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涉农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2020-02-28 17:23闫晓煜杜兴臣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基地实训

◎闫晓煜 杜兴臣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重点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基本“零距离”的就业手段。

一、当前高职涉农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地建设资金不足,实训设施缺乏。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实训基地方面,资金投入主要还是分布在重点职业院校和重点专业上,部分职业院校,特别是涉农专业,在院校的办学经费、实训基地设施等方面,各项投入都严重不足,这就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涉农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涉农实训课程的设置,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定,主要是根据经济调整和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现阶段,高职院校涉农实训课程设置多样性较差,比较单一。并且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也往往是高等教育课程的变型和压缩,依旧是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发挥,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3.基地专业教师指导力度不够。

通常情况下,在校期间,由于教师缺乏,实训课过程中,一个专业教师要指导几十名学生,实际参与学生实训指导力度不够。另外,学生上岗实训过程中,学生实习单位分散,由于“双师型”教师少及各种原因,导致教师无法进行上岗后及时、有效的系统指导,并且对于实习单位距离较远的一部分学生,只能进行远程遥控指导,更影响了学生技能提升效果。

4.实训教学内容陈旧。

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至关重要,依托于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训教学内容更是一种最重要的载体。据调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所用的教材,无论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领域,涉及内容都有些陈旧,有的知识和资料都已不能满足实际岗位需求,其中所讲述的专业知识脱离岗位的实际需求,也就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讲述的教学内容到了实践中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样既无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钻研的积极性。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

1.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在管理上应该充分体现开放性原则,主要包括三个内容:首先,面向所有涉农专业群学生开放,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实训课上完成实训教学内容,课后还能够按照企业的生产模式,完成制定的生产训练内容;其次,面向学院其他非农专业学生开放,可以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实现学院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实训基地价值最大化;最后还要能体现实训基地的社会经济价值,在确保完成指定教学任务前提下,尽可能的开展周边村镇等社会服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实训室对外开放,可以将校内实训基地所拥有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开来,为社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利用实训资源,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等,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技术服务、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教学中心。

2.建立长效的基地管理机制。

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实训内容和实训考核,基地的指导教师,要按实训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时间、实训内容、实训考核与评价,来拟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大纲和实施计划,对等进行合理安排,并尽可能量化。另外,为了确保生产性实习实训的有序进行,保证生产性实训的效果,不影响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的稳定性,由指导实训的教师和参与学生分别完成生产性实训日志,记录实训过程及实训总结。总之,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方面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三、完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1.人才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实训基地在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素质人才和技能过硬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要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完成。研究中发现,目前的校企合作进行的还不理想,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人才培养较难,要从高职院校自我完善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设更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因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当下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明确定位,树立先进的建设理念。

明确的专业定位,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发挥着统一和引领作用,而正确的建设理念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启明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方方面面需要在先进的指导思想下引领,在正确的建设理念逐渐完善,因此,从实训基地建设初期,就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建设理念。

3.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实训基地共享。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着资金不足、校企合作融合不紧密等问题,使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单单靠学校对应资金来维持。这种现象是高职院校一种常态,要想改变这种长期存在的不良局面,只有看准时机,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对外开放性和共享性,进而缓解实训基地建设的部分资金压力。可见,保证资金投入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前提保障和物质基础,是决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在保证学校实践教学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地优势,根据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共享性,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共同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结语

高职涉农专业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一步将以教育主管部门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实验室评估标为基础,引导并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从基地设施设备方面做到按实际生产需要购置仪器设备,符合行业现状和技术的先进性,满足实训台套数要求,融人企业文化和农业文化,进一步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实训设施、实训项目与配套教材,在实训项目上,引入项目化教学,加大实训课程的广度和实训内容的深度,完善制度建设,探索基地长效运行机制,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猜你喜欢
生产性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