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2020-02-28 17:23任敏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交流

◎任敏

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创新素质教育,学生教育工作注重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等艰巨任务,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贯彻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贯彻素质教育谈几点思考。

一、更新思想观念,使道德与法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

新课改之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增添了很多趣味性,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但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仍然存在着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从而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道德与法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平两张皮的现象,即“脱口全是道理,就是害怕实际”的高分低能情况。例如一些学生在平日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侃侃而谈,考试时成绩优异,但在集体活动时也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没有良性竞争,常互相嫉妒,搞不团结,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情况有很多,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候思想观念偏颇所致。许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我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更重要的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道德与法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是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亲其师则信其道”。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创新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虽然近年来,各学校的老师都在尽力改革教学方法,但成效不甚明显。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毫无疑问,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娴熟掌握和运用创新教学的方法。创新教学应围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四个基本目标来展开教学。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引而不发:教师在讲到紧要之处,突然停止,留下悬念启发学生讲出下文。让学生大胆思维创新;或在课堂小结时,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故意留下,引导学生用课余时间去钻研,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性的质难问题还要遵循以下三点:(1)问题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2)问题的答案不是局限现有的教材内容;(3)问题的叙述是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3.组织讨论:课堂讨论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认识,还可将每组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以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4.多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决不是只靠教师的讲授,还必须强化训练,而且这种训练,绝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是精选材料,进行多维训练,即从多方位、多层次、多题型进行训练。

当然,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