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常见缺陷

2020-03-01 05:14吴淞海事局张树雷丁一文
中国船检 2020年1期
关键词:引航员踏板船员

吴淞海事局 张树雷 丁一文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以下简称PTAs)是指船舶自身配备的能供引航员安全登船和离船的登乘装置,包括软梯(又称引水梯)、组合梯、跳板等形式,是保障引航员、检查员、验船师等人员在水上安全登离船的重要装置。

然而,由于船方疏于管理和保养,因PTAs缺陷引发的水上登离船舶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惨痛的教训引起国际社会广泛重视,IMO于2011年通过MSC.256(84)号决议,修订SOLAS1974有关登离船涉及构造、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同年通过的港口国监督程序 2011(Res A.1052(27)),在附则6《关于船舶构造及设备要求的指南》中,明确了港口国监督检查官针对登离船设施的检查要求,并将此类缺陷列入了可滞留缺陷,有关PTAs的缺陷也成为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展开船舶详细检查的常见明显依据。

经过全球港口国监督的持续发力,有关PTAs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逐步得到控制,但近年此类隐患再次抬头,某亚太港口国监督备忘录成员国在今年开展了针对引航员登乘梯的专项检查活动,在缺陷数据上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从上海港2019年港口国监督检查数据来看,有关PTAs类缺陷数量也不容乐观,海事部门已将《引水梯登乘装置失效》的国际法律文件国内转化实施纳入日程,未来一段时间,全球主要港口国监督备忘录围绕PTAs的检查力度将逐步加大。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检查经验,简要分析船舶在PTAs管理于保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期帮助读者排查PTAs方面的安全隐患,减少由此引起的人员伤亡风险。

一、PTAs常见形式及基本要求

船舶配备的PTAs中,除了船舶干舷较小的船舶通常采用跳板外(因简单,本文不再赘述),以软梯和组合梯最为常见,其中组合梯是指软梯与舷梯的组合装置。当引航员所需爬高不小于1.5米且不超过9米时,可单独使用软梯。但当水面至登船处距离超过9米时,则软梯必须与舷梯结合使用,即组合梯。具体详述如下:

1、软梯:是引航员登离船舶使用最为普遍的装置,公约要求,在当其单独使用时,布置上要避开任何可能的船舶排水孔,在平行船体长度范围内且尽可能布置在船中一半船长范围内,同时需充分考虑所有装载工况和船舶纵倾及15°的不利横倾。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提及的软梯属于引航员登离装置中的一个设备,而不是指用于船员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救生艇筏撤离船舶所使用的登乘软梯。为避免引起歧义,以下内容提及软梯时,以“引水梯”说明。相应的,PTAs则包括了非紧急情况下所有与人员自水上安全登离船舶有关的设备。

2、组合梯:在引航员爬高超过9米时,要求采用引水梯与舷梯组合使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需按当局规定,爬高9米以下仍需布设组合梯),在使用组合梯的工况下,常见的引水梯与舷梯的组合形式有两种:

(1)引水梯固定在船舷甲板上,在使用时引水梯与舷梯下平台靠近组合使用。此情况下应有将舷梯下平台系固在船舷的装置,确保舷梯下端和下平台稳固连接,尽可能紧靠在平行船体长度一半船长范围内,同时避开所有排水孔。

(2)舷梯的下平台设有活板门结构,引水梯安装在活板门结构平台上的组合装置。此种情况引水梯和安全绳的安装应为穿过活板门并延伸至平台以上扶手的高度,同时在舷梯底平台以上1.5m处应装设将软梯和安全绳系固在船舷的装置。

表1 贸易战打响前后美中贸易集装箱进出口量

二、PTAs常见缺陷分析

针对当前港口国监督检查中PTAs相关缺陷多发的现状,2018年某港口国当局组织开展了针对引航员登船装置的集中检查会战,重点查处和打击抵港外轮在PTAs方面存在的缺陷,其各类缺陷统计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PTAs常见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水梯布设不规范且通往甲板通道不安全(40%)、引水梯投入使用和后续修理情况未记录(30%)、引水梯变形老化(9%)、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维护(8%)。该统计结果在整个亚太港口国监督备忘录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下面逐一做简要分析。

1、引水梯布设不规范且通往甲板通道不安全

(1)固定引水梯的卸扣未安装在甲板专门焊接的地令上:部分船员为图方便,直接将卸扣与绳梯连接在甲板上突出位置,例如栏杆、撑柱、扶手等处,其强度不足以支撑引航员或攀爬人员的体重。

(2)直接将引水梯绑在卷车、消防水管等处:未按照要求通过卸扣与地令连接,简单的绑扎缺乏强度,受力后容易引发跌落。

(3)仅通过引水梯的加长板将梯子卡住:部分船员出于调整高度和引水梯收放方便考虑,不通过卸扣固定引水梯,仅通过梯子加长板临时卡在甲板撑柱位置,一旦发生左右移动,将直接导致梯子跌落。

依靠加长板固定引水梯位置

绳索系在踏板上妨碍攀爬

橡胶踏板少于4阶

船员用胶带简单固定磨损部位

(4)将卸扣布设在引水梯台阶踏板之后:检查中发现部分船员将卸扣直接扣在绳梯上,不做调整,卸扣位置放在了紧邻引水梯踏板的后面,引航员攀爬时,梯子将受力移动,滑动一个踏板间距,易导致人员站立不稳,非常危险。

(5)甲板入口处布置杂乱:入口处随意堆积绳索、工具,易导致人员绊脚滑倒,甚至高空跌落。

(6)引水梯布设在甲板落水孔附近:引水梯布设在落水口以下,人员攀爬过程中易受落水口流水的影响,存在潜在隐患。

(7)其他:引水梯处未按要求布设照明灯、救生圈等属具,未设置扶手栏杆、扶手绳等。

2、引水梯老化变形

(1)引水梯底部橡胶踏板变形、破损;相对于木制台阶,橡胶踏板更容易老化变形,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2)边绳破损老化:边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尤其在引水梯释放与回收期间,容易发生断股情况。当引水梯布设在水尺、载重线等舷墙突出部位附近时,由于梯子的移动,容易被突出部位割断。

(3)一般性的老化:包括台阶间距的扩大,台阶紧固装置的脱落,台阶左右倾斜高度不一致等情况。

(4)船员自行修理改变引水梯状态:船员自行更换引水梯踏板、边绳及其他部件,导致尺寸、间距、系固程度等不符合要求。如下图的橡胶踏板少于4阶,不符合公约的要求。

3、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可见缺陷易引发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展开详细检查,有关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将成为检查重点,在集中检查活动中,超过30%的船舶未能如实记录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投入使用的时间以及后续修理时间,侧面反映出船员未能按照公约要求保持梯子的日常维护要求,包括未开展每5年一次的强度检验,不得超过两阶踏板的更换,踏板、绳索未按要求做定期的常规检查等情况。

4、舷梯的常见缺陷

舷梯是组合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面至登船处距离超过9米时需要使用这类组合梯,常见缺陷如下:

1.1 数据与来源 收集云南省某猪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长白猪、大白猪、长大二元猪3个类型猪第一至第三胎的妊娠期、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及初生窝重等数据,共232头猪,其中大白猪64头,长白猪73头,长大二元猪95头。

(1)舷梯绞车不活络:舷梯绞车不活络,转动销缺乏润滑保养,操作有顿挫感,绞车遥控系统接触不良等。

(2)舷梯标记不清:舷梯有关安全操作和负荷限制、最大倾角等标志不清晰。

缺乏保养边绳腐烂

(3)其他常见缺陷:舷梯底层踏板与引水梯之间存在较大间隙,舷梯锈烂变形、扶手缺失,与引水梯之间未保持紧密衔接。

三、对引水梯的常见检查重点

为便于船公司及船上工作人员了解登离船装置在港口国监督检查中的重点,更好的提高船舶登离船装置的安全性能和表现,笔者结合自身检查经验,梳理常见港口国监督检查重点如下,以便于船员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查:

1、引水梯制造商证书是否符 合SOLAS V/23公 约 及IMO A.1045(27)决议;

2、对引水梯投入使用和修理的日期是否有记录;

3、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是否定期检查且确保安全可用;

(1) 有记录的定期检查多久进行一次?

(2) 承重试验是否按照SOLAS Ⅲ/20.4的周期要求进行?

4、 引航软梯的标签是否正确标识;

(1) 是否有制造商标记且与证书号码一致?

(2) 标志是否按规定在引水梯上予以标识?

5、 登离船装置的相关设备是否配备;

(1) 引航员登轮平台是否配备抛缆绳和带有自亮灯的救生圈?

(2) 支柱和舷梯是否配备,安全绳直径是否不小于28mm?

6、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本身是否符合公约规范;

(1)引水梯是否受损,踏板是否用硬木或同等强度材料制成且具备防滑表面?

(2)踏板是否水平且互相平行,间距是否为310mm-350mm且最下方4级是否为橡胶制成?

(3)在第5级以及间隔不超过9级踏板的位置是否安装防扭踏板?

(4)边索是否由连续无接头的完整绳索?

7、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是否布置规范且通往甲板通道安全无碍;

(1)所有装置的固定点是否满足制造商要求?

(2)引水梯的布置是否满足紧靠船体?

(3)供引航员使用的舷门是否向内开启?

(4)引水梯或舷梯的上端与甲板之间是否有安全无碍的通道?

8、当水面至登船处距离超过9m时,是否配备引水梯与舷梯的组合装置;

(1)舷梯是否导向船尾设置?

(2)舷梯底平台状况是否良好,是否系固在船舷且至少高出水面5m?

(3)舷梯底平台以上1.5m 处是否设有直接将软梯系固到船舷的装置?

(4)对于底平台设有活板门的舷梯,引水梯和安全绳是否穿过活板门且延伸至平台以上扶手高度。

四、相关建议

PTAs是引航员、港口国监督检查官、验船师及相关人员水上登船的重要通道,相关装置是否安全至关重要。从小处讲,不合要求的PTAs可能成为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开展船舶详细检查的依据,严重时会导致船舶滞留、影响船期;从大处讲,可能造成人身伤亡,需要公司、船员和海事部门予以足够重视,围绕如何做好PTAs管理与保养,提出以下建议:

1、公司制定体系文件,执行公约要求。航运公司要依照公约要求制定PTAs相关体系须知文件,依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做好日常检查、保养与检验。公司应加强对责任船员的监督,结合本船实际布置,做好培训教育,强化相关记录的检查。对船舶提交的引航员登离装置问题报告及维修申请、备件申请等,要及时响应。

2、责任船员应严格遵守PTAs布置程序进行操作,避免轻忽大意、贪图方便,甲板责任高级船员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围绕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做好针对性自查。责任船员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保持定期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严格避免使用霉烂、变形、断股、松散的引水梯,避免使用锈烂、变形的组合舷梯。

3、在人员使用PTAs登离船期间,责任船员应对现场情况评估,根据风浪情况、大小船舶并靠动态、引水梯布置位置,判断人员能否安全使用PTAs。责任船员应仔细核查本船PTAs是否按照规定合理布置,特别留意舷梯的固定插销是否到位,防止插销滑脱而致的人员跌落事件。如可行,相关船员应尝试攀爬以检测梯子是否能够承受人员负荷。

4、海事主管部门应根据检查的总体情况,向航运公司及船员宣讲公约及法规要求,解读常见缺陷,明确PTAs履约标准要求;根据需要适时开展短期的PTAs集中检查,对涉及安全隐患的PTAs缺陷保持严格管理态度,严格按照检查指南予以缺陷记录,情况严重的考虑予以滞留,进而督促船公司、船舶严格履约,减少和避免由此带来的人员伤亡。

猜你喜欢
引航员踏板船员
浅谈新形势下引航员登离船的安全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风险分析与安全措施的探究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资料链接:中国引航员情况简介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对引航员接送船艇的设计设想
中韩船员沉船遇难
钢琴踏板的产生与运用
关于踏板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