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制度执行力须处理好八大关系

2020-03-02 07:42周斌
群众 2020年2期
关键词:奖罚奖惩执行力

周斌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各地积极担当起制度执行者的角色,聚焦制度执行力,开出制度执行的“千金方”。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提升制度执行力,必须深刻把握制度执行的本质和规律,处理好制度执行的八大关系。

“知”与“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前提在于通晓。当前,有的地方之所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让制度成为了“橡皮筋”和“稻草人”,往往就在于有制不学、学而不知、无知乱行、明知不行、知而莽行。凡此种种,都是没有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务必要真知,真知方能真行。一要知敬畏。既要在制度设计上通上高压电,又要在人心深处敲响警世钟,既要坚持违纪违规必惩戒,也要推动形成遵规守纪见贤思齐风气,决不能让“走捷径”的步步高升、“闯红灯”的一路绿灯,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示范。二要知行止。制度执行决不能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散漫放任,而要坚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规矩方圆,要形成强烈的制度意识和执行自觉,何处当行则必行,何处当止则必止,必须临渊履薄、循规蹈矩,坚持不打折扣、不加选择、不搞变通地落实到位。三要知方法。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领导干部要善当翻译员、教导员、程序员。当好翻译员,就是要善于立足实际,把制度规定的“书面语”翻译成基层执行的“口头语”,让基层干部学得进、拎得清、悟得透。当好教导员,就是要把握好教导的深度、指导的精度、督导的力度,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努力成为制度学习的表率、贯彻的表率、执行的表率。当好程序员,就是要善于把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清单化、清单场景化,编制好简便易行的制度流程图和说明书,让基层执行一目了然、心领神会、简便易行。

“繁”与“简”。好的制度不在冗长繁琐,而在以问题导向认清实质、把握要害、对症施治,以大道至简行天下为公。要尊重规律,严把制度制定关,防止部门立法、政出多门、制度重叠交叉矛盾、基层无所适从的尴尬。要注重防止“破窗效应”,最简单的制度也要最严格地执行,防止“一窗破、窗窗破”的非理性从众行为。要深刻把握系统化的“繁”和流程化的“简”,全覆盖的“繁”和抓重点的“简”,内涵上的“繁”和清单上的“简”的关系。该“繁”处滴水不漏、严丝合缝,切实扎牢制度笼子、补足制度短板。该“简”处直击要害、一针见血,帮助基层把难点、堵点和痛点作为制度执行真正的发力点。

“上”与“下”。制度执行力天然蕴含“上下”属性,需要上下同欲、上下沟通、上下协作,上下没衔接好、协调好,就会导致“中梗阻”、堵在“最后一公里”。作为上级部门,要以“善制”来体现“善治”,在制度制定时,要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允许讨论辩论,防止制度的朝令夕改、空泛要求、含糊不清、有责无罚、苛刻无度,以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来保障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作为基层干部,往往扮演着“下属的领导”和“领导的下属”双重角色,提升基层制度执行力,就必须从领导角度、下属角度两端发力。身为领导,需重点增强制度的学习力、解析力、指导力、督查力、考核力,身为下属,更须细处着眼、实处着手,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的基础上,切实提升根据制度规定抓具体、抓操作、抓实效的能力。

“点”与“面”。制度执行的一大弊病,称作“选择性执行”,对己有利的执行,对己不利的不行或缓行。这在根本上看,就是没有处理好“点”“面”关系。实践中,尤其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特殊和一般的关系,防止“点”和“面”错位、缺位。一方面要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学习制度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落实制度不能挂一漏百、跑冒滴漏,执行制度不能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更不能有的执行有的不执行、下属执行领导不执行、多数执行少数不执行。另一方面要注重突出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必须在全面熟悉制度、了解制度的基础上,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善于围绕主要问题,抓好主要矛盾,形成制度执行的“葡萄串效应”,以点带面推进制度落实和问题解决。

“督”与“考”。督在平时,考在要害,是确保制度执行力的关键一招。“督”要突出经常性。要形成主要领导每月必督、分管领导每周必督、單位部门领导每日必督、岗位干部时时自省自督的督查机制,养成督的习惯、保持督的节奏、提升督的合力。“考”要考出存在感。考核要深入基层一线,多看“后院”和“角落”,少看“门面”和“窗口”,切忌虚看台账、空听汇报,切忌清风拂面、隔靴搔痒,切忌标准不一、考出多门,要坚持统一扎口考核,善于通过第三方评估、专家评审、群众评议等方式,持续创新优化考核机制。对考核后形成的报告,需喜忧兼报、客观公正,切忌以次充好、以偏概全。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清单管理,及时整改,限时销号。切实形成“督”有反馈“考”有收获、“督”有改进“考”有成效的“督考联动”机制。

“奖”与“罚”。当前,奖罚失灵、奖罚错位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所显现,最极端现象,即为“多做多错、多错多罚,少做少错、少错少罚”,本应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奖罚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对此,应高度重视以完善奖惩制度来保障制度执行力。奖惩联动要到位。坚持奖惩和督考相对应,“督”与“考”的结果,要适时通过“奖”与“罚”的方式来形成反馈和激励。奖惩程度要把握。机关不同企业,很难做到“奖得心花怒放、罚得痛彻心扉”,要坚持奖得适度、罚得严格的奖惩原则,避免适得其反、引发矛盾。奖惩反馈要及时。发现的成绩要及时肯定、鼓励激励,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指出、立行立改。反对一拖了之、杳无音讯,错过了激励和鞭策的最佳时机。要通过不断创新优化奖罚机制,真正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成就,形成遵章守制、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破”与“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并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实践证明,基层不仅是制度的执行者,更是制度的试验者、探路者和创造者。基层实践如大浪淘沙,需要有“吹尽黄沙始见金”的坚定执着。小岗村的实践、华西村的探索、自贸区的试点,无一不饱含着基层的首创精神,无一不激扬着改革的奋进旋律。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老旧制度、长期难以执行的僵尸制度、违背发展规律的落后制度,基层领导干部还当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多放手让基层试点改革,用实践检验真理、探索良制。

“表”与“里”。制度是表,文化是里,制度是文化的外在体现。制度执行不到位,表面上是执行态度、执行能力、执行效果的问题,实际上是敬畏制度、遵守制度的制度文化和法治精神的缺失。实践中,我们要以弘扬制度文化、法治精神作为提升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抓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深处点燃法治灯塔、刻牢制度航标,带头尊崇制度、敬畏制度,了解制度、掌握制度,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行制度、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进而让“是制度就要执行、是制度就要遵守”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价值追求和文明行为习惯,努力让制度更有文化温度,让文化更有制度质感。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奖罚奖惩执行力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安全管理奖罚不是矛与盾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Excel VBA在考核统计中的应用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
严格的奖罚条例必须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