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建设内部模拟市场建设探究

2020-02-28 17:23段立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网主体经营

◎段立钟

企业内部模拟市场是通过对企业管理机制再造,将市场供需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搭建内部经济往来市场化平台,使原先无偿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变有偿,无价变有价,全成本量化内部经营主体的价值贡献。

电网企业是国家大型企业,管理层级分为总部、省、市、县四级。市、县级供电企业所属的业务支撑单位及班组均为成本中心,只消耗各项生产成本,没有关注经营效益增长,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支撑机构及班组,往往只注重成本消耗,没有统筹考虑投资回报,效益意识、竞争意识不强。为适应电力改革新形势、新要求,有效传递经营效益和投资效能压力,解决各专业板块、部门、班组无法量化经营业绩的积年难题,全方位激活企业活力,电网企业需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内部模拟市场这一先进管理工具。下面三个方面谈谈电网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建设。

一、内部模拟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1.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输配电价进入“强监管”阶段,第一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水平核定后,输配电价从“建机制”进入“强监管”阶段,电网企业投资、成本受到严格监管,政府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电网企业“降本增效”。电力市场竞争度不断提升,随着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电网企业面临持续增长的市场竞争压力,售电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显现,增供扩销面临巨大压力,传统的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亟待顺应环境变化而调整。

2.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内在需要。

电网企业的价值贡献主要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衡量一个企业经济价值的主要指标是净利润,利润是企业各项经营指标的综合反映。内部模拟市场是以价值贡献为导向,最终衡量的是企业综合经营价值,基层单位关注的综合线损、台区线损、停电时户数、配电网跳闸次数、可控费用等管理指标优化了,同样会反映在模拟利润指标上。当然,在内部模拟市场建设中要防止“电量增长遮百丑”的现象,部分单位由于占据好的“码头”,电量高速增长,即使内部管理不好,模拟利润增长照样排名靠前,我们可以给供电单位增加一些增量效益点指标,作为模拟利润指标的补充,不断优化内部模拟市场核算体系。

二、电网企业内部模拟市场体系概述

电网企业内部模拟市场体系建设包括:“搭建一个市场”,即搭建一个包含省、市、县三级的内部模拟市场。“构建两项体系”,即构建内部模拟市场前端核算体系和后端考核体系。前端核算体系就是确定合理的内部转移定价,让企业内部各主体间的产品和服务由无偿提供变为有偿计量,企业内部各主体通过全收入、全成本反映业务收支,真实反映盈利水平,为精准考核提供数据支撑。后端考核体系就是以价值为导向完善考核机制,以内部模拟利润和量化的业务指标为重点实施考核,通过考核验证内部模拟市场核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进一步固化内部模拟市场体系。核算体系是内部模拟市场建设的关键,主要内容是梳理确认四类市场要素,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价格和交易规则。

1.划分交易主体。

根据在电网行业价值链中的定位,将内部经营主体分为供电主体、支撑主体、管理主体三类市场交易主体。

2.梳理交易对象。

即各交易主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既包括对外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也包括对内提供的支撑服务,对内提供的服务也称为业务活动,同时梳理各业务活动计量单位,业务量核算规则,业务佐证依据,做到可交易、可量化、可定价、可结算。

3.核定业务价格。

所有业务全部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核定价格,向外部市场销售的业务,直接取用实际市场交易价格;向企业内部提供的业务,有外部市场价格参考的,参考外部市场价格核定;无外部市场价格参考的,比照市场成本定价方式测算核定。

4.制定交易规则。

将各类交易主体全部视为市场环境下独立经营的企业,全面计量价值投入和产出,价值投入既包括外部采购成本,也包括内部采购成本,价值产出既包括外部市场收入,也包括内部市场收入,真实反映资源消耗和价值贡献。

三、内部模拟市场建设的作用

1.全面激发基层单位经营活力。

通过开展内部模拟市场建设,电网企业各层级管理干部和员工更加主动深入思考本部门、本单位和自身工作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在哪里,怎样才能提高价值贡献,尤其在支撑机构体现更加明显,只有基层单位、员工领悟和接受了这种创新经营模式,个人劳动报酬与价值贡献挂钩,才能全面激发员工提质增效的工作热情,让人人身处市场、参与市场,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提升个人投入产出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经营业绩,最终实现电网企业的提质登高。

2.提升业务支撑机构精益管理水平。

内部模拟市场建设紧密对接国网多维精益变革,与多维管理互为支持、相得益彰,梳理的业务活动是对多维精益体系业务维度的拓展,将电网企业支撑机构日常工作量化形成业务活动清单,管理者能清晰掌握本单位、本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完成质效、工作改进空间以及工作量的多少。通过佐证材料的收集,改进日常工作的痕迹化管理,使专业管理工作得到明显提升。

3.实现电网企业经营压力的有效传导。

将内部市场功能与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层级相融合,将内部市场必备的标准制度管理、价格管理、目标管理、交易模拟结算、信息化管理、评价考核等职责融入其中,逐级落实管理职能,开展市场化运作,变行政管理关系为契约关系,省级支撑单位给市级供电单位提供服务、市级支撑单位给县级供电单位提供支撑保障服务,成本随业务量实现层层传导,把收入、成本量化到每一度电,实现全价值分解,打通从本部到基层、从财务到业务的提质增效压力传导通道。

猜你喜欢
电网主体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穿越电网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