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成人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

2020-02-28 10:17朱学彤王凯瑾许建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性别差异

朱学彤, 王凯瑾, 周 琪, 许建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a.检验科; b.新生儿科, 长春 130021

血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为临床常用的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特异性较强的标志物,应用于肝癌的早期监测、诊断及预后判断,在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也有不同程度增高[1]。血清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等消化系统癌组织中显著增高,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广谱性肿瘤标志物[2]。参考区间是分析检验指标必不可少的依据,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指导用药、监测病情、判断预后等。2018年1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卫生行业标准WS/T 645.2-2018[3],并于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血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参考区间的建立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WS/T 645.2-2018和EP28-A3c[4]要求,地区、人群、种族、饮食、性别、年龄等差异可能影响参考区间的应用,因此引用新参考区间时需要进行适用性验证。本研究用体检者血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测定值,验证国标发布的参考区间是否适用于长春地区。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验证个体均来自2016年1月-2019年4月本院体检中心,且符合WS/T 645.2-2018体格检查:(1)无急、慢性疾病;(2)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3)BMI<28 kg/m2且≥18. 5 kg/m2;(4)6个月内未进行手术,4个月内未献血、输血或大量失血,2周内未服用药物;(5)女性未处于妊娠或哺乳期;(6)无酗酒、嗜烟;(7)心电图无明显异常;(8)B超结果显示肝脏内部回声,大小、形态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排除标准:(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男性>50 U /L,女性>40 U/L;(2)血清白蛋白<40 g/L;(3)血清肌酐,男性20~59岁>97 μmol/L,60~79岁>111 μmol/L;女性20~59岁>73 μmol/L,60~79岁>81 μmol/L;(4)空腹血糖≥7.0 mmol/L;(5)白细胞计数<3.5×109/L或>9.5×109/L;(6)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15 g/L;(7)总胆固醇≥6.22 mmol/L或甘油三酯≥2. 26 mmol/L;(8)HBsAg、抗-HCV、抗-HIV任意一项阳性。符合排除标准体检者共计5547例,剔除离群值后剩余5420例,其中男性2636例,女性2784例。根据年龄(10岁为间隔)和性别将数据划分为12个亚组:20~29岁856例(男295例、女561例),30~39岁1562例(男624例、女938例),40~49岁1712例(男861例、女851例),50~59岁853例(男552例、女301例),60~69岁280例(男202例、女78例),70~79岁157例(男102例、女55例)。本研究方案经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2019-249)。

1.2 仪器与试剂 本研究采用Roche 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试剂、校准品购自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质控品购自美国伯乐有限公司。

1.3 标本采集 研究对象采血前3天饮食及行动正常,空腹8 h后于次日上午7∶30-9∶30静坐采集静脉血2 ml,常温送至检验科,采血管为红色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由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4 质量控制 Roche 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每年均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且合格,每个项目使用高、中、低质控品测定,室内质控的变异系数在允许范围内(甲胎蛋白室内变异系数<8.33%,癌胚抗原室内变异系数<8.33%)。2016年-2019年均进行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携带污染等检测系统性能验证。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Dixon方法剔除异常值:R为极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D为最大值和最小值与相邻数值之差,若D/R≥1/3,则将最大值或最小值剔除,重复此过程直至剔除所有离群值。剔除离群值后每个亚组保持至少20例健康成人个体数据,将各亚组数据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参考区间比对,若落在参考区间内数据>90%则通过验证;若<90%则需要重新选择至少20例合格个体按上述标准验证。K-S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验证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参考区间 12个亚组落在参考区间内的数据均>90%,血清甲胎蛋白符合率最低94.9%,最高100%;血清癌胚抗原符合率最低95.9%,最高100%,验证通过(表1)。

2.2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分布特征 血清甲胎蛋白在30~39岁存在性别差异(Z=-4.51,P<0.05);血清癌胚抗原在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均存在性别差异(Z值分别为-13.45、-18.15、-17.34、-10.82、-3.65,P值均<0.05)(表1)。

血清甲胎蛋白在女性20~69岁随年龄缓慢上升,而男性随年龄变化趋势不明显,70~79岁男性及女性均显著下降(图1);血清癌胚抗原在女性20~79岁、男性20~69岁随年龄上升,女性检测值始终低于男性(图2)。

表1 长春地区成人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参考区间的验证

注:与同年龄段女性比较,1)P<0.05。

3 讨论

建立参考区间是一项耗时长、费用高、工作量大的工程,针对不同实验室、检测系统、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建立不同的参考区间并不现实,故部分临床实验室选择生产厂家的试剂说明书作为参考区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WS/T 645.2-2018,此项标准的发布明确定义了包括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在内5种肿瘤标志物的参考区间,为参考区间的建立和应用提供指导。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检测系统的差异,各临床实验室在引用参考区间时需要验证以确认参考区间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从而判断是否可应用于本地区。

本研究使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以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纳入验证个体5420例,年龄20~79岁,以10岁为间隔划分为6组,每组再以性别划分,最终得到12个亚组(每组数据均超过20例)。WS/T 645.2-2018用罗氏检测系统建立的血清甲胎蛋白参考区间≤7 ng/ml,无性别差异;血清癌胚抗原参考区间≤5 ng/ml,无性别差异,按照行业标准文件进行验证,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落入参考区间范围内的数据均>90%,符合验证通过标准,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血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可以应用于长春地区。

本研究发现,血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存在年龄及性别差异,血清甲胎蛋白性别差异不明显,70岁前女性随年龄缓慢上升;血清癌胚抗原70岁前性别差异明显,男性高于女性,这与国内部分文献相符[5-6],形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吸烟、饮酒密切相关[7]。本研究中发现70~79岁血清甲胎蛋白显著下降,血清癌胚抗原男女差异显著减小,与部分研究文献存在差异[8],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样本数量过少或地区差异引起。

参考区间是判断生物个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准确且适用的参考区间对临床意义重大[9],新发布的参考区间行业标准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重新定义参考区间,不同地区引用此参考区间时需进行验证。本研究首次验证了血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参考区间适用长春地区。

猜你喜欢
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性别差异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血清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检验中的临床探讨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预测术后复发与转移
血清癌胚抗原轻度升高对老年患者肿瘤发生的预测价值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基于金纳米颗粒负载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癌胚抗原传感器的研制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四君子汤加减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术后患者CEA、CA199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