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需要“物有所值”的新造船
—— 访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OCIMF)总裁Rob Drysdale

2020-03-01 05:14
中国船检 2020年1期
关键词:油船造船船舶

本刊记者 赵 博

自成立之日起,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OCIMF)便致力于防止船舶燃油泄漏污染海洋环境的问题,50年间,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际独立油船船东协会(INTERTANKO)等组织联合力量及技术以减少船舶污染。随着行业的变革,该组织将关注点越来越广泛地放置于行业安全问题,并为其会员提供了切实有用的实践经验与指导意见。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OCIMF)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工作。

Rob Drysdale :OCIMF 建立于1970年,在那个年代,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好多起船舶污染事件。当时,八家全球大型石油公司觉得有必要联合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严重的后果将会动摇我们的基业,同时也会导致各个国家政府采取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以管控。OCIMF的组建,主要就是为防止船舶燃油泄漏污染海洋环境。

到2020 年,OCIMF 就 已 经整整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最初的想法(防止船舶燃油泄漏污染)也在发生延伸和变化,比如我们还会更多关注人员的安全与安排、行业对整个海洋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油船自身的安全、技术和科技等方面。在这50年间,我们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独立油船船东协会(INTERTANKO)等组织一道,联合力量和技术以减少船舶污染,并且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现在,船舶污染量只是当初的10%左右,而这期间,全球油船运力已经增长了三倍之多。

对于人员安全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以大幅度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你可以看到,在过去50年中,行业整体从业人员安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OCIMF属于非政府组织(NGO),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的目的就是为这个行业提供很好的服务。现在,我们一共有四个与航运相关的委员会分管各项事务,分别涉及船舶、港口、近海海事和法律方面。各委员会还下设很多相关工作组,向行业推荐相关的实践和指导意见,以提升油船运营安全。

我们始终与IMO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努力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早在1977 年,OCIMF 就在IMO拥有永久观察员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IMO性质决定了其要发布法律法规需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比如十年),但相比之下,OCIMF只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将行业最佳实践和指导意见分享给业界,从而提升行业水平。

记者:指导意见需要模型计算和实践,那么,OCIMF为此开发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工具?

Rob Drysdale:我们不仅有很好的运作模式,也为行业提供了相当好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以整体提升行业运营质量。我们有船舶检测报告和分享系统(SIRE),它完全基于客观的事实,且是公开的。如果有公司希望租借一艘船或一座码头,他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分析报告来评判船舶或码头质量,从而做出相应的决定。SIRE在1993年就已经被应用到行业中,并在当时对行业安全运营和业绩表现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除SIRE外,我们还有可以评估油船安全管理方面情况的油船管理自我评估工具,以及离岸船舶运营安全评估(OVID),它可以通过一个系统更好地评估离岸船舶或钻井船的质量。另外,我们还有对码头的信息管理系统(NPRS),这个系统不做任何检测,只是提供相应的码头数据,比如其可接卸多少载重吨的船舶等信息,在数据库中,我们一共有1000个这样的码头信息。

记者:当前,航运业正在经历变革,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问题正在变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你如何看待这两个挑战?

Rob Drysdale :我们知道,IMO发布了两个“环保时间表”,一个是到2030年的标准,一个是到2050年的标准。我认为,达到所谓“2030年标准”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要达到“2050年标准”就会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快速地转移到这方面。全球贸易量不断增长,未来,海运物流量也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在货运量上升的同时还要降低整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说,这是双重挑战。当然,我们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达到IMO提出的标准,而是要提高船舶运营效率和燃油利用率,同时,我们若采用新型燃料作为动力的话,还要关注其在船上使用的安全问题。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句,如果从全球贸易流的角度来看,相比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话,海运占全球货物运输量的90%左右,但90%运输量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只为全球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量3%。虽然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全球气侯变暖的影响最小,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降低排放量,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它继续变小,甚至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我们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与设备之间的配合以及个人行为问题。尽管在过去的50年中,行业整体的船舶和港口运营安全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还是会有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甚至一些重大安全事故。我们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也有很多相应的安全标准发布,但为什么有些人在某些时候还是会做一些有悖于安全指南的错误操作或决定呢?为此,我们分析船员或工人在船上或港口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并对此进行相应的研究,找到相关专家在现场做调研,以期为行业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操作指南。

记者:你之前提到了OCIMF在船舶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那么我想把安全方面延伸一下,比如在防海盗方面和网络安全方面,OCIMF分别作了哪些努力和工作?

Rob Drysdale:在非洲部分海域和中东部分海域确实有很大的海盗问题需要被重点关注。目前,我们和尼日利亚海事局进行了合作,他们也在制定一系列的防海盗计划,包括增加相应海域的海上巡逻船舶和巡逻人员。以前东非索马里海盗非常猖獗,但现在非洲西海岸和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海盗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之间的争端导致地区不稳定,海盗事件频发。我知道中国有派军舰护航相关船队,我认为全球海军合作会更多地提高相应海域的海上运输安全性。OCIMF在新加坡也有一个亚太区海运安全组织,我们也会为我们的会员提供一些最佳的海运安全实践,比如怎样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船舶、避免被海盗登船,或者如何组织以抵抗侵犯。当然,我们不是军队,也没有武装,也就是说依旧需要海军的保护,比如与海军合作,给予我们强有力的支持。不同的过程会有不同的做法和合作方式,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网络安全的问题也是当前备受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航运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程序/软件,但越来越多的计算程序或软件确实也带给行业很多较大的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大型的网络犯罪组织触碰航运业,最多无外乎是船舶系统被某个黑客进入,在瘫痪相关系统、索要钱财后进行恢复,但随着科技进步和欲望的膨胀,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被放大来看。航运业必须警惕网络犯罪,这需要我们与相关方一同合作解决,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预判程序,分享可能出现的最佳解决途径。我们现在也在与一些会员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黑客出现的话,会员在第一时间便会知晓。

记者:前段时间,国际油船特别是超大型油船(VLCC)的日租金疯狂上涨,我们的读者希望你能分享一下对此的看法。

Rob Drysdale:在过去几年中,油船运费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这样的租金走势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举个例子,世界上油船运输量总是低于全球油船运力总规模。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视地缘政治对油船日租金的影响。两者结合来看的话,此轮行情上涨既有市场和商品因素,也有其他非市场因素。与此同时,在过去的10 ~15年间,全球也没有如现在这样多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需求总量,全球新能源贸易的因素也促成了燃料运输市场行情的走高。当然,这对于OCIMF来说并非没有影响,因为我们更多关注行业的安全、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市场的上行就更需要更多的安全和技术保障,以及对环境治理方面的着重关注。

记者:众所周知,亚洲造船厂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作为OCIMF总裁及业内专家,能否请你谈一谈对于新造油船市场竞争的看法?

Rob Drysdale:油船新造船行情由市场因素决定。对于买家而言,考虑更多的是能在新造船的质量和价格之间取一个利益平衡点,这意味着不是价格越便宜越好,也不是质量越高、价格越贵的船舶就越好出售。买家希望买到适合自己公司和运输需求的运力,“物有所值”才是其最好的选择。

大概在50年之前,欧洲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地之一,但由于造船产业东移的原因,欧洲地区的造船成本越来越高,新造船订单逐渐被日本造船厂所收获,随后,韩国又居上,中国的造船企业也凭借成本优势和逐步积累的经验获得了新造船订单。在这种情况下,我看不到造船基地再回到欧洲的可能性,欧洲造船的技术是有的,但已经没有办法用昂贵的地皮建造造船厂,这就是成本原因和技术原因的叠加导致了亚洲造船厂可以给买家“物有所值”的新造船。这种现象或许还会不断上演,因为不同国家的造船厂都希望在市场中分得份额,它们之间的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

记者:OCIMF计划在哪些方面或已在哪些方面与中国进行了合作?

Rob Drysdale:说实话,OCIMF在中国还未被广泛知晓,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来对此加以改变。中国的国际海运地位非常高,中国政府也非常积极地致力于降低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其实不光在国际海运或沿海港口,在长江沿线的内河港口或码头,我们也有很多的经验可与中国分享,相互促进,比如如何更好地减排、采用何种新型燃料作为动力、如何安全地使用不同的驳船和小型油船、如何帮助行业在接受新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运营。我相信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也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OCIMF也在关注内陆水上运输,包括一些驳船和小型油船领域,因为它们的运营与安全很多时候都要更加需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现在专门为其做了一个论坛关注这方面,比如怎么可以分享经验,怎么可以更好地让船舶在最佳实践当中符合本土区域性的法律法规。其实,OCIMF已经重点关注中国市场八九年时间了,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看到我们的努力和优势,知道我们能够为中国的油船运营安全起到相应作用。我们其实跟中国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相关行业协会有过很多联系,我们非常努力地希望能够让中国企业知道我们这个组织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也非常希望他们能够跟我们合作,更好的提升整个行业安全和效率。

猜你喜欢
油船造船船舶
大数据分析的船舶航迹拟合研究
船舶稳性控制系统研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MARIC扬子型系列油船连续签单为其油船设计定制化开好头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2015年全球油船拆船量创25年新低
不惧的船
一季度油船订单量创2007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