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技能竞赛选手心理调适与辅导研究

2020-03-03 01:28杨靖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5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技能竞赛高职院校

摘要:技能竞赛是检验高职学生学习成果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手段,但竞赛中学生心理因素的波动往往会作用于选手的临场发挥和最终竞赛排名。本文从分析高职技能竞赛选手的心理活动入手,形成高职技能竞赛的心理调适和辅导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调适;技能竞赛

中图分类号:TN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空白

引言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和提高学生技能的措施,可有效检验高职教学的教育成果[1]。研究发现,参赛选手的心理因素是影响选手竞赛发挥和最终竞赛结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应通过相应的心理调适与辅导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获得理想的竞赛成绩。

一、各时期竞赛选手心理分类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是一项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活动,受团队合作、考题难易、比赛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参赛选手的心理都会受到影响,根据影响规律可将竞赛选手不同时期的心理进行分类。

1.入选竞赛兴奋期。高职竞赛选手一旦进入竞赛名单,肩负代表学校参赛的荣誉感,此时会渴望能力的提高,渴望为学校争光,心理上会有莫名的兴奋感。

2.成绩提升优越期。由于经过竞赛训练能力的提升,不断的完成建模、方案策划、修复设备、完成产品加工等任务,使内心获得极大的满足了感,此时会有一种优越的心理。

3.竞赛备战稳定期。高职竞赛经历了初期的兴奋,对备战作息、竞赛规则、周围同伴及教练都已比较熟悉,已经能够按部就班的完成训练任务,此时备战心理趋向平稳。

4.竞赛临近焦虑期。随着竞赛日期的日渐临近,竞赛选手的身心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期难免会有疲劳感,常常会在精神上开小差,从而无法完成正常的训练任务,心理会产生焦虑感。

5.竞赛过程紧张期。技能竞赛过程中,选手难免会产生心理的紧张,在生理上会产生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精力不集中、思维缓慢的现象,心理的紧张会引起行动的迟缓和僵硬,造成无法按正常水平发挥。

6.赛后懊悔期。竞赛选手会因为获胜而喜悦,还会因失败而懊悔。尤其发生了竞赛过程失误、队友配合不默契或其他外部原因等,造成预期目标无法实现,心理上会有一种失落感。

由于竞赛选手个人差异和外因影响,以上各时期竞赛选手心理分类的界定和表现可能存在差异,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竞赛选手在不同竞赛阶段表现出来的心理变化都属正常表象,都是针对尾部环境变化所折射出的真实反应。

二、竞赛选手心理调适与辅导对策

(一)完善选手心理训练体系

1.竞赛体系科学化。高职技能竞赛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只有完善包括赛会组织和设计、人员选拔和训练、奖励、后勤和安全保障等每个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竞赛效果[2]。从高职院校级别竞赛体系着手,逐步形成省级、国家级竞赛体系,每级技能竞赛构建相应竞赛平台,避免因竞赛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参赛人员心理干扰。

2.引导竞赛价值观。针对技能竞赛存在很多高职院校单纯注重赛事结果,而忽视了人员技能、心理素质提升和竞赛过程的定向,甚至将结果与考核挂钩,这种做法往往会对选手的正常发挥起到干预。针对选手的日常训练,除了技能方面,还应强化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适应比赛气氛、专注比赛的能力,不应过分关注比赛胜负,应注重享受自身技能和心理成熟度提升的过程。

3.强化心理训练。竞赛的心理训练是有针对性的通过特定的方式方法对参赛人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进行影响作用的过程,已达到使选手具备适应比赛和训练的心理特质,能够自我调控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目的[3]。训练中要秉承持续性、针对性、渐进性、超负荷、全面性的心理训练原则,注重竞赛氛围、内容、时间等真实竞赛环节的模拟,既可以检验技术水平,也有助于提升竞赛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

(二)注重选手心理辅导

1.三位一体化心理辅导。形成学校、指导老师和辅导老师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做好竞赛的组织工作,指导教师做好竞赛的培训,辅导员做好竞赛协助和保障的同时,要共同执行学员的心理辅导,形成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机制。形成培训、测验、调整、跟踪的系统心理辅导机制,增加技能竞赛信息交流、统计选手心理变化数据,面对学员异常心理变化形成针对心理辅导,有目的的开导选手,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2.组建心理辅导团队。为了全方位的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应组建由校领导、辅导员、指导教师和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辅导团队。由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主要心理辅导,心理专家負责辅助指导的模式,同时抓好技能提升和心理辅导工作。

(三)提升选手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1.训练选手竞赛适应性。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应在观念上做好竞赛的心理准备,对竞赛的时长、赛制、技术要求要研究透彻,有针对性的进行模拟训练,提升相关专业技能,查缺补漏。准确定位个体在团队中的角色,加强参赛团队的分工配合。

2.提高选手的抗逆境的能力。赛前要充分考虑到竞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困难,模拟竞赛中可能发生的逆境情景,通过逆境训练提高选手的逆境抗压能力,正确对待竞赛中的逆境,指导学员面对逆境的正确处理办法,保持竞赛中的良好心态。

3.引导选手情感控制。选手情感控制的目的就是指导选手的情感导向,通过合适的方式使其对相关组织单位、指导教师、团队成员产生正面的情感反应,对竞赛训练和竞赛发挥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形成积极的心理激励和暗示。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高职技能竞赛选手的心理活动,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对高职技能竞赛选手的心理进行调试和辅导干预,以提高选手适应竞赛场景及逆境抗压能力,有助于竞赛中充分发挥自身和团队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洪英.关于优秀运动员比赛心理定向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2015,(27)

[2]张莉娟.浅谈机械加工技能比赛选手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J]职业,2014,(8).

[3]姚莉.浅谈心理咨询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1):60-62.

杨靖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技能竞赛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