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顶管下穿东深供水渠的安全影响分析

2020-03-07 14:53陈小丹邓义钊林治平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渠顶管数值

陈小丹,马 勇,邓义钊,林治平

(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5;2.广东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5)

东深供水工程是向香港、深圳以及沿线城镇提供东江原水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跨越东莞、深圳两市,工程级别为Ⅰ级工程。为确保东深供水工程运行安全和水质保护,工程沿线划分了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因东深供水工程具有跨度大、建筑物种类多、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当沿途拟建的其他工程处于其管理或保护范围内时,需通过严格和科学的评估后方可实施。

本文以东莞市某污水管顶管下穿东深供水渠的建设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Peck法沉降槽理论两种分析方法,对污水管顶管下穿时的东深供水渠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以期指导本工程实施。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东莞市飞达路与东深供水渠的交界处,拟建污水管斜下穿现状东深供水渠,平面交叉角约54°,平面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污水管道为D820 mm×12 mm钢管,共分两条(下称左、右顶管) ,两管道中心距为2.0 m。顶管机采用泥水平衡形式,机头直径为836 mm,穿越管道长约75 m。工作井为6 m×4 m,井壁厚0.5 m,井顶地面高程为7.97 m,井底高程为-2.17 m,井壁结构距东深供水渠结构最近距离为14.69 m; 接收井为4 m×4 m,井壁厚为0.5 m,井顶地面高程为8.45 m,井底高程为-2.37 m,井壁结构距东深供水渠结构最近距离为13.82 m。工作井和接收井均采用沉井法施工。东深供水渠渠底及护坡均采用0.15 m厚的素砼进行硬化,两侧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渠底高程为3.00 m,穿越钢管顶面高程为-0.73 m,管顶与渠道底净空距离3.73 m。污水管和东深供水渠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场地自上而下地层分别为素填土、黏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土、中粗砂,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2 数值模拟分析变形

采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长度为128 m(包络东深供水渠的保护范围),宽度为100 m,高度为25 m,位移边界为模型四周及底部均约束相应的法向位移。

岩土层采用修正摩尔库仑模型,三维实体单元;沉井结构、顶管钢管采用线弹性模型,二维板单元。

顶管顶进模拟中,在掌子面通过施加相应的静止土压力近似模拟泥水平衡作用力,在钢管外侧面施加相应的摩擦力近似模拟土体对钢管的摩阻力。

施工模拟工况为: 工作井(工况1)→接收井(工况2)→左顶管(工况3)→右顶管(工况4)(如图4所示),各工况细分为若干工序。其中顶管按每管节3.0 m顶进,顶管顶进时,通过钝化相应管节处的土体模拟开挖过程,同时把挖去土体处的管节及其摩阻力和掌子面的压力激活,然后求解计算。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施工结束,即可模拟整个顶管施工过程。本次模拟考虑地层损失效应,顶管机半径和管道半径之差为地层损失厚度范围(8 mm厚),对该范围内的土体采用较小的模量(1 kPa)进行等效模拟。

统计各工况下东深供水渠的沉降结果,绘制其位移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由此可见,在工作井和接收井施工期间,东深渠水渠基本不受影响,随着左右顶管先后推进,东深渠水渠沉降明显增大,且在顶管全部完成后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3.05 mm,对应的竖向位移云图示意如图6所示

参考《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 246 2008)中“顶管造成的地面沉陷不应造成道路开裂,公路沉陷量小于或等于20 mm”条款,考虑东深供水渠的重要性,渠道沉降变形的控制值取为10 mm,因此,东深供水渠的计算沉降值可满足要求。

3 Peck法沉降槽理论分析变形

Peck法的沉降槽理论在预测管道或隧道的沉降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如文献[1-5]。本工程根据该理论,对顶管穿越后的渠道底部变形进行预测。

Peck提出的地面沉降槽理论是假定施工在不排水情况下发生,所以地面沉降槽的体积等于地层损失的体积,地面沉降可视土质情况、覆土深度、顶管机类型、操作水平等因素而不同。以双线间距的中心点为x原点,双线管道的地面沉降横向分布公式如下[6]:

(1)

(2)

(3)

(4)

式中s(x)为计算位置处的地面沉降;smax1,smax2分别为左、右管道轴线上方的最大地面沉降量;Vs1,Vs2分别为左、右管道单位长度地层损失量;D1为扩孔后的直径,即顶管机直径;D2为管道直径;i1、i2分别为左、右管道沉降槽宽度系数;H为管道中心距离地面的覆土厚度;L为左右顶管的中心距离;Φ为土体的内摩擦角。

本工程中D1=0.836 m,D2=0.820 m,Φ=32°,H=3.73 m,L=2.0 m,通过上述公式计算东深供水渠的沉降最大值为5.77 mm,发生在两管道间距中心处,因此,可满足10 mm的控制值要求。

4 计算结果及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数值模拟和Peck沉降槽理论计算得出的东深供水渠的最大沉降值分别3.05 mm和5.77 mm,数值模拟得出的东深供水渠的沉降值比Peck法沉降槽理论结果偏小。

根据目前沉降监测资料,东深供水渠的最大沉降值为7.58 mm,与Peck沉降槽理论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5 结语

1) 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考虑东深供水渠的重要性,东深供水渠的沉降变形控制值取10 mm。

2)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污水管顶管的工作井和接收井施工期间,东深渠水渠基本不受影响,随着左右两根顶管先后推进,东深供水渠的沉降值明显增大,在顶管全部完工后达到最大值,为3.05 mm<10 mm控制值。

3) 采用Peck法的沉降槽理论计算东深渠水渠的沉降值为5.77 mm<10 mm控制值。

4) 数值模拟得出的东深供水渠的沉降值比Peck法沉降槽理论结果偏小,且现场监测结果与Peck法结果较为接近,均可满足东深供水渠的位移限值要求,因此,可认为污水管顶管施工对东深供水渠的影响是可控的。

猜你喜欢
水渠顶管数值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顶管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我的乐园
球墨铸铁顶管喷敷工艺探讨
最重的工作
国内首例深覆土沙漠顶管工程应用青龙管业DN3000mm顶管
带凹腔支板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