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家训对青少年教育的意义及影响

2020-03-03 11:16高元琼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青少年

高元琼

(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风与家训代代传承,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这些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迪和教育着一代代中华民族儿女,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曾中断的有力保障。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里,家风家训对于社会、家族和个人的重要性怎样估计都不过分。对社会而言,家风家训是增强凝聚力、传承所处时代主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对家族而言,家风家训是保持家道兴盛、防止歪风邪气的总则规范;对个人而言,家风家训则是修德养性、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这些家风家训大都是一些朴素的道理,通俗易懂,虽然时隔千年,对于跨入新时代的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教育意义,因此学习研究古圣先贤的生活智慧与家风家训,借鉴其中的精华,进行优良家风家训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带动全民素质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中国古代家风家训的含义及传承

(一)家风家训的含义

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1]家训则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有关治家理财、修身处世等的教诲训示。[2]家风与家训有何区别?家风的“风”,意为风气、风格、风习。它具有稳定性,需要长期培育才能形成;它比较抽象,不一定有具体的文字,偏重于从精神层面予以影响、熏陶。家训的“训”意为训示、训导,它比较具体,一般会形成文字性质的东西。由于它是上对下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需要家族全体成员遵守执行。家风家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家训是家风的支撑载体,家风是家训的概括升华。打一个不太准确的比喻,家训好比是人的身体,家风好比是人的灵魂,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围绕治家处世、崇德尚礼、安身立命等方面而展开,这里边教育子女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

(二)历代古人的家风家训传承

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它最大的特点是家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整合全体成员。要使整个家族兴旺发达、久盛不衰,作为本族的引领者也非常重视对全体家族成员的管理和教育,并把多年积累起来的治家经验写成文章或著作传之后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家风家训资料,其中仅《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的“家风家训”类著作就有117种之多,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家风家训。譬如中国早期先哲思想著作《易经》中,就有古人关于家风与家训的记录,《易·家人》卦爻辞中表现的居安思危、敬仰祖先、善待家奴等思想,就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规范;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中,也保留有大量上古时期帝王的家风家训教导,可看作是家风家训的启蒙。孔子也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大家,他在《论语》中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等思想言论,常常被当做金玉良言渗透于后世的家风家训之中。那时候所流传的“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后世家庭教育的典范。在先秦典籍《国语》《战国策》中亦有不少可供教育子女的典型事例,如《国语·晋语八》中,叔向劝说韩宣子要“忧德不忧贫”的故事,通过对骄奢淫逸、贪得无厌行为的批评,宣扬崇尚德行、力戒奢侈的思想;《战国策·赵策四》中,触龙规劝赵太后将溺爱的幼子派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得救兵的故事,说明一旦让后代“无功而受禄”就会导致“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道理。这些事例中闪耀的思想光辉无不为后世的家风家训所借鉴吸取。到了两汉三国时期,家风家训已形成社会气候,杨震的“四知”和刘备给其子刘禅的遗言、诸葛亮的《诫子书》等训导则千古流传,使家风家训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南北朝至隋唐年间,家风家训逐渐趋于完备,出现了诸如《颜氏家训》《帝范》等著名的范本。到宋元明清时期,家风家训已成家族传承之本,北宋名臣范仲淹曾给子孙留下《家训百字铭》,要求子孙清廉自持、节俭戒奢,以致后世人才辈出,将近千年兴盛不衰;而另一北宋名臣司马光,为子孙写下《家范》,是历代推崇的家风家训。清代《四库全书》总撰官纪晓岚对子女有“四戒”“四宜”要求;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也著有广为流传的《曾国藩家书》,其中对家风家训、如何教育子女做了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述。

(三)传承古代的家风家训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般而言,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任何人的思想言论都会打上其所处时代的烙印。勿需讳言,古代的家风家训也跳不出时代的局限与阶级的局限,难免会鱼龙混杂、良莠并存。譬如古代的家风家训有时会宣扬封建纲常伦理,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遵守正常的社会秩序、规章制度,与父母兄弟妻子等以礼相待、平等友好相处有所不同;有时它所说的“忠”“孝”,多宣扬“愚忠” “愚孝” 与我们今天所讲的“忠于党、忠于人民”“孝敬父母”,在内在含义上亦有不同。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剔除掉其糟粕的东西,赋予其积极进步的内涵。当然古代家风家训中亦有许多超越时代超越阶级、具有普遍性的东西,譬如“尚节俭惜财用”“恤寡矜孤”“敬老怀幼”等等,这些直到今天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传承古代的家风家训这份文化遗产,我们绝不能盲目地全盘照搬,一定要像鲁迅先生所说那样,拿出眼光,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具有普遍性的、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东西来继承,用一句话概括来说,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优良家风家训对青少年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优良的家风家训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的道德精神追求,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非常重要

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孟子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3]。谚语云:“欲治其国,先治其家。”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风家训就是社会的组织规范。家风家训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准则和规范,它讲的重德崇礼、自立自强、勤劳简朴、与人为善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崇尚的道德精神追求,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着一代代家族成员。优良家风家训能否形成,关系着青少年一代能否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我们国家民族未来能否兴旺富强。从古到今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那么这个家庭就会一派正气,母贤子孝,这个家庭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如果一个个家庭都充满活力和希望,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生机勃勃,具有美好的未来、光明的前景。因此不管历史怎么发展,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优良家风家训教育必不可少。

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的问题是客观上存在道德失范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很大,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自私冷漠、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追求享受、大手大脚,丝毫不顾及父母亲挣钱的辛苦,凡此等等,若不及时制止,任其发展,必将使整个青少年群体逐渐堕落、走向邪路,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道德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与近代社会开始忽视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当前重视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很有必要。若有流传已久的优良家风家训当强调执行实施之;若尚未形成稳定的家风家训,当借鉴、学习古代的优良家风家训制定形成之。

(二)优良的家风家训是培育青少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家风家训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行为规范准则。一个家有没有好的风气,会直接影响社会的风气,家风纯才能民风正,才能有良好的社会风气。作为高度重视家庭兴旺发达的中国社会,形成稳定、优良的家风家训无疑是衡量家庭发展进步的评判标准,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什么样的家风出什么样的人,家风家训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风家训作为一种家庭教育子女的方式,千百年来无数家庭认同并遵从这种朴素的方式。优良的家风家训就是无声的教诲,惠泽于家庭每个成员,接受优良家风家训熏陶教导,子弟才能有德行,有出息,积德行善,同心合力,家业才会绵延长久,蓬勃发展。

家风家训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家是青少年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从小生活在一个具有优良家风家训熏陶引导的家庭环境中,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至关重要。优良的家风家训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长期坚持实施,可在青少年一代人中形成一种知荣辱、讲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气。培育优良的家风家训,也是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优良的家风家训总体上都是讲崇德明理、向善向上、急公好义的,它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的精神内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且更注重具体细节,更有操作性。

(三)优良的家风家训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道德和风俗习惯也处于一种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中,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让全球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信息的传播交流也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各种不健康的思想也日益侵蚀着我们青少年的认知,许多青少年会产生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的感觉。在这样的时代里,就更需要优良的家风家训给青少年提供一个正确的总则规范,教育青少年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扰,遵从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风俗习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正能量,在大是大非中有自己的辨识力。在这方面,优良的家风家训比许多教条的宣传对于青少年更有说服力,更有凝聚力。我国优良的家风家训包含着祖先几千年流传下来最朴实的道理,诸如仁爱、正义、诚信、平和、廉洁、坚韧、勤劳等理念和品行,这些正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因此,具有较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家风家训也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三、优良家风家训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

(一)优良家风家训对青少年的教育能起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

家风家训,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祖辈或父母进行口口相传,更多时候是对子弟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劝和约束,并通过一些生动、真实的故事对子弟产生警醒和提示作用。古人说“知子者莫如父”,父母最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何优点缺点,有何性格爱好、行为习惯,父母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另外父母对孩子最具有亲和力,孩子也最相信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也更方便容易些,针对性更强一些,因此由父母对孩子进行优良家风家训的教育,能起到学校和社会起不到的作用和效果。

学校教育一般是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面上的批评教育,但由于学生众多,它不可能像父母了解子女那样对所有的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它的教育方式有时难免会简单粗放一些。教师也是这样,由于精力有限,事实上他们也不可能盯住每个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社会教育一般是借助媒体舆论进行广泛性的宣传引导,提倡号召向英雄模范学习,批评鞭挞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一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两道堤坝防守不严,导致未成年人触犯法律底线,公安机关就会将其送进少管所或工读学校进行特殊管教,这是社会教育的另一功能。总之,社会教育比较笼统一些,刚性一些;没有家风家训教育那样具体柔性。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孩子生存环境中的变数越来越多,而且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功能作用也不可抹杀,但是家庭中的优良家风家训教育作为其中的初始环节,是给孩子上底色的,至关重要,切不可忽视。

(二)优良家风家训的教育熏陶,更加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做人和品质

当前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或者施教的重点是塑造和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即塑造完美人格的人。而人格是内在的东西,需依靠优良家风家训的熏陶,才能渗透到骨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重视家风家训的建设,把它看作是教育子女的重要举措。浙江郑氏家族的《郑氏规范》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后世子弟在优良的家风家训陶冶下,勤劳节俭、奉公守法、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这个大家族360多年聚族同居,跨越宋、元、明三代,173位为官者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受到三个朝代皇帝的表彰。这个大家族之所以能如此久盛不衰,可以说很大程度依赖于优良家风家训的长期教化和约束。反之,如果一个家庭家风不正,家规败坏,想要长期保持久盛不衰的局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譬如我们熟知的西晋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在荆州刺史任上以劫掠往来客商致富,后与王恺斗富,斩美人劝酒“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北宋名相寇准豪华奢侈一生,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红楼梦》中的贾家荣宁二府钟鸣鼎食、穷奢极欲,然而由于家风家训教育不力,一代不如一代,“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最终“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包括我们现代社会一些颐指气使、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别人甚至法律放在眼里、最终锒铛入狱的犯罪分子,很多有家风不正的背景。所以说,从小对子弟进行优良家风家训的教育熏陶,使其产生敬畏之心,是一个家庭安身立命、持盈保泰的根本,万不可轻慢忽视。家风家训营造着一个人的成长氛围,往往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训,就有什么样秉性的人;家庭就是一块调色板,板上调成什么样的颜色,孩子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人品。因此我们家长需要教育青少年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品,切莫急功近利、数典忘祖,最终落一个家败人亡的悲惨结局。

(三)优良的家风家训可以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优良的家风家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所有美德,不管是形成文字性质的,还是言传身教的,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追求。在青少年中开展优良的家风家训教育,就是让青少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树立正确的“三观”。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许多新东西层出不穷,旧的东西逐渐退化消亡,但是优良的家风家训不应该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因为优良家风家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华思想虽时过许多年,仍然熠熠生辉,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家庭凝聚力、对后世子弟的熏陶教育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对于传统家风家训我们并不是要搞全盘继承,我们是主张扬弃的继承,应该抛弃的,我们一定要抛弃,但万不可倒洗澡水连孩子也倒掉。

在青少年中开展优良的家风家训教育,可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回顾中国近代百年历史,我们国家从签订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到现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靠的是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次危机而能上下齐心、共同拼搏干出来的;靠的是五千年文化积累的深厚底蕴和聪明才智迸发出的大智慧和能量——这里边亦有优良家风家训发挥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近代文明是以西方为首的文明,我们在不断学习接受的过程中,难免受其影响,一部分人产生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思想,即使到了中西方差距越来越小的今天,他们仍然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拒不承认和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作用。这种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小觑,造成有些青少年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没有信心和尊重,长此以往,将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也是习总书记提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原因所在。2020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可以说是一剂非常及时的清醒剂,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可以让他们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中外对比之下,打破了许多人不切实际的幻想迷梦。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大力宣扬开展优良家风家训的教育,可以进一步引起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加强在青少年中开展对优良家风家训的教育和传承,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对新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亦关系重大,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去做。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