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问题及策略探讨

2020-03-01 21:38任桂丽RENGuili
价值工程 2020年34期
关键词:馆藏利用率纸质

任桂丽REN Gui-li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武汉430073)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应该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制订文献资源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统筹购置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按照学校专业和学科特色,最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在网络化、大数据时代,读者需求内容和阅读方式也随之变化,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持续下降。如何提高读者黏性,增加读者在图书馆的活跃度,更好地助力高校的教学科研,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打破传统建设模式,亟待推出深得人心的创新举措。

1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不足

据教育部图工委对900 余所高校的不完全统计,2010-2018 年高校资源购置费为352 亿元,其中电子文献资源购置费为169 亿元,占比48%[1]。高校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逐渐增加,以2018 年统计来看,平均经费达到570万元以上。但是就是这样的上涨幅度,也难以支撑文献价格的上涨。外文数据库价格基数本身就较大,年涨幅基本在10%左右,也导致了图书馆每年经费捉襟见肘。

1.2 图书馆存储空间有限

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馆藏纸质文献的逐年增加,占据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师生对图书馆功能要求的提高,图书馆不仅需要提供借阅和学习的场所,还需要提供娱乐休闲的场地,咖啡吧、影视厅、讨论室、展示厅、自习室、会议室都必不可少。图书馆在扩大服务功能的同时,有限的馆舍面积越来越拥挤,如何在保证纸质文献存储数量的同时,满足师生各种学习和休闲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2]。

1.3 特色资源建设匮乏

加强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管理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需求,提高馆藏利用率,满足读者对差异化信息资源的使用需求,进一步丰富图书馆馆藏内涵,进而可以实现特色文献的共享。

张亚南等人在《高校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3]文中指出,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存在馆藏结构落后、管理模式单一、建立水平较低等问题。刘传斌等在《高校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1]一文中对近年高校电子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了分析,大多数高校都建立有特色鲜明、实用性强、价值突出的品牌特色数据库,但是大多仅面对校园网用户开放,不能很好的实现共建共享。

1.4 文献资源的大众化和个性化冲突

为了满足全校师生的文献需求,图书馆需要尽可能多的照顾到各类读者,各类型文献必不可少,这样势必导致部分文献利用率低下,有的甚至是常年无人问津。就纸质文献而言,由于出版市场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增加了图书采集的盲目性,采购趋于整体化和大众化[4]。而对于电子资源,各种数据库的捆绑销售,增加了购买经费,文献资源的重复率高,达不到预期的利用率。为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图书馆尝试开展个性化服务,为部分专业购买专业文献资源,但是如何达到文献资源大众化和个性化的平衡,如何最优化的提供专业阅读和发散式阅读的需求,都是一个值得长期跟踪调查、长期调整的问题。

2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

2.1 继续加大文献资源的购置经费

随着文献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图书馆功能的多样化,图书馆的经费逐年增加,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专项拨款,经费上涨的比如有限,还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开销。因此,图书馆在向学校申请经费的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企业资助、校友捐赠、地方政府合作等渠道获取额外经费,以弥补文献资源经费的不足。

2.2 合理改善图书馆的存储空间

图书馆纸本馆藏的增加以及功能的多样化,使得有限的馆舍空间越来越拥挤,如何合理改善图书馆的存储空间,最大限度提高图书馆空间的利用率,是图书馆面临的重大难题。对于有限的馆舍存储空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①加强密集书库的建设和功能。

随着每年馆藏纸质文献的增加,各书库和各阅览室的书架基本都可以饱和,图书馆可以将年代久远,利用率低下的纸本文献集中存放在一起,比如密集书库,密集书库可以提供限时阅读和复印,不提供外借。

②建立自主学习中心。

图书馆作为功能独特的公共学习场所,可分别与相关专业学院联合组织以学科建设发展为主题的小型专家讲座、经典论著推广、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创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研习心得的条件,吸引学生跨学科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景,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馆舍空间的利用率。

③开辟学习研究和成果的展示空间。

可以利用一些无法排架的公共场所和通道的墙面,与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部门共同策划组织,有选择地按一定的专题展示师生研究学习的成果,如获奖科研成果和优秀毕业论文等,推出国内同类专业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书等,从而更加主动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空间,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3]。

2.3 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对于特色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要切实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做到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兼顾,应当以满足教学科研工作为出发点,以使得特色资源利用率得到一定的提升,突显资源的专业特色。

以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为例,与服装学院、纺织学院协同建设服装馆、面料馆,建立纺大文库,电子资源自建库有7 个:纺织服装专题图书库、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优秀本科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数字化影像作品数据库、纺织中文期刊文摘数据库、服装资料库。其中服装资料库是图书馆服装馆自2016年起自建的数据库,是服装馆内收藏的各类服装及其配饰的实物图片、服装面料、服装款式、色彩等详细数字化信息,旨在为本校和纺织服装专业的高校教学和科研以及从事服装设计、生产、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服装表演者试穿提供参考。

2.4 积极设立重点学科院系资料室

文献资源建设要根据学校所设专业、学科结构调整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在满足一般专业对文献资源的需求的同时兼顾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图书馆可以购买部分利用率高的专业纸质文献和数据库,在院系设立资料室,实现院系纸质和电子文献资源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无缝对接。纸质资源采用“集中+分散”存放,设立各学院资料室进行分散存放,形成全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电子资源实行网络包库+本地镜像同步进行,与学校信息化中心共同建设以解决硬件条件人员不足问题。

2.5 多渠道协同采购

对于受众面较小专业性较强资源建议由各学院出资,图书馆协同采购,对图书馆资源采购经费给予有力支撑;推行全民采访模式,如电子书平台图书采访,在全校发布采选链接及方式,馆员及读者共同参与,对于纸质图书采访在后疫情时期也是以线上采访为主,也可邀请各院系资料室负责人、学校老师教授、图书馆社团、学科馆员等共同参与;推行多渠道荐购模式,开放OPAC 读者荐购、微信公众平台、电子书平台等荐购渠道,此外,面向全校师生推出芸阅读平台,开展“你选书 我买单”的“互联网+”的读者荐购模式。参加地区、行业或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分工承担文献资源的收藏,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实现文献资源的互补共享,从而缓解图书馆经费、馆舍不足的压力。如我馆参与了CALIS、CASHL 和CADAL 等,同时引进湖南纬度公司的文献互助服务,极大程度上弥补了文献资源建设的不足,目前市场上有“盈科千信”、“WORDLIB”等公司也推出类似的服务。

3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能力的基础,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在完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文献资源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设立院系资源建设小组,评选阅读推广大使,推举数据库利用之星,加强手机图书馆建设等措施,全方位打通读者了解和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通道,最大限度的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发挥文献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

猜你喜欢
馆藏利用率纸质
馆藏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