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敷贴在原发性痛经病人中的应用

2020-02-28 02:57
循证护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西药穴位病人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最早记载痛经,在历代医家的相关著作与临床实践中均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归纳,病位主要位于胞宫、冲任,以“冲任气血不调,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别[1]。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在妇产科中属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女性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多样化发展,PD发病率也逐渐递增。有调查研究表明,虽然痛经是女性最常见的症状,但却有高达90.0%的女性曾有因月经期腹痛入院就诊的经历,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且不同人种的发生情况也各种不相同[2]。有文献报道,中医穴位敷贴作为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护理方法之一,在缓解PD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提升治疗效果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3]。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妇产科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基础上抽取200例PD病人进行临床试验,探讨中医穴位敷贴在PD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00例PD病人,所有参与者均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和西医高等医药院校统编的《妇产科学(第5版)》[5]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西医PD诊断标准和中医气滞血瘀型痛经诊断要求者;②年龄≤45岁的未婚或已婚未孕者;③最近90 d内未接受痛经相关治疗者(药物治疗除外);④愿意接受、支持以及积极配合中医穴位敷贴干预;⑤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经西医诊断确诊为盆腔炎、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等引起的痛经者;②月经不定期者;③治疗前30 d内服用避孕药者;④有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病者。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组别例数年龄(岁)病程(年)西药组 10025.47±2.507.12±2.01中医穴位敷贴组10024.97±2.477.15±2.20t值1.423—0.101P0.156 0.920

1.2 研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RNTM)把样本含量输入JMT JFX简明统计系统,在得出随机数字表后按合格病例进入试验时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数字对应分为西药组和中医穴位敷贴组,两组均按1∶1的比例进行数据处理,各100例。

1.2.1 治疗方法

中医穴位敷贴组均在准确掌握100例PD病人的具体病情的基础上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针灸治疗学(2005年)》[6]中与气滞血瘀型痛经有关的取穴方法进行取穴:经前期取次髎、关元、归来、地机;经后期取病人的脾俞、肾俞、足三里;经期取肝俞、膈俞、三阴交、血海。上述穴位除关元穴单选外,其他穴位均选双侧,具体治疗操作方法与疗程根据100例PD病人病情而定。西药组则主要采用西药治疗。

1.2.2 护理方法

1.2.2.1 西药组

采用常规护理。

1.2.2.2 中医穴位敷贴组

采用中医穴位敷贴护理。①情志护理:贴药前针对病人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疏导,向其讲述中医穴位敷贴护理的优势及具体敷贴方法与操作流程,向其阐述中医穴位敷贴的临床疗效;在开展各项中医穴位敷贴护理前,针对护理需求,做好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消除病人疑虑,使其积极面对临床治疗。②用药前护理:敷贴时间控制在每次3~4 h,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适当减少敷贴时间,并以去药后局部有小水泡或有热痛感为宜。③饮食干预: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敷贴后,指导其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生、冷、硬以及辛辣食物;尽量减少或杜绝烟、酒以及不利于PD康复的海产品;对患有寒喘者应多食营养丰富的偏温性食物,如党参炖鸡;对热哮者则多食丝瓜、冬瓜、黄瓜等以促进肠道通畅,多食荠菜、香菜、胡萝卜、佛手、生姜等具有理气活血的蔬菜、水果;对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可适当补充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具有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④皮肤护理:在撤除敷贴后及时将皮肤清洗干净和保持皮肤清洁,适当洗澡(避免搓洗),洗澡结束及时用毛巾吸干相应穴位上多余的水分,对密集小疱无需处理,且注意避免摩擦和防止破溃;对水疱较大者,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处理结束后保持水疱周围干燥和预防感染,待结痂后再进行药物敷贴。⑤综合调养:所有中医穴位敷贴组病人均应按照PD的中医病证及寒、热、虚、实等情况,并结合个体体质状况综合分析、实施综合调养,敷贴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等。确保病人早日康复和及早投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1.3 评价指标

1.3.1 痛经分度及程度评分

痛经分度评分标准均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4]相关规定制定,详见表2。轻度为经期或前后有显著小腹疼痛,但无全身症状,疼痛症状积分5~<8分;中度为经期及前后小腹疼痛难忍,需用止痛措施干预,疼痛症状积分8~<13分;重度为期及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安,且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经止痛措施后无显著疗效,疼痛症状积分13~15分。

表2 痛经分度评分标准 单位:分

1.3.2 临床疗效标准

痊愈为治疗后疼痛评分降至0分,腹痛、呕吐等全部消失,停药90 d内为发生痛经;显效为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1/2及以下,腹痛显著减轻,呕吐、恶心等好转,基本可不服止痛药;有效为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1/2~3/4,腹痛减轻,其他症状略有好转,服止痛药有效;无效为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均改善。疼痛评分均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0~10分),共10条目,每个条目1分,总分合计10分,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中度疼痛,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7]。以上临床疗效指标均由护士长及主治医生进行评价。

1.3.3 中医症候评价

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疗效指数≥90%为痊愈,70%≤疗效指数<90%为显效,30%≤疗效指数<70%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4]中与痛经相关的标准制定症候评价与评分标准,中医症候总分为各中医单项症状分值之和,中医单项症状评分见表3。

表3 中医单项症状评分

1.3.4 生活质量评价

生活质量评分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8]相关的规定制定与执行,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5个维度,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每个维度含4个条目,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5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以上临床疗效指标均由护士长及主治医生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中医穴位敷贴组的临床疗效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7,P=0.009),详见图1。

图1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评分比较(见表4)

症状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小腹胀痛,拒绝按压西药组1007.08±2.235.07±1.205.140.04中医穴位敷贴组1007.12±2.173.14±0.35经期血量少西药组891.97±0.670.91±0.706.170.03中医穴位敷贴组921.67±0.660.37±0.54经行不畅西药组931.88±0.570.97±0.645.740.04中医穴位敷贴组821.85±0.500.52±0.31紫暗、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弱西药组1003.15±0.962.12±0.716.110.03中医穴位敷贴组1003.14±0.871.02±0.73经期前乳房胀痛西药组882.15±0.871.64±0.676.810.02中医穴位敷贴组852.13±0.810.97±0.45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西药组911.97±0.641.05±0.345.450.04中医穴位敷贴组921.92±0.610.34±0.12脉弦西药组972.11±0.671.67±0.477.120.01中医穴位敷贴组932.14±0.730.97±0.14

2.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疼痛分度评分、VAS评分和中医证候总分比较(见表5)

组别例数 疼痛分度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 VAS评分 治疗前治疗后 中医证候总分 治疗前治疗后西药组10011.62±2.716.78±1.238.57±1.754.78±1.2017.05±3.4412.54±2.11中医穴位敷贴组10011.55±2.433.11±0.548.52±1.502.14±0.6717.47±2.8510.02±1.03t值0.19227.3200.21719.209-0.94010.733P0.8480.0000.8290.000 0.3480.000

2.4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6)

组别环境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独立性领域西药组 72.47±10.4778.14±11.1377.97±11.6579.78±12.9175.57±12.32中医穴位敷贴组87.41±10.0587.55±10.9189.34±10.0486.41±12.9786.26±11.37t值-7.491-9.456-5.877-8.802-11.126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5 两组病人治疗后痛经程度比较(见表7)

表7两组病人治疗后痛经程度比较单位:例

组别 例数重度中度轻度西药组 100195130中医穴位敷贴组100215425

注:χ2=0.20,P=0.99。

3 讨论

中医认为,PD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冲任未充或气血不足、冲任失荣或肝肾不足、精血亏少或肾气不足,虚寒内生或肝郁气滞等息息相关。《本草纲目》有记载: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9]。从经络学角度来看,痛经的部位主要位于胞宫、冲任,其变化与气血有关。当气血滞瘀寒气凝结于胞宫或气血虚弱时,胞宫则会出现气血不畅,这就是PD不通则痛的根本原因[10]。中医理论认为痛证贯穿于PD始终,故在临床治疗常重视对胞宫、冲任、肾天葵等的气血调养,以达到阴阳平衡和内环境平衡的目的。

本研究两组病人在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干预后,其各项临床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如中医穴位敷贴组(99.0%)的临床疗效高于西药组(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准确掌握中医穴位敷贴组具体病情的基础上予以“疏通经络,调理冲任”之法。据《采艾编》中记载“关元、小肠募、三阴任脉之会,为女子蓄血之处”,因此在针刺时选用关元穴作为常用穴位之一。关元穴作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地,对生养子息与阴阳和合至关重要。近年来,大量中医临床案例也证实,痛经治疗中选用关元穴不仅能有效的贯通足三阴经气,还能有效地发挥调冲任、固胞宫、培肾气与和阴阳之功。张煜等[11]通过向子宫卵巢内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发现在胸11~腰4节段脊神经节内可见标记细胞,而汤小敏等[12]也指出,腰1~6节段的脊神经节内也出现了标记细胞,这说明关元穴与子宫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从某个角度也可将其解释为关元穴可治疗与子宫相关的疾病。当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数据更证实关元穴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次髎是泌尿生殖系统与大、小肠分野支出,为足太阳膀胱经俞穴,位于第二骶后孔。有文献报道,由于次髎与肾、膀胱、督脉等的关系密切,因此常作为妇科及泌尿生殖疾病的效穴,其功能为调经止痛、理气活血[13]。而现代医学也证实,由于次髎穴内分布着较多的第二骶神经后支,而通过刺激骶神经既能起到调节、抑制和降低子宫内膜与血液中的人前列腺素F2a(PGF2a)含量,继而有效地缓和子宫的强烈性收缩和降低宫腔内亚,使痛经得以解除或终止[14-15]。故本研究中中医穴位敷贴组选择次髎作为基本治疗穴位之一,本研究发现通过深刺次髎可有效地触及盆腔神经丛,使盆腔内的相应脏器功能得到有效调节,继而有效解除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当然除了以上虚伪外,本研究还选取了归来、地机、脾俞、肾俞、足三里、肝俞、膈俞、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药物敷贴,诸穴相合,可共奏行气解郁、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穴位敷贴组的环境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独立性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敷贴隶属针灸学,是灸法的延伸,结合当前穴位敷贴的应用情况来看,该种方法在用药上常采用具有较强刺激性与芳香走窜特性的药物,这种疗法方便、效果显著和价格低廉而使其在中医外治法中广泛应用[16]。现代医学证明,绝大多数中药可通过皮肤吸收,然后在角质层和表皮深层转运被吸收,进入动脉通道[17]。本研究通过中医穴位敷贴护理干预,能直接将药物作用于体表穴位,活血化瘀、加速血液循环。另外,本研究在中医穴位敷贴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还结合PD病人的具体病情予以饮食干预、综合调养等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其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药液甚至唾液(生姜汁)调成糊状或用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等直接贴敷于相应穴位、患处的中医疗法,属无创痛穴位疗法范畴。本研究发现,中医穴位敷贴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西药穴位病人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谁是病人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