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互联网平台”,建构个性化的家庭作业

2020-03-04 07:32王志华徐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个性化作业小学数学

王志华 徐红

摘  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加上互联网以及各种软件,组成了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作业互联网平台。借助于“辅助平台”“网络搜题”“作业平台”“相关软件”等,可以建构数学作业“理解区”“辅导区”“实践区”和“评价区”。借助互联网平台作业设计、布置,可以让作业充分发挥独特的育人功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联网平台;个性化作业

置身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大潮让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作业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也变得越来越有个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加上互联网以及各种软件,组成了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作业实践平台。借助这样的一个平台,作业真正成为“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学生的礼物”。学生的作业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立体化,从而充分彰显出学生解决问题的精彩。

■一、借助“辅助平台”,建构作业“理解区”

当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一些辅助学生的作业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比如“智学网”“一师一优课网”“名师空中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网”“慧学南通”“教学新时空”等。通过这些辅助平台,教师可以布置充满个性化的作业,比如让学生观看微视频,比如让学生学习经典名家的课堂教学等。通过这样的一种辅助平台,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由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空,学生对其他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探讨是肤浅的。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向纵深推进,笔者找到“慧学南通”中的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的网络地址复制下来,让学生课后进行观摩,这是一种新型的数学作业。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总是以纸笔的形式、问答的形式展开,这样的作业让学生生厌、生恶。微课观摩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催生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观摩微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等展开网络互动,将自己的观摩感悟、观摩感想等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一个深度探讨的平台。网络辅助平台,让学生展开了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学”。学生认识到,梯形不仅可以运用倍拼法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而且可以运用剪拼法转化为长方形,还可以运用分割法转化成三角形等。多种方法的观摩、思考、探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辅助性平台,建构了数学作业的“理解区”。置身于辅助性平台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深水区迈进。辅助性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学习场域和有意义的学习服务。

■二、借助“网络搜题”,建构作业“辅导区”

小学数学不同于语文等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遭遇一些难题,这些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容易成为完成作业的阻力、阻碍。为了有效地化解学生作业里的障碍,提升学生做作业的信心,笔者向学生家长推荐了诸多的搜题软件,如“作业帮”“搜题”“小猿搜题”“阿凡题”等。借助网络搜题软件,家长能判断自己孩子作业的对错,对孩子的作业错误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对于一般的问题,学生能用线段图表征出题意,同时能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思考。但在一次家庭作业中,有这样一道习题难住了学生,也难住了部分家长。问题是:学生问老师,“您今年多大?”老师说,“我是你这么大的时候,你才1岁,当你到我这么大年龄时,我已经39岁了!”老师今年多大年龄?学生今年多大年龄?面对这样的比较抽象的问题,许多家长容易采用初中的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方程是四年级学生未曾学习的知识。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如何让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业辅导?借助各种搜题软件,能让问题用线段图进行有效表征,能让问题得到有效分析,进而能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些搜题软件,不仅有文字的详细讲解,而且还有精彩的讲解视频。通过搜题软件,家长不仅能判断学生数学作业的对错,而且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更为有效地完成作业。

当然,在使用搜题软件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建立一道“防护墙”,要警惕学生不思而获,不能让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惰性。搜题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当掌握在家长手中,这就需要控制好学习硬件,比如电脑、手机等。这里,笔者认为,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要适度监控,同时要注意培育学生作业的自觉性。

■三、借助“作业平台”,建构作业“实践区”

在网络时代,作业的布置已然超越了传统的口头布置、纸笔布置等形式,转而可以形成信息化作业布置。相较于口头布置、纸笔布置等形式,电子作业的布置更能让数学作业内容丰富,让作业布置形式灵动、时间节点精准,让作业布置形成一种家长、学生都知晓的作业时间样态。

比如我们用“和教育”电子作业平台布置作业,间或用“微信”“QQ群”等布置作业,从而有效地建构起学生作业的实践区。学生离校的时候,可以采用口头、纸笔布置的形式,学生到家后,可以运用电子平台提醒学生、提醒家长,从而让学生的作业及时有效。不仅如此,作业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将作业的实时状态上传,从而形成学生“真作业”的作业样态。比如教学《因数和倍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部分内容,由于概念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因而适度的理解性识记是必要的。为了让“读概念”“记概念”“背概念”这样的“软作业”落到实处,笔者让学生在家长的监护下拍摄背诵视频,将数学教材背对自己举起来,面向摄像头。如此,我们通过微视频就能清晰地看到学生背诵数学概念的实景、样态。学生不可以弄虚作假,其作业不带半点“水分”。作业平台,有效地建构起学生作业的“实践区”,让学生的作业样态置于学生公众眼光的审视之下,让作业在全体师生面前得到展示,也让作业得到全体师生的评价。如此,学生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完成数学家庭“软作业”。

在运用“作业平台”进行作业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枯燥的作业形式变成游戏形式,从而增强作业的乐趣性、可感性。作业成为吸引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载体、媒介。

■四、借助“相关软件”,建构作业“评价区”

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深度加工,离不开学生作业的反馈、评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信、QQ等聊天软件以及一些扫码软件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互评、师评、家长评价等。这样的一种评价,形成了一种虚拟在场状态。这样的一种虚拟在场状态,较之于面对面的在场评价,更具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心理自由感,更充满一种人文、人性的关怀。通过评价,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作业错误倾向,让学生的作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比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在“和教育”上用扫码的方式设置了一种类似于小测试的作业,学生扫二维码进群,填写姓名、年级、班级、学号等信息,完成作业。作业基本上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当学生在做完这一系列作业之后,作业软件会自动给出一个评价。应该说,这个评价是全面的,不仅告诉学生一共对了几题、错了几题,而且告诉学生是哪几题对的、哪几题错的。此外,学生还看到软件给出的错题分析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这样的一种作业方式,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一种自动化、智能化、自主化的作业样态。学生在完成一遍作业之后,还可以及时巩固,借助另一个手机号再尝试做一遍作业。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的过程中还会有时间的记录。如此,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作业的反馈情况,而且能认识到自己解决作业的灵活程度、敏锐程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力提升的有效载体。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丰富了学生作业的内容、形式,给学生数学学习提供了便利,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创新、富有个性成为一种可能。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作業设计、布置,发挥了互联网作业的独特育人功效。通过作业,不仅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增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学生的作业也得到了方便、快捷的反馈,学生做作业逐渐从被动转向主动。运用互联网,学生勇于探索数学的“未知地带”!

猜你喜欢
互联网平台个性化作业小学数学
互联网平台下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技巧探微
基于协同融合的医院信息系统互联网平台应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全球霸权
高中英语阅读及个性化作业的尝试以及相关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