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产教融合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0-03-08 14:27孙颖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

孙颖

摘要: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在当前教育优先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引领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就产教融合背景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教学经验为基础探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可用之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自从2015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出一系列的文件,用以促进产教融合的持续发展,将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实现新的融合,改变科技、产业、教育不同系统之间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体系之间共同围绕新技术变革实现新的融合与共享。近几年在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各方的融合推动下,产教融合的效果已经有所显现。虽然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很早就开始运用的培养人才的新方式,并在多年的持续推进下逐渐演变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但是至今为止,产教融合依然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在高职院校诸多专业实施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教融合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还应持续被推进,更应该不断反思总结其存在的不足,并重新审视予以改变。

一、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实施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更好地提升人才的质量、学生就业竞争力,还有利于提升院校自身的办学能力。首先,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进行更高的结合,只有与行业内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分析与了解,用实践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架构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重点学习今后参与工作将主要应用的知识点,满足企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其次,产教融合的实施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高职院校学习的知识都是出自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对企业发展的认识等。产教融合的实施,需要会计专业的教师先于学生接触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合计数,才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与书本上不一样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且在产教融合时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攻克技术难关等,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此外,产教融合还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达成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互相促进,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术依托以及技术活力,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匹配度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科技时代,不同的行业、产业也在不断的进行过转型、升级与改革。以会计行业为例,从本世纪初至今,短短的十余年会计行业的发展却历经多次的转型,如传统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转变,在进入计算机化、网络化时代之后,会计行业又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转型与升级。如今的会计行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智能化、跨界、跨行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还依然将培养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为社会输送大量初级会计人员,并未结合时代的转化、产业、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有所转变这个角度四去思考,因此培养的初级会计人才并不具备跨界、跨行的知识、技术以及综合素质,因此也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可见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产教融合中无缝对接培养人才的要求依然有着一定的差距。

(二)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有偏差

高职院校在多年改革与发展之后,已经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但是课程体系的内容并未完全与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工作需求相一致,还需要院校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予以分析和改变。特别是当今我们已经步入智能化时代,会计工作岗位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手工核算,而是更加趋向于财务管理,因此之前侧重于会计核算的课程教学内容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当前会计岗位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因此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新时代会计岗位的工作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今后的需要尽快予以调整,减少偏差。此外因为会计专业主要是与财务内容相关,财务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还自带少许的敏感性及特殊性,因此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在与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时,将实习学生安排到会计、财务等关键岗位,因此存在产教融合度较浅的情况。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大量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坚实的后盾。当下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益处颇多,且院校内部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以及质量都已经有所改进,但是情况依然并不乐观。其一大部分学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师主要工作范围就是高职院校,具备丰富的會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自身也缺乏实战经验,即使有的教师已经获得了双师证书,但是其会计实践操作技能依然有限,很难以一己之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当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多数都是已经具备双师资格,但是却并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而从企业方面来看,多数师资虽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理论水平,而且也不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当滞后,直接制约了产教融合发展的深度。

三、产教融合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探析

(一)完善会计专业与行业、产业、企业的对接机制

本世纪初至今,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的迅速扩张。因为会计是任何企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因此会计专业也迅速成为各地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推广较快的专业。但是随着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很多智能软件被大量的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极大地降低了市场对会计行业人才的数量需求,过去可能需要很多人一起才可以做好的财务工作,只需要一个人操作智能软件就可以做好,因此市场对从事基本会计工作的人才需求会逐渐降低。此外会计行业开始和计算机、信息共享等不同的领域相交叉,今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将是复合型高级财会人员。高职院校在开展产教融合时,必须针对当前会计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数据共享、自动核算、信息传递、简单操作等趋势做出结构性调整,同时校企还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强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促进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当前市场需求相匹配。

(二)构建对接产业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重要保证,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而这些都是对新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以当前时代发展对会计行业的新需求,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归纳出新时期会计人员都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以及职业素质,以会计职业发展为导向,依照“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对接,构建基于实际职业活动的“书证互通、学做互促、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增开信息化和管理会计方向的专业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多途径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执行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回影响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效率。其一,高职院校可以以具体企业作为依托,采取一师一企、一师双岗的方式培养教师培训基地,估计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钻研,同归教师参与到企业与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其二,构建兼职教师的准入机制,在本地有名的会计事务所、大型企业聘请财会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兼职教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会计专业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校内教师公共合作,不断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及能力,通过校内校外共同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会计岗位的各项工作内容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一定的简化,这也对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自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无法改变,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新时期市场对新型会计人才需求的转变而做出必要的调整,积极从专业协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多个层次予以新的改变,争取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多元化的會计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小红.应用型高校财会专业“五重构,五融合”育人路径探析——基于新商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视角[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 (09):70-73.

[2]燕峰.高职会计专业“代理记账工作室”模式的产教融合实践[J].江苏商论,2019 (09):124-126.

[3]张振华.关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探讨[J].智库时代,2019 (39):68-69.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