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便衣队香山保卫记

2020-03-03 13:48
中外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李克勤李克农训练班

□ 京 仁

1949 年早春,北平,西直门外。一个头戴毡帽、身穿夹袍的小伙子大声吆喝着卖花生。这个小伙子其实不是做买卖的,他是中共中央社会部保卫香山党中央驻地的便衣队队员……

“特务”训练班

1949 年1 月中旬,华北军政大学参谋大队20 多名学员,正在河北获鹿县一个村子进行测绘实习。实习刚进行了一半,突然接到命令:立即赶回西兵营大队部报到。20 多名学员徒步赶回石家庄西兵营,满心想着能上平津战役的战场了。政治大队、军事大队的50 多人也在这儿。大家一见面就相互打听:这是要去执行啥任务?但没有人说得清。

1 月18 日下午,孙有光、高福禄等华北军政大学70 多名学员,从石家庄赶到了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附近的西黄泥村。中央警备团手枪连连长高富有率领的六七十名警卫官兵也来了,还有中央社会部一些人,加起来有150 多人。

很快,一个小道消息在训练班传开了:不是上前线打仗,是到北平干“特务”工作。这下可炸了锅了:啥?脱下军装,穿上便衣,还戴上墨镜礼帽,当“特务”?这多不光彩。不干!

1 月19 日下午,训练班召开大会,中央社会部一位负责同志点名后,宣布编队情况:我们这个训练班全称是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人员训练班,由中央社会部李克农副部长直接领导。中央社会部、中央警备团和华北军政大学来的同志,要混合编队,成立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保卫队。便衣队下设3 个区队,12 个分队,其中包括一个女生分队……

看到学员们疑惑不解的表情,这位负责同志继续讲道:听说有人不愿意当“特务”,想打退堂鼓?这可不行。你们这一期培训后,要到北平去,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是便衣警卫干部。大家想想,进了北平城,我们在明处,敌人在暗处,光靠公开的警卫怎么行?我们这叫用“特务”对付特务,你们是很光荣的。听了这话,大家的疑虑才烟消云散。

建立中共便衣保卫队(简称便衣队)的想法,是中央五大书记中分管保卫工作的任弼时提出来的。北平、天津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后,任弼时指示李克农,为了保证中央进驻北平的安全,不仅需要有公开的警卫部队,还必须有一支隐蔽的警卫部队。李克农于是奉命组建便衣队。

便衣队的人选标准十分严格:一是贫下中农家庭出身,政治上绝对可靠;二是25 岁以下,身体健康;三是3 年党龄、5 年军龄。由于一些人党龄、军龄不够,就适当放宽了限制,只要符合前两个条件,是正式党员,即可作为候选人。

学员们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土包子”,缺乏隐蔽战线对敌斗争经验。为此,训练班提出“学习新本领,迎接新任务”的口号,李克农、方志纯(注:中社部二室主任、方志敏烈士堂弟)、社会部一室主任罗青长等领导亲自授课,并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

有介绍北平国民党反动组织、保密局、党通局等特务机构的敌情课程,有讲解北平风土人情、城市知识、交通规则的社情课,有讲授便衣保卫工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课,包括化装、侦察、盯梢、擒拿、情报、治安、审讯,以及防止敌特投毒、放火、暗杀、爆炸等,以及有关时政形势的政治课。

训练班预计学习3 个月。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李克农先赴北平,为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选择驻地。学习刚过一半,高富有就接到李克农的命令,要便衣队结束学习,开赴北平。

香山发现手榴弹

北平和平解放前,国民党保密局、党通局、国防部二厅、华北“剿总”二处等八大系统,有特务分子7800 多人。再加上5 万多溃败的国民党散兵游勇,北平安保形势很严峻。

3 月8 日早晨,150 多名便衣队队员身穿新做的咔叽布军服,分乘4 辆解放军缴获的美制十轮大卡车,告别西黄泥村,向北平驶去。

两天之后,3 月10 日中午时分,便衣队来到了北平东城弓弦胡同15 号,也就是原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先期到达的李克农,向高富有交代任务:毛主席、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驻地香山,对外称“劳动大学”,简称“劳大”。这里对外是“劳大”的筹备处。你们暂时住颐和园附近,用3 天时间休息,熟悉周边环境,然后安排警卫工作。

交代完任务,李克农把高富有、焦万有、沈平三位介绍给海淀青龙桥“劳大”收发处的负责人、中央社会部干部(原中央东北局社会部部长)王范。在王范的带领下,便衣队来到青龙桥镇的圆通庵(俗称“姑子庙”),在这里“安营扎寨”。

3 月15 日,在指导员焦万有的带领下,便衣队二区队分队长孙有光等几名队员,带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207 师的工兵,用扫雷器在毛主席要住的双清别墅,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要住的来青轩及其附近,开始了地毯式的排查。

果然有险情。当扫雷器探到双清别墅附近时,发现一颗没有爆炸的手榴弹,大家顿时紧张起来。有人怀疑香山中央驻地泄密了,敌特分子预谋暗害毛主席,不然,手榴弹为什么偏偏出现在双清别墅呢?

再仔细一看,手榴弹像是被雨淋过,有点生锈,而且只有一颗。估计是国民党军队从香山往城里撤退时丢下的,也许是维修工人捡到后放到那儿的。总之,排除了特务搞破坏的可能。

还好,有惊无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海淀地区有国民党一个区党部、30个区分部,中统特务分子就达70多人。这些家伙藏匿在工厂、商店、学校、教堂、寺庙中。所以,高富有派出一些队员,和高福禄一样扮成小贩,排查摸底。

还真发现可疑人了。同庆街10 号院一对夫妇,男的60 多岁,称病赋闲在家;女的30 多岁,在北宫门摆茶摊养家。颐和园公安分驻所经过调查,男的原来是东北的大地主,带国民党军杀害过土改干部。东北临解放时,带着二姨太潜逃来北平。一个安全隐患清除了。

一名解放军干部遇害

根据李克农布置的任务,便衣队各区队划分了警卫区域。除了准备化装隐蔽搞摊点的外,便衣队员大多被分到警卫区域了。

就在毛主席进驻香山的第五天,也就是3 月30 日,便衣队突然收到通报:北平市十八区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干部董俊岭失踪,他佩带的白色“马”牌撸子(手枪)也不知去向。

在毛主席、党中央居住的香山周边居然发生这样的事儿,中央社会部、市军管会、市公安局、便衣队等都非常重视。据查,董俊岭是1926 年生人,家住海淀镇菜库胡同,194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 年打入国民党青年军208师。

董俊岭失踪半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圆明园双鹤斋三仙洞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死者正是董俊岭,但他身上的“马”牌撸子不见了。

是谁杀了董俊岭?北京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亲自到现场查案,并指定公安局郊六分局局长张锋成立专案组,尽快破案。

注意力很快聚焦到李克勤身上。李克勤和董俊岭是发小、同学。更重要的是,李克勤曾是国民党青年军208 师政工室谍报处的特务。为了防止李克勤潜逃,市公安局决定实施抓捕。审讯一开始,李克勤装得很镇静,承认和董俊岭是好朋友,口供似乎“天衣无缝”。专案组认为正常审讯无法找到突破口,只能采取监所侦察的办法。于是,将李克勤关进了拘留所。

惯偷唐三儿和李克勤关在一个号子里,俩人早就认识,没事就东拉西扯打发时间。小偷小摸一般关不了几天,就在唐三儿出狱的头天晚上,李克勤对他说:“兄弟,你明儿就出去了,受累给我妈带个信儿,她还不知道我被关在这儿呢。”唐三儿一口答应了。于是,李克勤用给他写交代材料的纸和笔,写了一张小字条,“妈,九条的东西一定放好”。唐三儿一出号子,就把纸条交给了公安人员。原来,唐三儿是张锋、冯挚巧用的“卧底”。

顺着“九条”这个线索,经过排查,发现西城宫门口九条有家李克勤的亲戚。当民警来到这家时,一位姑娘交出了李克勤寄放的两只箱子后,指着院子里的花盆说:“那底下也埋着他的东西。”挖出来一看,民警喜出望外,正是董俊岭的“马”牌撸子。

铁证如山,李克勤不得不交代自己的罪行。原来,董俊岭只知道李克勤在青年军208 师干过,但不晓得他还是个潜伏特务,就劝他向政府坦白参加过208 师,争取立功赎罪。做贼心虚的李克勤怕董俊岭告发他,就暗下狠心,杀人灭口。

1949 年6 月15 日,北平市军管会判处李克勤死刑,公开枪决,极大地震慑了潜伏在北平的敌特分子。

1949 年的8 月,中央机关开始向中南海搬迁,便衣队保卫重心移向了中南海,保卫香山的任务圆满完成了。

猜你喜欢
李克勤李克农训练班
比眼力
冠军的秘密
李克勤《30克》
减肥训练班
李克农三戏侦缉队长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记湖南省十佳科技教师、张家界市十大创新人物李克勤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