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020-02-28 05:10李竟达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5期
关键词:独立性审计工作管控

◎李竟达

现代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反馈、监督,对企业运营问题进行调查,结合审计评价,能够对企业的管理漏洞进行分析与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整体质效。现阶段,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由于企业发展需求、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变化,需要不断进行审计工作创新,有效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

一、当前阶段企业开展内部审计面临的实践问题

1.没有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控制意识。

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监督、反馈,可以为财务决策、管理工作与资源分配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现阶段,部分企业更注重阶段性经营效益的管理,认为内部审计要么增加人员、要么聘请中介机构,这些会给企业增加一笔不小的成本费用。一些管理与决策人员对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全面,侧重发挥审计工作监督方面的职能,对审计指标的设定不合理,忽视了审计工作在信息反馈、规范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作用,没有树立起现代审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专业指导,增加了审计管理风险。

2.审计流程不规范,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

部分企业审计管理理念淡薄,尤其是在风险管控方面,没有树立起现代内控管理理念,由于成本、技术、经营决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实际审计工作中,存在流程管理不规范、审计数据不全面、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审计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进一步增加了现代审计机制建立与实行的难度。

3.审计流程独立性不强,职能被削弱。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查找经营中的问题,为决策与管理机制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现代企业通过全过程审计机制的确立,建立起覆盖运营管理各环节的动态审计体系。同时,为保证审计评价的可靠性与客观性,往往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然而,从实践调查来看,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很难保证,存在定位不明确、审计权限不明确等问题,既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又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此外,审计责任的划分不明确,使得工作任务的完成度达不到预期,部分审计问题发生后,很难进行追责,影响了审计目标的落实情况。

二、以内部审计为重点优化内部管控机制的具体对策

1.完善内部审计管控机制,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内部审计的全面、有序推进,需要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对审计目标进行明确。首先,企业应统筹全局,推动审计管理机制的优化改革,协调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细化审计目标,以此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内容等进行规范,从而使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有规范可以参考、有制度可依;其次,企业应在保证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同时,推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审计工作各环节的衔接效率,为工作目标的系统、有序完成提供支持;第三,树立起现代审计理念,对审计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企业决策、管理、风险控制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2.组建专业化的审计队伍,为审计目标的落实提供保障。

为全面落实现代审计管理目标,企业应加强审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投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组成应该具有多样性,需要经济财务知识扎实和对企业流程运营情况通晓的复合型人才。在开展培训工作过程中,首先,企业应拓展职工接受专业培训的渠道,通过组织具备先进经验的专家进行讲座、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组织经验研讨会议等方式,为职工专业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其次,应加强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引进,优化用人机制,组建兼具职业素养、信息能力、专业经验的高素质团队;第三,企业应逐步对配套的保障机制进行完善,提升绩效管理、考核、评价的整体水平,调动审计人员参与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增强审计规划的执行性,健全内部管控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的管理体系,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优化与改进的过程中,应做好规划工作。企业审计与经济业务相互独立,因此,在执行审计规划时,具有较高的独立地位,但又与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息息相关,需要全面掌握企业内部的各种主要事件发生的情况,从而充分落实对财务、效益、业务等工作环节的监管职能。具体来讲,在通过内部审计改革优化内控机制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反馈、评价与决策参考等方面的职能,提升审计规划的执行性,保证改革目标循序渐进的落实:首先,应依照审计法律规范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确保审计流程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其次,应经企业长效经营目标与审计目标统一起来,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调整,保证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第三,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全面提升企业风险预控的综合能力,深度整合企业的内部发展资源,发挥战略、管理、组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4.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提升企业审计控制水平。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为企业注入发展与改革动力的同时,也使得企业发展环境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风险表现更多样、影响更广泛。为此,企业为防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略潜在的风险,在审计的过程中应通过收集企业信息,预估和总结企业所可能隐藏的风险。一方面,企业审计工作应立足与企业阶段性经营成果,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保障内审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为企业下一阶段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审计工作的规划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建设贯穿全过程的风险识别与管控机制,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与评估过程中的作用,为企业合理规避、预防风险奠定基础。

结语:市场竞争形势的复杂化、多样性发展,使得企业的发展环境、内部发展需求等都发生了转变。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应针对现阶段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规范效益审计、风险审计、信息审计等环节的管控水平,在保证审计机构独立性、专业性的基础上,以效益价值创造为目标,确保审计流程的标准化、科学化,对发展风险进行全面管控,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现代审计体系,推动企业长效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独立性审计工作管控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独立性检验高考热点例析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