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研究
——以镇江高校为个案

2020-02-28 03:02张顺张鹏飞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受调查者校园网消费

◎张顺 张鹏飞

在2009 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以来,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被禁止,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浪潮,传统金融服务行业开始与时俱进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因此,这些审批手续简单、无抵押的校园网贷平台纷纷涌入大学校园,因其手续简单、门槛低等特点而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缺乏行业监管和这些平台不规范运营等原因导致大学生“自杀”,“裸贷”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解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的现状,本文立足于镇江市内高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当前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的原因及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解决问题。

一、校园网贷概述

校园网贷即部分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信用平台向高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并根据约定的利息分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网络信贷模式。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形式:一是部分互联网平台为拓展业务,增加用户黏性而推出的一种信用贷款模式,如支付宝推出的借呗,微信推出的微粒贷等;二是部分电商平台推出的分期购买服务如淘宝推出的花呗,京东推出的白条等;三是P2P 贷款平台,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消费、创业、助学等小额贷款服务,如名校贷、爱学贷等,这也是当前校园网贷的主要平台。这些网贷平台宣传往往夸大其词,“大学生零利息贷款”、“无需抵押”、“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等宣传用语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同时申请手续也简便,只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学生证、家长和朋友的联系方式以及家庭住址等有效信息即可办理。当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在生活费无法满足其高额的消费需求时,方便快捷的校园网贷平台便成为满足其消费欲望的主要途径,校园网贷的乱象也随之而来,“大学生欠款跳楼”、“女大学生身陷裸条”等悲剧不断上演。然而,这些饱含血泪的事例并没有引起这些大学生的注意,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无所顾忌,该花的花,该买的买,该贷的贷,已然成为校园网贷的“高危人群”。

二、镇江高校校园网贷调查现状及分析

为实现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共选取镇江市内公办本科、民办本科、高职高专层次共5 所院校发放调查问卷共1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617 份,其中男生293 份,占比47.49%,女生324 份,占比52.51%。大一年级161 份,占比26.69%,大二年级144 份,占比23.34%,大三年级156 份,占比25.28%,大四年级156 份,占比25.28%。样本相对平均,保证了调查对象具有充分代表性,数据具有全面性,满足了调查数据分析的需求。

在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收集整理后,小组对调查数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现简述如下: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当前大学生主要是靠父母给予的费用作为生活来源,其占比高达92.38%,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通过自己勤工俭学和校园奖助学金的帮扶贴补生活支出,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可以满足其生存所需,但要满足其更高级别的消费是不够的,这就为校园网贷的滋生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

(二)大学生校园网贷认知

1.了解程度:多数大学生对校园网贷有一定的认知程度。

在本次调查中,81.2%的受调查者表示对校园网贷及运作流程“非常了解、基本了解”,18.8%的受调查者表示“不了解”。对于校园网贷的维权方式,69.85%的受调查者表示“基本了解、非常了解”,而表示“不了解”的人数占比21.15%。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校园网贷”具有一定的认知程度。

2.看法:近半受调查者对“校园网贷”持中立态度。

近半数的受调查者对校园网贷持中立态度,支持人数占比仅有31.44%,不支持的人数仅占20.75%,由此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反对这种校园网贷这种信贷模式。

对于“校园网贷”的风险来源,60.6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理性项目支出是产生“校园网贷”风险的最主要因素。

(三)校园网贷的使用现状

1.整体需求及使用情况:

对于校园网贷的使用情况,多半受调查者表示使用,其中经常使用者占比11.67%,偶尔使用者占比54.46%。只有33.87%的受调查者表示从不使用校园网贷。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校园网贷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2.“校园网贷”使用目的:以娱乐消费、奢侈消费为主。

在对“校园网贷”的主要用途进行调查时,发现网络购物占比最大达43.44%,外出旅游也占据了38.57%的较大比重。除此之外,培训、恋爱和创业支出也各自占据了一定比重。可见网络购物是大学生网络借贷的主要方向,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个人今后发展的意识不足,相比于培训创业等支出,他们更加重视当前的生活质量消费。

3.贷款及还款情况:大部分使用者缺乏风险意识,父母成为主要负担者。

在调查进行校园网贷时是否会考虑自身还款能力时,61.03%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考虑过,但相信自己的还款能力,38,97%的受调查者超出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贷款,说明部分使用者使用“校园网贷”时风险意识不强。而当贷款即将逾期或已逾期时大部分学生会通过向父母、亲戚索要,部分学生会向同学朋友借款,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借新还旧。这种情况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对于支付高额的本金和贷款利息的负担更多地会归属到父母那里,成为父母的负担。

三、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的原因及危害

(一)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的原因

1.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合理。

在校大学生作为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独立消费群体,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观念的冲击,从而产生享乐、攀比等消费心理。尤其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开始独立生活之后,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对待外界诱惑,因此更容易迷失自我,对消费的欲望过高,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其高额消费时,“方便,简单,快捷”的校园网贷便会成为他们的首选方式。

2.大学生缺乏金融知识教育,风险意识薄弱。

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大学生风险意识薄弱,同时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部分大学生甚至在进行校园网贷之前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是否真的具有还款的能力,对校园网贷所宣传的“零首付”,“零利息”等噱头深信不疑,借款之后却发现自己已经落入了难以挣脱的陷阱,但为时已晚,高额利息与多种收费接踵而至。

3.政府监管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校园网贷作为新生事物,其监管主体尚不明确。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网络信贷主要由银保监会复杂监管,却始终没有明确指出由那个部门具体进行监管工作,导致相应的监管工作并不到位。因此,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借壳电子商务进行网络贷款业务。同时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如校园网贷的贷款额度、收费标准、还款期限等也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虽然校园网贷在全国高校已普遍存在,但目前我国对网络借贷还没有立法,也没有出台相关规则。正因如此才导致校园网贷在大学校园里扎根发芽,野蛮扩张。

4.校园网贷门槛低,行业缺乏自律。

目前校园网贷平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既没有行业自律公约,自身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贷款审核制度,为追逐利益,他们通过降低贷款门槛或简化审核程序,甚至诱骗女大学生进行“裸贷”即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进行网贷从而提高贷款额度,丝毫不考虑大学生是否具有偿还能力,纵容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另外,校园网贷平台为取得在校大学生的信任往往在校园内高薪招聘校园代理,校园代理通过QQ,朋友圈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使大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校园网贷,部分校园代理为牟取暴利甚至会欺骗同学办理校园网贷业务,导致校园网贷在大学生之间越来越普遍。行业的无序竞争,无规则经营,导致了校园网贷的“乱象丛生”。

(二)大学生参与校园网贷的危害

1.引发债务问题,面临巨额账单。

校园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是解决大学生应急需求的有效方式。但由于西方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往往会忽视自己实际经济状况,陷入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观念的漩涡中难以自拔。校园网贷平台正是利用了大学生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心理进行虚假宣传,模糊贷款利率,从而诱导大学生过度借贷消费,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也缺乏相应的金融和法律知识,无法发现网贷平台设置的一些陷阱,即使出现债务问题,也不敢告诉父母老师,导致贷款的利息、服务费、管理费等远远超过自己的偿还能力,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若贷款无法按期偿还,他们通常会“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其他网贷平台获得还款,进而陷入“连环贷”的循环中无法自拔。最终为了还款不得不向家长求助,又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2.遭受暴力催收,影响校园秩序。

校园网贷平台的催款往往以恐吓电话、暴力催收等方式进行,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面对追债,他们不敢向家长老师求助,只能自己独自承受这种巨大精神压力,心理防线一步步崩溃,甚至最后做出极端事件。

3.泄露个人信息,承担失信风险。

目前,大多数校园网贷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等即可办理,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同时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个人信用意识比较淡薄,当个人无力按期偿还巨额贷款时往往会选择逃避从而导致逾期不还款的行为,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个人征信系统,对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校园网贷应对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加上涉世未深,面对诱惑往往难以抗拒,很容易受到诸如享乐、攀比等消费心理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时而进,拓展教育内容,将如何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金融知识宣讲,引导大学生合理地安排日常消费,从而远离校园网贷。

(二)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风险认知能力不足,强调自我。因此,有必要通过知识宣讲、案例警示教育等形式,分析校园网贷平台的日常运作模式、赢利来源等,使大学生能够认清校园网贷的真正面目,从而增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风险认知能力,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已经陷入校园网贷陷阱的同学,要及时地对其开展心理辅导,给予安慰包容,防止发生恶性极端事件。

(三)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和教学中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大学生的个体思想观念、行为意识、价值取向都会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行为意识。因此,高校必须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环境,必须全面清理校园内的各种校园网贷广告,同时禁止校园网贷平台继续以赞助活动,发传单等形式继续在校园内做广告,取而代之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校园公告栏等方式介绍校园网贷的风险及防范知识,还校园一方净土,同时发动学生社团的力量开展以校园网贷为主题的辩论赛、风险防范知识竞赛等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与学生建立合理的对话机制,多与学生谈心交流,在沟通中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知自我。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校园网贷的隐患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防范校园网贷风险的重要途径,有必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环境帮助大学生提升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使之能够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能够有效的应对和化解风险。

猜你喜欢
受调查者校园网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40年消费流变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新消费ABC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47.18%受调查者表示不休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