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物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03-04 01:03李维萍魏宁康赖专华
贵州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因安全事件检验科

李维萍 魏宁康 赖专华

(1.宝鸡市千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陕西 宝鸡 721100;2.安康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陕西 安康 725000;3.陕西省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陕西 宝鸡 721000)

广义上的生物安全指人类在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给人类造成的健康及自然环境方面的危险进行防范。生物安全防护主要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人员感染[1-2]。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发生的生物安全不良事件,按照主要因素(直接因素)和次要因素(间接因素)分析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以期降低生物安全不良事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共发生生物安全事件11起。对此阶段的情况(面积、布局、环境质量自检情况、年检情况、年承担样品检验量等)、人员情况(人数、专业背景、人员培训情况、操作规范性等)、设备设施情况(正常运行率、检修记录、设备大修、常规维护等)、管理制度(制度增减完善情况)、试验用耗材采购规范情况及入库自检质量情况等。上述数据分类整理,作为生物安全不良事件原因调查的基础资料。

1.2方法 分析符合生物安全事件的所有档案的事件原因调查情况,若档案记载不完善应调取其它相关科室资料进行佐证分析,确保每一起生物安全事件均能明确事件主因、次因。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总结事件发生中人、机、料、法、环存在的问题,根据事件发生原因探讨应对措施。

1.3生物安全不良事件判断标准 我院质量控制部门制定的生物安全不良事件标准:在进行微生物相关的检验过程中发生的患者取样时感染、样品传递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检验人员感染、安全柜设施故障导致病原微生物环境感染、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环境、医护人员或患者的感染等。上述感染均有明确的病原菌检验结果。

2 结 果

2.1生物安全不良事件涉及病原菌及医患情况 3年期间共发生生物安全事件11例,涉及病原菌以一类病原菌为主共3例(27.27%),涉及二类病原菌2例(18.18%),三类病原菌6例(54.55%)。感染患者3例(27.27%),感染医护人员感染7例(63.63%),污染环境1例(9.09%)。

2.2生物安全不良事件主因及次因分析 11起生物安全事件中主因构成情况:人员4例(36.36%)、机器设备设施2例(18.18%)、设计分区不合理3例(27.27%)、制度不严密2例(18.18%)。事件次因构成:人员7例(63.63)、分区不合理2例(18.18%)、设备2例(18.18%)。人员在事件主因及次因中均为主要导致生物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生物安全防护是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3]。按照微生物学特性及感染的主要途径,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因素从5个方面(人、机、料、法、环)进行分析、制定规范及可操作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微生物的感染[4-5]。本文结果显示,3年间的生物安全不良事件多大11起,说明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尚未出现严重的病原菌类型。感染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了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污染。其中医护人员作为感染主体占比最大。分析生物安全防护不良事件的主因和次要因素,均为人员问题占比最大,说明人员是生物安全防护中最大的风险。其次为设备、环境自身缺陷,管理脱节等因素。

针对上述生物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总结针对性的处理措施:(1)强化操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考核;(2)完善环境布局;(3)强化检验室菌株管理;(4)加强设备器械管理;(5)做好检验室废弃物处理;(6)强化检验室环境监测;(7)加强操作规范监督力度。质控部门加强检验室行为规范、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并与其奖惩怪挂钩,提升其规范操作意识,降低生物安全防护风险。

综上所述,人员是生物安全防护不良事件中最大的原因。合理配置人员数量、微生物基础知识考核、上岗前考核、规范操作考核及配套的奖惩制度执行利于降低生物安全风险,提高防护质量,提高安全,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安全的保障。

猜你喜欢
主因安全事件检验科
淮安市加强安全事件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小区管理为何容易陷入“纷争”——手段陈旧是主因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主因与内部防控策略
论影响档案文化建设的主因及对策
近期农产品价格下降 商务部:供应增加是主因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