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2020-02-28 17:23赵菊茹王晓红王剑琦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企物流技能

◎赵菊茹王晓红王剑琦

根据长风大数据提供2018上半年物流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全国共有约2279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其中中等职业院校742所,高等职业院校965所,本科院校572所,在校生数量约51万人,2018届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约15.6万人,高职院校已成为向物流行业输送人才的主力军。然而,随着当前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互联网、5G、无人机等等的出现与运用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这都将引起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的物流在不同领域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增,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否培养出满足需要的人才是关键。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高职物流校内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实践教学建设难度之大,有些高职院校虽投入大量资金购入了相关的设备,也只能解决校内实践教学燃眉之需,随着信息、科技、网络、智能等迅猛发展,这些设备很快就在实践教学中发展不了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而只能成为摆设,造成资金浪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运用,由于企业与学校有各自不同的目的效果不理想,企业在提实践资源时,首先考虑的是以不影响企业日常生产进程与效率、效益,并且更不能出现差错,所以也只能提供某些较为安全的生产流程接待学生参观、提供演示性实践教学等,很难做到生产过程的全程实践,而能接受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企业,让学生以顶岗实习的身份加入生产中,是企业为了今后的选人聘用或者以支付较低的岗位工资解决节省工资支出,缓解资金紧张状况。

(二)实践教学教师匮乏

物流是新兴产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多数是由其他专业转任过来的,缺少物流管理专业功底,实践经验不足,加之有些高职院校忙于完成扩招后增加的教学任务,没有及时安排实践专任教师下厂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对生产实践环节认识有限,实践动手不能力不足,导致校内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校企合作中的校外实践基地,企业也未抽调专职人员从事物流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开发,只随机指派人员进行实践指导,而不通晓高职教学经验,导致既懂物流实践又热爱从事实践教学的人才奇缺。

(三)实践指导教材滞后

实践指导教材的编写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与时效性,教材内容是针对某一时期某一特定物流企业生产实践编写的,而现实的物流涉及到不同领域,物流企业生产是以追求效率、效益为主的,以科学技术为引领,对物流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及时跟进信息、网络、智能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实践指导教材不能针对物流生产运营现实的变化做出快速更新,造成实践指导教材滞后与缺乏,使物流实践教学缺乏保障,与高速发展的物流行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四)实践教学课程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的设置与实施过程未突显实践教学构架,实践教学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与逻辑性,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又是孤立的,并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只针对物流活动的环节设置相应实践课程,而未注重各环节在不同企业、不同领域的相互关系,课程设置面全而不系统,未进行物流实践课程的有机整合,未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提炼出实践教学的先行课程与后置课程,即未探究与指明哪些是实践教学先行课程,先行课程教学活动实施将如何引领专业实践教学,哪些是实践教学后置课程,后置课程教学活动实施将如何贯穿具体的工作岗位与触探专业技能,从而未构建一个科学的物流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二、强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组织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已经得到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出台有关政策并积极为学校与企业搭建平台,已上升为职业教育改革与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新高度,破解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依托企业设立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邀请企业专家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内容。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是职业院校必须采取的人才培养方式,最直接的方式是企业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成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双方承担各自的责任,将具体合作事项纳入双方的日常工作日程,企业招工和学校招生联合进行,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在校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实习教学评价追踪,特别是引入并推广师傅带徒弟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方式,从区域经济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方案。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现代新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既是企业专家,又是学校教师,这种“双师型”的教师才能适应学徒制的培养方式,才能培养出零距离就业的学生。借助于国家对校企合作搭建的平台与新政策出台实施,高职校企合作要充分发挥企业实践教学主导作用,吸纳具有丰富物流实践经验又有通晓高职教育的企业人才融入到校企合作物流教学当中,由这些人才引领物流职业教育改革并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瓶颈问题。为些,高职校企合作通过组建专兼职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教学机制、培养激励机制,推进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充分进行物流实践教学的构架设计、实施、评价等等。

(三)创新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是一线劳动者,在工学结合的理念下,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技能。所以,学生成绩的考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期末理论考试+平时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试侧重于知识准确掌握,而技能考核侧重于实践技能的熟悉程度,技能考核占的比重要不低于50%。技能考核的成绩可以包括在学校的实训成绩、企业的实习成绩、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创新创业的职业经历等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可以转换成学分。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将高职物流专业教学的重点从知识传授真正转变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建设中创造条件,多渠道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例如引入现代物流企业真实可操作实践项目、开展物流业务运营方面技能竞赛、组织学生自主创业创建校内快递营运中心、进行仿真实训平台演练、讨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能尽快的接触社会,接触物流生产实践,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服务社会的热情,又可以较好地开拓学生创新意识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很好地在将来工作中辨别机遇和选择机遇。

猜你喜欢
校企物流技能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劳动技能up up!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