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2020-03-08 14:27文飞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价值观大学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将红船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既能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奋斗、乐于奉献,又能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红船精神;大学生;价值观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他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并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凝练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红船精神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内在价值追求,是党的历史上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和价值理念的典型,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与契合性。弘扬红船精神,既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三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大肆侵略中国,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广大底层人民也遭受着外国侵略势力、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过着食不果腹的凄惨生活。直到1921年,一批仁人志士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一起,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在浙江嘉兴的红船上宣布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反帝反封建的舞台中央。在这一路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正是因为这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为拥有9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才能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红船精神是一面旗帜,是党的理想信念的结晶,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鲜血与智慧,将红船精神融进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党的过去和现在,让大学生学习先辈们救亡图存的革命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

(二)有利于大学生弘扬不畏艰难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实质上是一种从零到一的创新进取精神,其本身就具有革新性、引领性特点。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都以失败告终。然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强。反观当下,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深水区,也同样呼唤着大学生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无畏感,创新、创业。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希望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红船精神注入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必然会产生生生不息的活力。

(三)有利于大学生弘扬志存高远的奋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初创期,还是在生死攸关的发展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秉承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发出的呐喊正是无数投身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最真实写照。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陈望道忍受着凄寒在破陋不堪的柴屋中翻译《共产党宣言》,由于专心致志译书,误把墨汁当糖吃。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很难感受和理解艰苦的生活,并且他们也热衷于带有显著娱乐化倾向的网络生活,更注重物质享受。可见,红船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精神文化上的不足。

(四)有利于大学生弘扬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底色。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奉献鲜明地写在自身的旗帜上,无论是历经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还是建设阶段,亦或改革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一类群体,更应该作为奉献精神的表率。尤其是以红船精神为背景,鼓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抑制精致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的产生,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渗透

当前“00后”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但缺乏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容易成为各种势力互相争夺、渗透的群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6号文件中提到:“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2)西方国家针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文化渗透具有隐蔽性、迷惑性特点,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倾向。例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西化”、“分化”策略,向中国大学生传递西方普世的价值观念与政治文化,展现资本主义制度美好的一面,让他们充满对西方社会的憧憬与认同,使他们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代言人。在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下,大部分学生分不清楚正常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且只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假象,却看不到表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动摇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失衡

從根本上说,人文素质教育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其实质也就是人性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的内在品质。具体来说就是塑造具有优良人文素养、和谐社会理念、追求中国精神、拥有全球意识的全面型人才。但反观当下,社会的畸形需求,工业化时代的传统教育模式,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而缺乏人文素质教育。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凸显,而人文素养匮乏。同时,部分高校也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提升就业率,以工具化、实用性专业为主导,不顾师资力量、不顾学生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盲目跟风上马热门专业,进而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人才培养规划。另外,受到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们盲目追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比较明显,道德观念淡薄、金钱观念浓厚,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能力差,甚至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和理想信念滑坡。而部分大学教师也有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贪图安逸享乐的倾向,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敷衍教学,缺乏对学生的真挚关怀,教书育人的观念淡薄。

(三)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多是网络的原著民,他们成长在充裕的物质条件下,对网络、电脑、手机的使用依赖性强,使用频率高,对新生事物和新颖的生活方式更易于接受,具有鲜明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与此同时,受到良莠不全的网络信息的影响,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不断消解和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要用鲜明的故事、明确的价值符号去引领学生、感染学生。而红船精神是党的精神命脉、精神财富,焕发着时代的光芒,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故事,用红船精神守好网络阵地,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另外,网络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模式。网络文化是虚拟和现实的交互,时时刻刻的浸润着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大学生深深置身于功能强大、信息庞杂、充满诱惑的网络文化场域。这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在网络的冲击下不断变形、重塑,而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信念,将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三、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一)紅船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材的主阵地,课堂是与学生直接互动的主窗口。将红船精神引入课堂、引进高校能极大地增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对红船文化的兴趣。具体来说,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红船精神有机地穿插进相关章节,通过“讲故事+讲哲理”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红船精神的内涵真正地进入他们的头脑中,变成他们能够认可和践行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务必先使各专业课程的教师理解和认同“红船精神”的内涵以及背后的具体故事,倡导各个教师以通俗化、大众化但又不失哲理的方式将红船精神融入专业的课程教学,从而提升专业课程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二)红船精神进入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第二课堂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托,以学生会、社团、课余小组为形式,让学生从被动的第一课堂的一教一学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主动的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抓好第二课堂建设,发挥第二课堂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半功倍。因此,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组织或个人举办各种与红船精神相关的座谈会、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诵比赛、演讲活动等等,并以各基层学院为单位组织优秀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红船旧址观摩学习。

(三)强化校园媒体宣传

校园媒体是高校的喉舌,是大学生了解校园文化、感受校园氛围的重要渠道,是增强大学生精神认同、情感归属的主要传播载体。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校园媒体要以红船精神为文化基础,以互联网、手机等工具为重要依托,根据不同媒体的性质和特点实行差异化传播。例如高校团委可以开通专门传播红船精神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账号,并以拟人化的人物形象与大学生进行线上的沟通交流。之所以选择这三个线上平台,主要是因为它们受众广,并且可以用图、文、视频的形式直观精准地传播内容。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杂志等载体的作用,在食堂、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定期播出、发放与红船精神相关的事迹、英雄人物故事等宣传内容。

(四)树立红船精神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红船精神学习榜样的目的就是确立一个道德坐标,激发大学生见贤思齐的热情,引导大学生积极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育者要积极引领大学生将榜样形象所具有的突出技能、优良品格等内化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例如校院(部)两级部门可以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设立红船精神学习先进个人、红船精神学习优秀团体、红船徽章等等,将优秀学生的学习故事、感人事迹等通过校园媒体传播出去,使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学习榜样,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精神榜样。另外,也要发挥朋辈压力的带动作用,鼓励每一批红船精神学习榜样在校园内开展宣讲、座谈等活动,提升红船精神、榜样故事在校园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注释: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14日。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3).

[2]李海凤.“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18):7-9.

[3]陈松友,王楠.新时代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04):112-115.

[4]李安.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理论视野,2017 (4).

作者简介:文飞(1994—)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传媒政治。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