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自行入院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04 07:20吴红兰湛薇张永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梗成功率入院

吴红兰 湛薇 张永忠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为急诊科急危重症的常见类型,发病急,病死率高,影响人们的健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治疗技术,有效改善预后[1-2],但该技术对时间窗要求严格,黄金救治时限为120 min内,每延迟30 min,病死率也相应增加[3-4],尽可能缩短该类患者急救耗时,提高抢救成功率是该单病种护理创优的核心目标。经救护车转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已获得较好院前急救处置,且因诊断明确可于入院后立即启动急诊PCI干预,但对于部分自行入院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则需护理人员进行初步的评估判断等方能获得下一步处理,所以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行为和能力与流程等是决定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自行入院患者救治是否及时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自行入院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自行入院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24±10.59)岁;发病至入院治疗平均时间为60.22(27.14)min。观察组中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15±10.07)岁;发病至入院求治时间为62.15(26.33)min。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治疗平均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流程干预。于患者入院后进行评估分诊处理,遵嘱执行给氧、ECG、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及给药、急诊术前准备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即主动候诊、快速评估、一限三定、无缝转送,具体如下:(1)主动候诊。分诊护士在抢救室分诊台随时待命,以便患者能尽快准确就医,重症患者应立即启动急危重症抢救流程,胸痛患者优先安排就诊。(2)快速评估。分诊护理人员在患者到达后的第一时间内迅速完成病情现状分析、评估、判断,依据患者病史(冠心病史)、症状(是否大汗状态、是否心前区存在压榨性剧痛等)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初步印象,迅速做出反应并将其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抢救医护人员快速到位启动急救服务。(3)一限三定。 “一限”指限时服务。30 s内给氧,2 min内完成心电监护有效连接,5 min内导心电图出图,8 min内双通道静脉建立并采集相应血标本送检;诊断明确后,3 min内完成阿斯匹林(0.3 g)、氯吡格雷(0.3 g)、阿托伐他汀钙(40 mg)三药碾碎口服,剧痛者在医嘱下达2 min内进行哌替啶肌内注射、吗啡静脉注射,3 min内完成急诊PCI团队通知,团队人员于接到通知后15 min内到位,20 min内完成术前护理准备与转送准备。“三定”是指定人、定责与定位。由抢救护士两名以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方式协同完成急救护理任务,各抢救仪器、设施设备定点放置以快速有效满足急救所需。(4)无缝转送。取得家属的手术书面知情同意书后,急救护士立即协同急救医师携带患者病历资料,于严密监测下安全护送至介入室,依据急救交接单快速而详尽地与介入室医护团队面对面完成患者病情现状、生命体征现状、用药信息等的无缝隙交接。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急诊患者干预后的分诊评估时间、ECG时间、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急救总耗时、DTB球囊首扩时间,上述各时间指标均以患者入急诊科时间为起点开始计算[7]。(2)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抢救成功例数,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时间评价指标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时间评价指标比较[M(QR),min]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成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成功率比较(例)

3 讨 论

早期快速有效心肌再灌注是濒死心肌获得成功挽救的关键措施,故急性心梗后2 h特别是1 h内被视为再灌注的黄金时间,通过救护车入院的患者可于院前急救环节获得初步处理,入院后可快速进入急诊PCI程序,为其心肌获早期再灌注赢得黄金机会,而自行入院急性心梗患者到达急诊科后,还需经历初步评估-检查明确诊断-紧急救治-必要术前准备等过程,方能进入急诊PCI环节。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做为患者的第一接触者与诊疗措施关键执行者,必须提供主动及时、快速有效、周密到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方能尽快推动患者步入急诊PCI进程。在常规护理模式中,面对自行入院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护理人员仍习惯于遵从医嘱提供服务的被动滞后模式,难以为患者有效争取急救时间。本研究采用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对ST段抬高急性心梗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从护理创优角度出发,以简短明确的十六字诀为指引,强化护理人员缩短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救治时间观念,在接到急救铃声后主动迎接患者就诊,快速评估获得急性心肌梗死初步印象及时开启急救活动,“一限三定”促成护士严格遵照救治角色职责争分夺秒施护的高效行为,无缝转送维护高危患者转运交接的安全高效性,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各救治环节间的不必要时间消耗,使救治流程顺畅紧凑且周密周到,安全性与效率性兼顾,大大缩短了急性ST抬高型心梗自行入院者获确诊时间与急诊停留时间,为其赢取尽早PCI干预奠定时间基础。观察组急性ST抬高型心梗自行入院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时间评价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急性心梗病例发病的急骤性与进展的复杂性致其病情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特征,争分夺秒的有效救治行为成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8]。观察组干预后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可提高急性ST抬高型心梗自行入院患者抢救成功率。这是因为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以精炼达意的行为短语指引急救护士科学急救行为方向,以涵盖关键质量标准的字诀规范急救行为内容,以量化的急救行为耗时指标提升时效意识,保证自行入院的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自到达急诊科后就快速进入高效、周密、全面、流畅的诊疗抢救过程,剔除各类非必要救治时间浪费,在安全有效前提下合理压缩各类必要性救治活动耗时,尽最大可能缩短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快速推动患者步入急诊PCI环节以实现对濒死心肌的最大挽救率。

综上所述,基于十六字诀的优质护理,可优化ST抬高型心梗患者干预后各项时间评价指标,提高护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梗成功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心梗发作前有哪些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