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视角

2020-02-29 05:47颜爱妮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课程体系模块

颜爱妮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1 问题的提出

1.1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历程追溯

早在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中首次提及了技能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在2006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中,再次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指出要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由此可见,在当时,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技能人才体系中最初级的一种,而且包含其他各类高级技能型人才,比如,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1]。2012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1月,教育部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课程与教材建设,对接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2]。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大力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3]。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由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转向了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转变也指明了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广东地区的高职院校更是要加强与港澳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培养国际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含义

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此概念有两种分析:其一,将“技能人才”作为主体,“技术”是修饰语,即(技术)技能人才,强调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其二,将“人才”作为主体,“技术”和“技能”作为并列的修饰语,即(技术、技能)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并重。2012年以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由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转变。综上所述,现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并重[1]。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复合型应用人才,而且要具备所从事的行业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科技文化、法律、经济、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及一定的实操技能[4]。

2 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关键点

2.1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为导向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为导向。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高职教育的任务。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职业方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培养生产现场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5]。二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一个课程计划必须考虑课程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6]。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就需要从行业实际的需求出发,参照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对接最新职业标准,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安排课程设置,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2.2 整体优化

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遵循教育规律,从而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的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课程目标[7]。二是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的衔接和递进关系。要明确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制订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2.3 注重前瞻性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加快职业类型和职业标准的不断更新,因此高职教育也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培养的人才才不会滞后于市场需求。那么,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必须注重前瞻性。一方面,高职的课程目标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信息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面向世界的开放视野。另一方面,课程设置要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将新技术、新服务理念、新的管理方式等教学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保证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另外,课程设置还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设置一些适当超前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学习能力。

2.4 突出职业性

课程体系的职业性,是指高职院校构建课程体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基础素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对应的各个模块课程。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课程设置要摆脱学科的束缚,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作为课程内容取舍和课程模块组合的依据。通过精简课程门类,避免课程之间的交叉,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二,要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岗位的要求,增加技能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环节,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上岗的适应能力。

3 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滞后 设置缺乏前瞻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高职院校需要及时将这些新知识、新技能、新管理方式和新服务理念纳入为课程内容,才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主体主要以学校为主,行业企业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没有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因此学校开发的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这种课程体系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学生对岗位工作标准不适应,其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其次,课程评价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主,忽视教学过程评价,评价内容以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缺乏对技术技能操作和知识运用的评价,导致高职毕业生缺乏核心岗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8]。

3.2 注重单门课程建设 忽视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体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对接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职业的核心能力和主要工作任务,充分把握各个模块之间、模块中的每门课程的内在逻辑。当前,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课程架构的逻辑主线还没有理清,特别是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之间应该如何有效融合不够重视。

3.3 课程重理论与轻实践 职业性与创新性不强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大多沿用以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来开展,而实际上大多数专业课程会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会使理论讲授过深,弱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同时,由于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或相关部门只能提供2~3个实习岗位,根本无法满足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大批学生的实习需求[9]。而大多数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讲台,课程实施过程无形中沿袭了本科学科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加上自身缺乏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技能,还有受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够和实践教学硬件条件简陋等因素制约,实践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难以激发。

4 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体系

4.1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职业岗位(群)需求专业定位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职业能力的要求。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3]。大湾区经济建设的动力将转向创新驱动,需要的将是侧重科学、技术、设计和管理等创新型劳动者,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要主动根据大湾区建设的需要,对未来产业所需的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人才以及产业创新、新的产业形态需要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提前布局,改革和创新现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供给侧能够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用人的需求。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以下总称“学院”)地处广东省广州市,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学院的品牌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如何对接市场的需求,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一直是该专业建设的关键任务。学院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市场需求,根据理论发展和政策要求,构建了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2 基于技术技能型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广东乃至大湾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所引起的市场岗位需求,学院把行政管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定位为面向基层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行政助理、秘书、后勤专员、人事助理等岗位群,从事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为满足岗位的要求,学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设计相应课程内容,从而构建基于技术技能型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

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图

4.2.1 基础素质能力——公共基础素质课程模块 基础素质能力是指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思想与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基础素质能力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公共基础素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训练、体育、就业指导等公共必修课,该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职业素养。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开设体育、军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

4.2.2 职业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职业基础能力是指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的素养和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对应的课程模块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个人与团队管理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指与行政管理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人际沟通技巧、高级电子表格应用、电子速录、办公自动化方法与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等,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办公技术及多方面实用技能。该模块设置以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为学生掌握就业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奠定基础。专业基础课模块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支撑,是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方式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授围绕专业基础知识与相关岗位知识,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实习实训以学生应聘的岗位所需技能及顶岗实习进行。在此阶段,学生可以考取计算机高级技术办公软件员(中、高级)、通用能力职业资格证书。

4.2.3 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培养学生掌握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具备行政事务处理能力,具有现代化办公能力,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胜任专业岗位工作的关键能力以及管理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对应的课程模块是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企业行政管理实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会议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秘书理论与实务。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国家各项政策方针;具备较强的行政事务处理能力,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课程教学要融入如职场礼仪、时间管理、执行力、情绪管理、奉献精神等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公益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根据中小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训练。该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掌握岗位核心知识为目标,强调的是产教融合,以岗位工作项目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校内进行企业组和机关事业单位组的模拟面试、企业行政管理事务、人员招聘与培训、项目管理、商务谈判、会务等实训。核心课程模块的教学,要增加小班教学比例,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环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批评和不同意见。通过加强培训指导等,鼓励学生争取获得秘书证、企业人力管理师等一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能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4.2.4 职业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课程模块 职业综合能力是指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策划、调研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对应的课程模块是专业综合课程模块,专业综合课程模块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实务、活动策划与主持、会计学原理、应聘技巧等必修课,也包括劳动关系实务、社交礼仪等选修课。通过开设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实务、活动策划与主持等课程,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具体的项目,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策划、调研能力,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勇于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邀请各领域的有创业经验的人士来开展讲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实现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以提升就业能力。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引导学生了解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学会主动积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灵活变通的应变能力。通过开展应聘技巧、社交礼仪,培养学生掌握应聘技巧和商务礼仪,为就业做准备。通过开设一些拓展课程如会计学原理、劳动关系实务,以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学院正是基于如上的实践认识,经过长期摸索,面向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把所开设的行政管理与社区管理、法律、文秘等其他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训教学、技能竞赛等方面的一些优势结合起来,利用学院可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实现跨专业、跨系的师资、教学技术、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的共享,培养出了一批技术技能型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近3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5%,毕业生工作单位覆盖珠三角及广东各城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技能型课程体系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