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天然蓝染工艺探究

2020-03-02 03:29王晓雪唐立华WangxiaoxueTanglihua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1期
关键词:蓝染染液染色

■王晓雪 唐立华 Wang xiaoxue & Tang lihua

(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天然蓝染是一项植物染色传统技艺,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三千年前,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植物染色的技术,并且运用到传统服饰领域。由于合成染料的介入,相比传统蓝染具有染色快、可批量化生产的特点,传统蓝染逐渐式微。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和蓝染行业从事者的努力,天然蓝染工艺已经重回大众视线,凭借自然朴实,健康环保的自身特性被消费者所喜爱。

1 天然蓝染生产工艺流程

天然蓝染主要提取自然生长的植物中的色素对织物进行染色,整个工艺经过了长期演化和改良,从最原始的生叶搓汁直接染色法演变为制靛发酵间接蓝染法,过程复杂具有难度。除了传统的发酵蓝染法,目前还存在化学蓝染法,但是过程中会添加低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释放SO2气体,且废水中含硫量高[1],操作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完整的蓝染工艺可以分为采蓝—制靛—建蓝—染色—后续管理五大部分,基本原理就是将不可溶的靛蓝还原为可溶性的靛白,从而使纤维着色,再将织物进行氧化,靛白又变为不可溶的靛蓝附着在织物上,即为染色成功[2]。

1.1 采蓝

采蓝即采摘蓝草,以常用的蓼蓝为例,蓼蓝于五月份开始栽种,七月份成熟收割,收获后要均匀铺开避免堆积,以防色素流失。据资料显示,蓝草茎中的靛蓝素平均含量为0.3%,叶片最高含量可达到0.62%[3],因此采摘后的蓼蓝需进行茎叶分离,去除干枯发黄的叶子和根部,以收集叶片为主,全部挑拣完毕以后,再以清水清洗备用(图1)。

1.2 制靛

在国内,人们通常采用浸水沉淀发酵法制靛,需要历经浸泡—捞叶—石灰—过滤四道工序。传统浸泡方法是先将清洗过的蓝草均匀铺放在打靛池内,再向靛池内注水直至淹没叶片,浸泡时间一般为三天[4],任蓝草自然发酵,在此期间,每天都要翻动搅拌。发酵完成后将废叶捞出,再加入适当比例的石灰搅拌均匀,将其静置沉淀分层,用细网筛小心过滤,就可得出品质优良的靛蓝泥了。蓝草发酵制靛是运用了原靛素水解、吲哚酚缩合等化学原理和碳酸钙的吸附作用,从而使蓝靛素生成继而形成沉淀的靛蓝泥(图2)。

1.3 建蓝

建蓝就是建立可染色的还原染液,高碱性、还原剂和适当的气温是建蓝的三个必要条件[5]。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将制成的靛蓝泥和碱剂(石灰水)按照比例调配至缸内,搅拌后静置,待液体变为黄绿色,表面有蓝紫色泡沫漂浮,说明染液还原成功,这时不可溶的靛蓝被还原为可溶性的隐色性体——靛白[6],加入营养剂(例如麦芽糖)能够让染液保持良好的染色状态,除此之外,为了抑制杂菌生长和降低发酵的特殊气味,发酵建蓝时还会加入米酒。因冬季气温较低,不满足发酵建蓝的条件,所以建蓝最好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气温在25℃-35℃之间都可以进行发酵建蓝。

1.4 染色

平常所用的棉、麻、丝、毛都可以用于染色,但在染色前需要对面料进行预处理。一方面是为了除掉织物表面的浆质和杂质,使面料干净整洁,另一方面可以使织物更加柔软,增加其渗透性,便于染色。完整的染色流程为:染色-水洗-过酸-皂洗。

不同织物上的染色情况有所不同,其染色的深浅程度主要与染液浓度、染色次数和染色时间有关。反复的染色可以增强染料在纤维上的附着力,提高色牢度,水洗则是为了冲洗掉浮色,过酸一定要将织物置于PH值5.5左右的冰醋酸稀释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色彩趋于稳定方能进行皂洗,主要起到清洁作用,为制成产品做准备,减少褪色对使用者的影响。

1.5 后续管理

染液的后续管理决定着每一次的染色状态,因此必须要做好日志记录和染液调整两个工作。为了维持染液的良好状态,要每日对外在环境与染液内在消耗情况进行测量与观察,记录当日的温度和湿度,测量染液PH值。当发现染液还原力弱时,染液需要及时休养,根据染液气味、颜色和泥色决定是否对染液进行加温、添加营养剂或添加靛蓝泥,这个过程俗称“养缸”,因此染液管理是一个望闻与观色的工作。

■图1 清洗后的蓼蓝叶

■图2 制靛原理

如果疏于后续染缸管理,就会导致蓝靛素自然分解腐败,染液无法正常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方面是制作费用的消耗,另一方面是对来之不易取得的天然物料的浪费。

2 天然蓝染的生态环保性

相比化学印染,天然蓝染产品取材自然,无毒无害、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致癌性,能够抵抗紫外线,还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7],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

2.1 原材料可再生

蓝染所用的原材料都是天然草本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将蓝草分为五种:“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8]。”现在最常使用的就是蓼蓝、菘蓝、木蓝(吴蓝)、山蓝(马蓝)[9]。蓼蓝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江南地区,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3600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开始种植蓼蓝并用于染色,蓝染自此得名[10],因此掌握每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每年收割一至两次就可获得足量的蓝草制靛。

2.2 天然环保助剂

属天然环保助剂的木灰水中含有水溶性金属元素,不仅可以溶解蓝染料,还对ph值有稳定作用,相较于化工强碱剂(氢氧化钠)来说对人体皮肤刺激低,在高碱性的染液中作业不会对双手造成伤害。木灰以硬质树干烧制而成的白木灰为优,过滤后的木灰水也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极低。

2.3 可持续性发展

天然蓝染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现在植物的充分利用和残渣废物的处理上,天然蓝染工艺不仅在材料和工序上是无污染的,最后的废液处理也是有益整个生态环境的。

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染色后,消耗殆尽的蓝染液会被当做废液处理掉。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过滤,兑入冰醋酸中和至PH值显示7或8,再用大量的水稀释,稀释和过滤后的废水可以当作肥料浇花草,而沉淀过的泥渣杂质再以粗胚布过滤,亦可混入农场土堆以改善土壤。

由于蓝染只取高碱性木灰水,所以经过过滤后的弱碱性木灰残渣又可以供陶艺烧制,陶艺家会作为釉料使用。在蓝草转变为靛蓝泥的过程中,液体表面还会产生一种天然的颜料-青黛,这些颜料可以收集起来提供给染织工坊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材料。

3 天然蓝染的传承

目前在国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蓝染工坊和蓝染独立品牌,如北京植染时蓝、深圳草木蓝兮、长沙草木恋、江苏南通水色染坊,有的是由非遗传承人创办,有的则是自立门户,但都以创办蓝染课程、开发现代蓝染产品等方式推动着天然蓝染工艺的发展,并且在蓝染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蓝染课程是一种快速了解蓝染工艺的方式,主要分为蓝染体验活动和专业蓝染课程两种形式。体验活动可以让体验者初步了解蓝染工艺和文化,而专业蓝染课程经常由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人士来主持,通过实际操作,学员们能够直观的学习并独立完成整个工艺流程,对蓝染原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蓝染游学也是专业课程的一种,通常是在工坊主理人或者专家学者的带领下进行,主要以云、贵、川地区为主,学员大多为院校师生,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蓝染的发源和不同地方蓝染工艺的差异,例如贵州省的丹寨、榕江、贵定等县所用的营养剂和建缸过程都不相同,常年累积形成了染缸文化,充分体现蓝染了与生态体系运行的耦合[11]。

在此背景下,国内院校也会邀请专家在校内为学生授课或举办学术讲座,并开设了与蓝染相关的非遗课程,采用校外指导老师的方式,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高水平蓝染工艺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的现代蓝染产品,使蓝染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现代蓝染产品主张纯天然植物染色,自然亲和,简约又富有艺术感,符合现代审美品味,作为一种地域元素,可用于软装陈设,传达自然的生活理念[12],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文化,可用来增添室内文化氛围,展现人文气息[13]。蓝染艺术所具有的立体重叠、线性肌理、靛蓝侵蚀、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四大特征[14],为蓝染服饰、家居家具和室内陈设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无限可能,不同领域蓝染产品的开发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并且在注重生态环保的当代显得格外重要。

4 结语

在化学染如此频繁使用的今天,生态蓝染道路成为一条“生命之路”,为蓝染工艺开展了一条创新发展之道。在生态环保的境遇下,蓝染技艺的传承应用为这一古老而现代的工艺书写了新的篇章,为生态染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的生活方式下为人们创造了新的需求。同时它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进行跨界合作,天然蓝染才能越走越远,迸发出无限的潜力。

猜你喜欢
蓝染染液染色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机器视觉的单组分染液浓度快速检测方法
染液染料浓度检测数据与分析
传承那些古老而又美好的手艺之蓝染
丰蔚蓝染系列作品
蓝染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
蓝染indigo items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三种不同脂肪染色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