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实训操作指南开发与应用

2020-02-29 05:47陈典明蔡虹萍许小燕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训室实训康复

陈典明 蔡虹萍 许小燕

(揭阳市卫生学校,广东 揭阳 522021)

1 项目研究概况

1.1 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后,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康复技术治疗人员的需求量增大。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中医学基础、推拿学等课程是卫生中职康复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授课过程中,一直缺乏针对性的实训指导。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拟开发校本教材《康复技术实训操作指南》,将各主干课程的实训操作综合起来,形成较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既可配套各主干课程的课堂教学同步实训,又可作为实习前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通过对实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研究,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重点是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贴近临床,贴近岗位需要,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在操作训练中增加学生礼仪、仪表、语言、应变能力的培训,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康复技术人才为目标。

1.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讨论分析、教学实践对比、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康复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康复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现状等;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学生、一线医务工作者、相关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及建议,对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为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外出参加学习交流和到医院进修实践,了解新的发展动态,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编写校本教材并在校内试用,通过对2016级、2017级康复技术专业实训操作情况进行对比,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反馈,对实施过程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①教学内容 本课程涵盖4门课程,共25个实训操作项目,所有操作项目的确定是以行业专家、学生在临床实践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实训内容的选取遵循满足卫生中职康复技术专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以“实用、够用”为度。②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以考促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③教材编写: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调研情况等,修订卫生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大纲,形成实训操作指南,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④实训室建设:规划并建设好本课程校内实训室,使实验实训项目开展率达100%。扩建实训场地,增购康复实训设备,使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临床需求。创造良好环境,使学生能在校内进行康复常用技能训练。

1.3.2 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建立和完善以培养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体的课程,力求与临床岗位需求接轨,以“实用、够用”为度,建设集教、学、做于一体并能满足学生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

1.4 项目研究的主要过程

1.4.1 前期准备阶段(2017.03—2017.04)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组建课题研究组,确定项目组成员,对课题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研究方案;开展调研、收集整理资料,初步确定课程改革方法。通过学生问卷与临床医院调查两种方式获得对实训课程改革的意见,初步确定课程改革的要素与结构,明确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目的、目标和方法,拟订出课程改革方法的框架。

1.4.2 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2017.05—2018.12):汇总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及建议,制订实施方案,编制实训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在校内试行。第三阶段(2018.12—2019.02):对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论证,提出改进方案。阶段总结,发表研究论文。第四阶段(2019.03—2019.04):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提出推广应用的建议。

2 项目研究过程

2.1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2.1.1 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现有师资30人。其中,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4人,新老结合,学科结构合理,是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采用一对一“传帮带”的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在备课、授课、实训带教等教学方法给予悉心指导。

2.1.2 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及交流 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邀请市人民医院行业专家定期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指导,课题组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市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市中医院康复科等进修学习,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组织的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分会2017年学术交流会及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组织的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康复技术专业校际交流会,选派专业教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会议,选派课题组教师参加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各项国家培训或省级培训。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及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

2.2 整合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能及时与现行临床接轨。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涵盖职业素养,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适合揭阳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康复技术专业学生的教材,学校中医教研组教师在行业康复针灸理疗专家指导下,编写了《康复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实训操作指南》校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二门主干课程常用的实训项目。康复评定技术每个实训项目主要由教学目标、用物准备、实训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实训小结、思考题六个模块组成。康复治疗技术每个实训项目主要由教学目标、用物准备、实训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四个模块组成。部分实训项目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可供本课程学习结束时考核、实习前技能考核及学校组织技能竞赛时评分使用。下册为中医学基础、推拿学二门主干课程常用的实训项目。中医学基础每个实训项目主要由实验目标、用物准备、实训方法与步骤、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流程等模块组成,部分实训项目还增加有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推拿学每个实训项目按照手法的动作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每种分类主要包含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两个模块。部分实训项目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可供本课程学习结束时考核、实习前技能考核及学校组织技能竞赛时评分使用。另外,在书中增加了经络腧穴基本知识,加强对实训操作部位的准确性。

2.3 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部分内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一部分内容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以考促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拔罐法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案例,创设学习情景,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法等,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为主的有效教学;在腧穴教学中,融入以考促学,督促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自己那些掌握不够牢固,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4 优化教学评价

康复技术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考核模式主要以单纯闭卷考试形式,并不能较全面的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康复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可操作性较强,其考核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重视对康复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通过以考促学,采用阶段技能考核、期末技能考核、实习前技能考核等形式,可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

2.5 加强实训室建设

加强实训室建设是中职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条件[1]。利用课题研究契机,申请专项基金,扩大实验室规模、增加实训项目、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满足了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实训管理和考评机制,实现能培养更多更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5.1 校内实训设备与环境建设 学校在校内康复实训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健全了多媒体示教室、中医传统康复实训室、现代康复技术实训室,购置了开放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中基+针灸学)、经穴学及针刺仿真训练系统、中频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肌电生物反馈刺激仪、虚拟现实情景交互康复训练系统、PT床、电动多功能平衡杆等大量先进的医疗康复教学设备,创造了良好的仿真职业环境。实训室管理合理规范,每个实训室都有专人负责,每台重大设备都有实用记录及维护保养规定。

2.5.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学生实训的重要场所,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直接对接、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在揭阳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揭阳市人民医院、揭阳市中医院、普宁市人民医院、普宁市中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是我校康复技术专业临床见习、实习教学基地,有专门的临床教学管理部门和带教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训教学工作。校企合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开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加强院校合作,邀请医院行业专家来校指导,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编写教材等,也为教师理论与临床接轨搭建了交流的良好平台。

3 《康复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实训操作指南》的应用与评价

3.1 实训操作指南的应用

《康复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实训操作指南》是对康复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实训操作项目的汇总整合创新。重新编写的校本教材与规划教材相比,它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整合了几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操作项目,加入更多插图,图文并茂。另外,部分操作还增加操作流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等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正文相对简洁明了,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录制制作操作视频,规范学生的操作,丰富学生自学的学习资源。

3.2 实训操作指南应用效果评价

3.2.1 评价方法 对学校2016级康复技术专业与2017级康复专业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对照组:2016级康复技术专业,共80名学生,未采用新编实训教材,按照原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习。实验组:2017康复技术专业,共81名学生,实训教学采用新编校本教材《康复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实训操作指南》进行教学学习及强化。通过两组的期末技能操作康复技术评定和中医学基础两科的技能考试成绩进行对比。

3.2.2 两组期末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 根据学校实训科所收录的数据,查阅2016级康复技术专业及2017级康复技术专业第三学期期末技能考试康复技术评定和中医学基础两门课程的技能考试成绩,结果见表1、表2。

表1 康复技术评定两组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分布(n,%)

表2 中医学基础两组期末技能考试成绩分布(n,%)

3.2.3 分析讨论 实验组通过在教学中采用新开发的实训教材《康复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实训操作指南》进行教学学习及强化培训,学生两门课程的实训操作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 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撰写了论文《我校康复技术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录制制作部分实训项目操作流程教学视频,用于日常教学,规范了学生的实训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2016级康复技术专业与2017级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期末技能考试对比中,2017级康复技术专业的平均分和通过率明显高于2016级,实习用人单位的反馈也较好。教师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多位课题组教师在学校年度教学质评中获得优秀,编写的教案在学校教案评比中获奖。完善了康复实训室建设,创建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师资力量得到加强。

5 结语

尽管卫生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实训操作指南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康复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2],同时也会对康复操作的规范化更高要求,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研究。因此,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也是教师成长的一个过程。作为康复技术专业教学工作者,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实训室实训康复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