气解郁汤联合三苯氧胺片治疗乳腺增生症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