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研究生培养的举措探索
——以采矿工程专业为例

2020-03-03 20:03胡业林郑晓亮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采矿工程研究生专业

周 静,胡业林,郑晓亮

(1.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工科研究生是我国未来各行业部门的精英人才.近几年受能源结构调整、去产能和经济形势新常态的直接影响,工科研究生招生就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较以前相比无论是就业数量还是质量,均出现明显下降.以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矿工程专业为例,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生招生人数从2012年54人,2013年61,2014年40人,2015年14人,2016年10人,2017年11人,到2018年仅招到6人;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生在煤炭行业的就业人数2014年33人、2015年17人、2016年6人、2017年5人、2018年仅2人.招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我国前期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急速下滑,煤矿企业亏损巨大,导致煤矿企业停业停产甚至破产,在大量裁员的情况下不可能再招聘进人,这就直接影响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毕业生就不了业,导致招生难;二是煤炭业经济效益下滑也造成了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招生人数大幅减少,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就减少了许多;三是很多本科生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没有信心,选择了放弃继续深造或报考其他专业.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国家能源安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的采矿专业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从2013年的416 943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8年的462 000万吨标准煤.消费速度明显加快.从具体能源看,天然气的比重从5.3%上升到8%,一次电力及其它能源消费比重从10.2%升到12.7%.受到去产能等政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主力能源—煤炭消费开始下降,从 67.4%降至59%. 但煤炭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主体能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改变,并继续担负着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1].

如何破解招生难和就业难的问题,不仅要在招生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政策上吸引人才,而且要提高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出口”打下前提基础,形成良性循环,“进口”自然不成问题.如何提高培养质量,需要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安徽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1 加强专业引导,稳定专业思想

增强煤炭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定期对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同时举办名人名家讲坛,邀请同行业或兄弟高校的专家、教授、博导、院士等来讲学,让研究生开阔眼界,追求更高学术境界,坚定专业信心,稳定专业思想.

及时更新专业教材,优先科学选用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了解和掌握现代智能采矿知识,给研究生讲授最前沿的学科理论;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组建团队编写教材,积极谋划申请编写《煤与瓦斯共采》《智能精准开采》《采矿学》《矿井火灾》等国家级、省级或国家行业协会规划教材,既巩固和提升了自身专业理论,又加强了专业引导和拓宽了研究生的知识视野.

2 紧跟时代发展,微调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专业介绍、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严肃性,不可随意更改;但是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在提高、知识在更新,尤其是当下处于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问题更复杂,如果培养方案多年不更新,就会被淘汰出局.在保持培养方案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采用动态微调,舍弃相对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加新需求、新理论、新应用等内容课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如果教材跟不上,就组织专家教授自己编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的持续开发,部分矿井已到达其生命周期,面临关闭或废弃.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煤炭去产能政策,促使一批资源枯竭及落后产能矿井和露天矿坑加快关闭,形成大量的关闭/废弃矿井[2],关闭-废弃的矿井中,仍存有大量的有用资源;针对如何提高这类矿井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我们增加了“关闭/废弃矿井资源精准开发”方面的课程“特殊开采理论与技术”“煤及伴生资源开采”和研究内容;获批了“安徽省煤矿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工程实验室”,为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建立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3 拓宽知识视野,鼓励学科交叉

学科交叉逐渐形成一批交叉学科,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互相交叉、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科学进步,科学上的新理论、新发明、新技术,经常出现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交叉学科研究在推动科技变革和创新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应具备跨学科的合作能力和服务于整体的合作精神.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煤矿智能化开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想推动煤矿开采技术不断进步,使得煤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人才、技术密集型,就要加速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开采,以此使得煤矿企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执行)是智能化开采的三要素.智能开采区别于一般自动化开采的显著特点是设备具有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功能,具备自感知、自控制、自修正的能力.具备这样能力的智能化综采系统才能充分地响应生产环境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开采,实现有限条件下的无人开采目标[3].智能化开采融合了控制技术、信息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采掘工艺等学科内容,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创新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开设了“矿山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矿山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等课程并鼓励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选修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课程,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4 抓住导师作用,一对一培养

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莫过于导师了.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是一对一的指导,是最了解研究生的,对他们进行的是真正的“因材施教”[4],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因此,要抓住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优良的学风、探索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来感染和熏陶研究生,培养出优秀的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

导师对研究生在学业上的指导和培养是“教书”的职责[5],不仅对研究生在学科领域上的知识引导,还要培养他们优良的学风、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对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业指导:一是让研究生提前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了解采矿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尽早进入课题研究,尽早进入实验室,学会学习和做实验,为将来自己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做好选题、方向、内容等打下基础;二是坚持定期报告制度,即定期召开导师所带研究生的学习报告会,逐个汇报自己近期的学习内容及成果,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既是督导也是学习.三是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拓展视野,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了《能源与安全学院研究生学术会议参会资助管理办法》,旨在开阔学术视野,锻炼综合能力[6].四是协同煤矿企业设立研究生创新奖学金,奖励在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或其它重大科技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促进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5 结合“一带一路”,培养国际化人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尤其在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本土企业与国际同行间的竞争、合作将更加密切[7].“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煤炭企业开发国外煤炭资源.我国在采煤工艺技术、煤矿设备制造、煤炭综合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是“一带一路”沿线煤炭资源丰富的中亚国家,我国煤炭企业可以走出国门,开发国外的煤炭资源,这就亟须大量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外语的国际化工科复合型人才.

因此,一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17年我院采矿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比例为87%,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与国外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最新研究成果,形成良好学风;二是通过与国外大学交换学生,让学生走出国门,感受国外大学与我们不同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研究;三是组织本土学生与在我校的外国留学生开展座谈会、学术交流会、联谊会等活动,创造本校学生与留学生交流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相互了解,互相学习,互相促进[8].

6 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汇聚人才

2018年学院制定了《能源与安全学院本科生考研奖励办法(暂行)》,鼓励、吸引本院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取本院硕士研究生.2019年推免研究生11人,其中留本校攻读7人;在2017级学生中选拔了9人本硕博连读生;制作全方位反映学校及学院实力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册和研究生招生的微信推文,积极鼓励博导教授走出去,面对面解读招生政策,赴12个煤炭高校进行广泛宣传,2019年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率比2018年增长了96.97%.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有70余年专业建设积淀,34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肩负着培养采矿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能源与安全学院对采矿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在传统学科优势基础上,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培养学生地质、采矿、机械、电气等多学科全面发展的能力,探索培养基础宽、素质高、能力强的绿色煤炭资源开采复合型人才,走出了自己的路.

猜你喜欢
采矿工程研究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