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让孩子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

2020-03-03 13:48樊子豪
中外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刘源白薯刘少奇

□ 冯 兵 樊子豪

刘少奇曾任国家主席、党中央副主席,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其谦虚谨慎的美德在教育子女上也颇有体现,形成了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1959 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刘少奇的几个子女都还很小,在学校吃饭住宿。刘少奇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多次建议,让孩子们回家吃住,改善一下生活,但他并未同意,而是坚持让子女们在学校与同学们同甘共苦。刘少奇认为,“让孩子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是有好处的,等到他们为人民办事的时候,将会鞭策他们为人民办事做得更好,再不让人民吃不饱饭”。

他的小儿子刘源读书期间,曾发生过一件事情。有次学校给学生发放了白薯干,由于这种白薯干又黑又硬,难以下咽,刘源偷偷扔掉了。这件事被班主任得知后,出于对学生教育的责任,在“家校联系簿”上如实进行了记录,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评论。周末回家后,当刘少奇看到老师关于这一行为的评语时,将刘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老师讲得对,这是农民伯伯、阿姨饿着肚子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点都不能浪费。粮食是一滴滴汗珠换来的,可不容易啊!要珍惜这些劳动果实。你要从小尝尝吃不饱的滋味,将来你们替人民办事的时候,才会站在人民一边。”过完周末,回到学校,刘源铭记父亲的教诲,第一时间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将白薯干找回,清洗干净,吃了下去。

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身心仍在成长,知之甚少,刘少奇作为一个父亲,他并未一味打骂,而是用言语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孩子认识到食物的珍贵。节约意识树立好后,似乎行动也顺理成章,所以,即便刘少奇并未明确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刘源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成长”。刘少奇的教子之道,体现出一个严父对子女的浓浓深情与殷切期望,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

猜你喜欢
刘源白薯刘少奇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何谓般若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中国质量管理之父——刘源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