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工作的探索

2020-02-28 15:28林宜萌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9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医学院显微镜

◎林宜萌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工业化建设需要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怎样在具体的专业知识学习中,强化品质、品性和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校的微生物学实验课为生物学专业必修课,课时36学时,通常在秋季学期的教学周3-12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课的设置一方面可辅助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实践打好基础。如何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石,结合生物学专业学生特点,拓展专业课程思政工作,是有价值的探索。本文从以下内容入手,将课程思政工作融入微生物学实验的课程教学中。

一、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章节,通过玻璃作为材料的科学史强调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显微镜可以放大微小物体的成像,在生物学、医学、物理学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是微生物学实验课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在今后的实验课程和科研实践中熟练应用。以玻璃为材料的显微镜镜头,是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案例以玻璃原料的使用为切入点,通过讲述科学史强调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玻璃这种材料的使用,对于现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玻璃的使用,很多现代科技的进步都无从谈起。但事实上,玻璃在最初被使用时,并不十分起眼。当时的玻璃主要作为生活器皿使用,与其它器皿相比,玻璃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有很强的可替代性。例如与陶瓷相比,玻璃导热性较强,在外观上更无法和当时精美的陶瓷制品相比。可以说,制造并使用玻璃器皿在当时更像是一种工艺落后的无奈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能生产出不透明的带有杂质的玻璃,通过长期的技术改进和经验积累,在13世纪玻璃生产技术才获得突破,可以生产出透明玻璃。这之后,玻璃的应用场景呈现出爆发式的扩展。玻璃制作的望远镜,在宏观尺度上延伸了人类观察宇宙的视野;玻璃制成的显微镜,在微观尺度上拓展了人类观察微生物的手段;玻璃制成的镜子、灯泡、试管,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这些仪器、用具、生活用品的制成,都是以玻璃的发明为前提的。现代微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也通过这些仪器、用具的发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玻璃作为一种材料的出现,对于现代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玻璃作为材料的科学发展历史,可以传达出很多引人深思的信息。最初看起来的劣势,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我们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未来从事的细分科研领域或工作领域时,常常只考虑当前的热门领域,这导致部分学生若无法从事最初的第一选择领域,会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学习态度。玻璃作为材料的研发历史,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要培养自己在所学领域深耕的精神,科学领域没有绝对的热门和冷门,要始终相信努力、专注和全心投入的作用。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彭蕾有句流传很广的话:“不管马云的决定是什么,对我来说只有一个任务——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们想强调的,要相信努力在现实困难中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二、在细菌形态观察章节,通过科学家事例学习科学家精神

细菌形态观察是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细菌个体微小,在光学显微镜下往往难以与背景区分,所以在观察前需要进行染色步骤,增加细菌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微生物制片技术、细菌的简单染色技术,熟悉细菌的几种基本形态。本案例以编著了《细菌学检验方法》的我国著名微生物学者林宗扬的事例为切入点,学习我国第一代微生物学者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奉献精神。

林宗扬(1891.6.11-1988.10.5),曾任协和医学院教务长,北京大学医学院细菌学教授,中华医学会理事会主席。他潜心于科学研究,为我国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5年,林宗扬首次分离出布氏杆菌,研究过程中自己也受到布氏杆菌感染,经过一年才治愈;1935年,林宗扬编著了《细菌学检验方法》,作为国内医学院讲授细菌免疫学的重要教材,该书为细菌免疫学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指导作用。林宗扬为临床科学研究也做出了坚实的贡献,他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的分离所做的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除了知名学者的身份,林宗扬还是一位尽心敬业的教师。他非常重视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在协和医学院工作期间,他改革了医学院沿袭多年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必须要结合临床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林宗扬在协和医学院担任教务长期间,培养出大量的医学专业人才,为中国医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扎实的贡献。他不仅在教学上有读到的见解,在促进我国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方面也有着超前的意识。在中华医学会工作期间,林宗扬积极开展中外医学经验交流,他曾在1928-1941年间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主编,将其打造为极高质量的学术期刊。现今,该杂志已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林宗扬自1918年回国后,直到去世前,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我国医学事业中。正是因为有林宗扬这样为了科学研究奉献终身、兢兢业业的学者,才能积累丰硕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科学研究获得持续的发展。林宗扬的奉献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是我们广大教师群体和大学生的学习榜样,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实验教学的相应环节中,加入林宗扬的事例介绍,有助于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观,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工作、忠于职守,对所从事工作怀有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不怕困难、敢于冲锋、不辱使命。学习科学家的事例,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地体会我国的民族精神。有了民族精神的引领和鼓舞,学生们才能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持久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医学院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新乡医学院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显微镜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显微镜下看沙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