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习共同体引领高校班级管理的路径探析

2020-02-27 22:23陈倩倩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学方式班级

■陈倩倩

(菏泽学院商学院)

1 学习共同体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它提供给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社会交互的机会,以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交互中蕴涵着多种层次的参与:边缘的和核心的,在场的和虚拟的。[1]在这里我们更加关注“共同体”的内涵,关注学习者所置身环境中的班级安排,强调通过共同体的构建,将班级从一种权威的、官僚的文化转变成为一种民治的、平等的文化,将一种依赖于“规则”而强制执行的班级运行转变成一种“规范”的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班级运作,形成学生自我驱动、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班级氛围,而学生在这个过程建立了自己归属于这个班集体的感觉,即共同体意识。[2]学习共同体产生的共同意识能够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2 当前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班级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概念在不同的论述中有不同的表达,但基本内涵大同小异,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3],而高校班级因教育对象的特点,管理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因大学生的独立、自由性,在管理方式上应该有所调整、有所创新,当前高校的班级管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

2.1 网络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高校传统教学方式发生变化。高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比如学习通、钉钉平台等各种教学app层出不尽,远程教育、开放式教育和网络辅助课程教学的产生,师生教学资源共享、课堂互动都在网络上进行,传统课堂改变,高校的班级管理遇到冲击。高校学生的学习不再单纯的依赖教室里老师的传授,教学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成效

2.2 班级成员的特点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甚至国外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成长环境、风俗习惯、教育程度和家庭影响,致使学生无论是在生活方式还是在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他们思维活跃且个性鲜明,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一定的文化冲突,因而导致班级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现在,高校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个性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树立班级共同目标的信念。

2.3 学分制的管理模式

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分制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管理模式。学分制的理念注重的是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所谓的学习自由即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拥有自己的规划,对选修的课程进行自我安排。所谓的教学自由即围绕办学特色自由制定科目,自由选择课程,运用宽松的管理环境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弱化了班级的概念,课程安排及授课不再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学生流动性增强,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尤其班级管理,学生因选修课程的差异不再一起上课,群体关系淡薄。

3 利用学习共同体引领班级建设

学习共同体在内涵上更加关注“共同体”的概念,强调通过共同体的构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发展,形成学生能够自我驱动、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班级氛围,进而建立自已属于这个班级的感觉,也就是共同体意识。班级管理主要的特殊功能在于教育性,要想充分发挥这种功能就要利用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而存在,促进班级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功能。

3.1 明确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是在一定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编制起来的小团体,但它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利用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建立一致的学习任务的特性,因为共同的学习任务容易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产生班级的共同目标就会引领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当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共同的学习主题和根据共同意愿建立起的规章制度为焦点时,他们更加相互尊重和相互帮助。当班集体中充满尊重的氛围和责任意识时,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来,而且直接对班级的整体建设产生积极地影响。

3.2 提升班级归属感

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发展、班级的决策中,鼓励学生与同伴和教师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归属感的增长,会产生更强烈的关联、参与和激励,学生越是感到得到支持,就越会更多地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在建立了共同体意识的班级中,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能够更自觉地参与到各项班级事务中。所有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主动地学习,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履行行事权,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恰当的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动。

3.3 重视差异的价值

在学习共同体中,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积极的因素,它象征着多样化的人、多样化的思想。根据班级的正常运行的,学生有可能体验到许多角色,他们开始在不同角色中看待自己,以不同的方式谈论自己。从实际价值上看,学习共同体的要求是多元化的,班集体的成员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共同体的发展,差异是一种必备的东西。班级成员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为班级做不同的贡献一起促进共同体的发展,这些差异也都是为了共同的班级发展。

3.4 增强班级活动的自主、合作和交互性

在班级活动中,虽然有一定的活动或者学习目标,但学生更有可能因为根据自己的兴趣产生活动或者学习动机,并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要促进班级管理,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的性和共同体意识是必备条件,为此,需要积极通过增加活动的自主性、合作性、认知参与度提高这种必备条件,增加了对学习和教学的责任感。当一些实践被运用于来培养学习共同体时,学生会成为热情的参与者,发表一些观点,提出核心问题,学生与学习共同体一同成长。

针对当前高校的班级管理的现状,要加强班级建设,学习共同体可以起积极的引领作用,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探讨班级目标,提升学生的班级归属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合作的建构班级目标,学生学会分享管理的权利,所有同学都承担责任和义务,学生能够真正的表达自己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寻求问题解决而努力,为班级建设而努力,为了共同的班级目标付出自己的贡献,班级管理的成效就显而易见了。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学方式班级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