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钉榫在首饰设计上的体验与运用研究

2020-03-02 03:29陈姝颖林紫芳王丽WangTingChenShuYingLinZifangWangLi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1期
关键词:榫卯首饰结构

■汪 婷 陈姝颖 林紫芳 王丽 Wang Ting & Chen Shu Ying & Lin Zifang & Wang Li

(1.2.3.4.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近年来,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化产品服务的首饰发展迅速,在当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呼唤和价值回归的文化视域下[1],设计师热衷于从本土文化中吸取创作灵感,与首饰开合连接结构功能相契合的榫卯结构,逐渐被应用在首饰体验设计中,成为当代首饰设计产业的一股新潮流。榫卯形式多样化,但并非所有榫卯都适用于首饰设计,只有造型识别度高,组成方式简单,结构能够互相限制移动的榫卯结构,才能应用到榫卯首饰当中。而现有首饰设计的研究也缺乏对单个榫卯的深入研究,楔钉榫以其形态结构的美观多样性,可识别性,自身结构咬合性,简单易操作等优点,符合首饰形态与结构的创新需求[2]。

1 首饰结构与榫卯的关系

首饰开合结构与榫卯拆装结构功能上的相似性,决定了两者之间不可磨灭的关系,首饰佩戴本身就是一种榫卯关系,而佩戴结构与方式是佩戴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结构与佩戴方式带给用户不同的体验,将榫卯与佩戴方式以及体验三者结合,从传统中找到创新方法,正是榫卯结构与当代首饰设计体验结合的重点所在。

1.1 首饰开合连接结构

首饰存在多种不同的开合结构,搭扣开合连接结构,如S扣和W扣;穿孔开合连接结构,如OT扣;弹簧开合结构,如灯笼扣、弹簧圆扣、龙虾扣;卡扣开合连接结构等。根据首饰特性,开合连接结构需要满足牢固,便携,耐久的基本要求[3]。

1.2 榫卯拆装结构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的可拆卸拼装结构,通过一凹一凸,将两个部件紧密结合,这种形式与首饰开合连接结构相似。榫卯作为拆装结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榫卯拆装结构的合理性,自身就可实现结构的连接;榫卯结构的实用性,方便拆卸,可部分更换;榫卯结构的美观性,结构本身具有形式美。

2 首饰发展程度

2.1 分体结构组装

首饰的连接结构主要体现在主体的连接和佩戴中的结构连接,这里主要讲佩戴中的连接。市面上大部分首饰佩戴连接结构与首饰主体为分开式,虽然首饰造型多样化,但其连接结构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因此首饰分体结构组装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缺乏造型设计完整性;其二缺乏材质完整性,首饰主体材质与开合结构材质不符,首饰主体的材料多样化发展,而开合结构大多为金属材质,导致整体首饰不统一。

2.2 榫卯首饰与设计的关系

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祖先就已经设计了榫卯首饰,这是榫卯首饰与设计之间的第一次尝试。随着近几年本土化热潮的兴起,榫卯作为中国传统符号再次推向市场。而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用户审美及市场需求使得榫卯不得不做出改变,榫卯结构的材料载体也有了更多选择。例如将榫卯结构的木材材料换成金属,极具现代感,与传统有韵味的榫卯结构形成强烈的对比[4]。因此在榫卯的结构研究上,已经不是照搬古代榫卯,至少在材质上已不同以往;在榫卯的视觉创新上,放大其内在结构作为装饰形式应用在首饰上,从而引起佩戴者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由此可见,榫卯既是技匠式的“生存技艺”,也是叙述内心意绪的“情感符号”[5]。

3 首饰与楔钉榫相结合探索

首饰因其体积较小的特性,榫卯首饰材料采用金属与木材结合,在金属抛光打磨的过程中,会出现比原先结构略小,无法做到严丝合缝,因此需要通过结构本身限制各方向的移动,像银锭榫这种单个构件非常易脱落,而像楔钉榫、鲁班锁等这样的榫卯结构本身就有凹凸限制。且楔钉榫为线材连接结构,而首饰本身也为线性,因此楔钉榫成为本次探索对象。

3.1 首饰佩戴体验

■图1 楔钉榫视觉符号提取

■图2 鱼跃系列

■图3 鹊语系列

■图4 鹤翎系列

■图5 “于心”系列

从产品本身角度,特指用户在接触首饰前所看到的形态体验,与首饰所展现的视觉和情感密切相关,这个方向上的设计较注重产品本身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以及传达的情感价值。佩戴结构体验偏重于视觉与产品本身的价值上。例如主题式系列首饰设计,故宫文创衍生品,兼具美观性及情感性,具有情感价值的设计是最具人性与创造性的设计[6]。

从消费者角度,特指消费者接触首饰时对首饰产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用户的佩戴行为体验上,反映用户与首饰的互动,评价的标准是用户满意度,包含使用者佩戴首饰的全过程。此方向的首饰设计,着重于佩戴方式创新,通过观察其行为,找到首饰设计突破点。

3.2 首饰佩戴与楔钉榫拆装经验的融合

榫卯拆装经验分为平面契合拆装经验和立体契合拆装经验两种,其中平面契合形态将榫卯定义为表面化审美形态,最有代表性的是拼图玩具;立体契合形态多将榫卯定义为力学结构符号,鲁班锁和积木是最经典的榫卯立体玩具。而楔钉榫自身结构咬合,造型简单明了,体现了形态美观性,结构合理性。

因此首饰佩戴与楔钉榫拆装经验的融合可从平面形态作为切入点,进行视觉情感化体验设计;亦可从楔钉榫立体契合结构作为切入点,简洁,易于拆装,且保留榫卯的形式美感,种种优势提升了用户的满足感,体现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在内,它充当着各部件连接的关键角色,于外,榫卯关系到产品的美观性和艺术性[7]。

4 楔钉榫在首饰设计上的体验与运用

“于细微之处有巧夺天工之妙”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的研究》中对榫卯的评价,灵魂就在榫卯的连接结构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无心观察生活细节,榫卯的细微之处大多被人们忽略,导致它的美无法被发现,从而达不到美观与传播文化的目的。而中国元素主要包括无形的精神以及有形的物质符号两方面内容[8]。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分为两个方向

4.1 榫卯结构物化形态法

所谓物化形态,着重于将榫卯结构放大化,提取其形式美感,结合现代特征再进一步进行图形创作,具体表现为选取多种结构不同的楔钉榫视觉符号(图1)。以其他物体代替楔钉,成为产品与视觉的重心,结合其形式语言进行首饰造型推敲。结合寓意,将首饰形态应用于不同类别首饰上,形成不同主题系列,增强首饰情感化,使用户在接触产品前,感受到文化与意境,吸引消费群体。具体表现为以自然物为构成元素,经不同元素提炼进而在设计中得到普遍的转换应用[9]。古今往来,中国人最讲究寓意,在如今的现代设计中,如果能够将这些展现个人情怀的寓意增添其中,那现代设计将更加具有故事化、个性化,更加符合使用者的审美品味。比如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祥云含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等[10]。

笔者以楔钉榫为契机,创作《物言》首饰系列,提取多种不同的楔钉榫形式语言,结合现代动物元素特征,以动物元素代替楔钉榫中的楔钉,通过不同意境主题,创作了鱼跃、鹊语、鹤翎三个系列,每个系列中均包含项链、耳饰、手镯、戒指。

鱼跃系列:在中国古代,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广为流传,此系列首饰暗含寓意,形式上将楔钉榫两部件合成时的缝隙视觉形态化成折线,象征险阻;将楔钉物化成深海里努力寻光亮的鱼(图2)。

鹊语系列: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作为带来喜讯的鸟,象征好运。小轩窗,正梳妆,喜鹊声,俗云报喜鸣。形式上将楔钉榫视觉形态化,结合窗棂元素再设计,将楔钉物化成喜鹊,捕捉喜鹊立于窗沿的姿态,传达美好寓意(图3)。

鹤翎系列:将楔钉榫可视化视觉符号进行改变,结合祥云元素,将楔钉物化成鹤,生出全新的意境。象征高飞和自由,翱翔千里,来去千年(图4)。

4.2 榫卯结构行为体验法

用户行为体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定位用户,其次定位用户所需达到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步骤,最后找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疑惑,再转化为设计挑战进行设计[11]。

用户行为体验跟首饰整体构造关系密切,首饰分为主体与开合结构两部分,从美观形态角度,楔钉榫可做首饰主体;从结构角度,楔钉榫拆装结构可做首饰开合结构;同时可兼具美观与结构,即将首饰构造中主体与结构合二为一[12]。

笔者从楔钉榫结构与首饰开合结构合二为一的思路探索,楔钉榫结构代替了首饰的开合连接结构以及首饰主体,创作《于心》系列,基于用户体验,将常用项链开合结构设计成首饰主体与结构结合,改变开合方向,增强用户体验;将楔钉作为耳饰的穿插结构,楔钉榫其他结构形式作为耳饰的主体。手镯也利用楔钉榫拆装结构,通过两个部件拼合,改变了手镯因为手型不符戴上困难的局面(图5)。

5 结语

当代首饰思考要点不仅仅是美观化的需求,更多的应是观念与人文的表达,结合传统发展现代、立足传统文化放眼世界趋势,以中国特有元素去讲述中国故事。楔钉榫在首饰设计上的形态和行为体验探索为首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引入用户体验相关理论,结合传统榫卯本身的特性,注重对设计进行优化,极大的拓展了本土文化创新设计的思路。类似楔钉榫这类创作切入点数不胜数,多角度去分析传统,可找到大量传统中的一些元素来做首饰设计的开发;同时楔钉榫是榫卯结构的一种,深入挖掘其内涵,不仅可以运用在首饰设计上,还可以运用在其他产品设计中,是一种古今文化的融合。

猜你喜欢
榫卯首饰结构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论结构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