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罗形坳钨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0-03-09 03:24肖根莲谭芳芳赖小赟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钨矿矿脉区段

肖根莲,谭芳芳,刘 方,赖小赟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二队,江西 赣州 341000)

江西省崇义县铅厂罗形坳钨矿发现于1937 年,是一个开采多年的老矿区,矿产资源已近枯竭。矿区地处南岭成矿带的崇余犹钨锡矿密集区,区域内有钨锡矿床55 个,其中大型矿床有西华山钨矿、漂塘钨矿,另有中小型矿山53 余个。矿区西侧及南侧为洞脑钨矿区、东南侧为香茹棚及铅厂小樟坑钨矿区,东北侧东石圳钨普查探矿区、北侧为大棚里钨普查探矿区。

图1 罗形坳矿区区域地质略图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东段的西华山—杨眉寺钨锡矿化集中区中段[1],位于西华山岩体的北西边缘部。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是赣南主要的钨锡产地之一,矿床类型属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寒武系浅变质岩。

加里东运动以来,西华山-杨眉寺断隆带经受了多期多阶段岩浆侵入活动,从南西华山至杨眉寺,断隆带表露的代表性花岗岩体有西华山、天门山、下垄等岩体,这些侵入体在深部连一体,构成西华山-杨眉寺花岗岩隆起带。北东向花岗岩隆起带控制钨锡成矿带展布,由南西向北东,依次产出西华山、罗形坳、荡坪、木梓园、大龙山、新安子、漂塘、棕树坑-石雷、左拔、樟斗、牛岭、下垄、大平山、平案脑、红桃岭八仙脑、老庵里、长龙、茅坪、张天堂等矿床,是我国地质研究和勘查开发程度最高的钨锡成矿区带之一。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内除南部有少量花岗岩出露及南东、北东沿河两岸的第四系外,全为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群(Є1nj)地层。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群(Є1nj)岩性为变余石英砂岩、板岩和少量千枚岩,岩层倾向140°、倾角55°~65°,或倾向300°,倾角60°。

2.2 构造

矿区分为南北两个区段,北为西峰区段,南为罗形坳区段。

2.2.1 西峰区段

西峰区段断裂构造主要有五组,

(1)北东向断裂:该组断裂最发育(F1、F2、F5、F6、F7),规模较大。F1 和F2 分别于区段的东部、西部贯穿全区段,为区段东西两端的边界。其间尚发育有规模较小的次一级北东向断裂(共5 条),走向40°~50°,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75°~85°。F1 和F2 破碎带宽5m~8m,由几组平行断裂组成。断裂性质以压性为主,扭性次之。

(2)东西向断裂:该组断裂的规模仅次于北东向断裂,常被北东向断裂错动。其结构面显示张扭性或压扭性,表现硅化、破碎、挤压,充填不规则的石英,后期又受压扭作用形成片理化和透镜体。含矿石英脉发育于断裂带中,并有挤压碎裂现象,说明该组断裂活动是多期次的。断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或北,倾角55°~82°。

(3)北西向断裂:本组断裂规模较小,形成时间较早,分布于矿区东部,走向310°~330°,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67°~85°。其特征表现为挤压破碎,扁豆体发育,硅化和糜棱岩化,扭劈理切穿扁豆体和云母脉,云母脉呈挤压破碎和弯曲状。该组断裂在剖面上呈“×”,倾向南西者错动倾向北东的断裂,为压性断裂。

(4)南北向断裂:本组断裂在区内不发育,以压性为主,后期具扭性特征。片理化发育,构造角砾细小。形成时间较早,充填于该组断裂带中的石英云母脉被成矿后期活动压碎,该组断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为主,个别倾向东,倾角70°~80°。

(5)西峰区段内成矿裂隙特征:

A、裂隙面呈陡而平直光滑或舒缓波状,裂隙延伸短(长30m~40m),中间大,两头小;B、成组成带密集产出,有明显的疏密韵律;C、裂隙组有侧幕现象,多为右行侧幕排列,脉体与脉壁易剥离,裂隙无明显的错动。

2.2.2 罗形坳区段

罗形坳区段F1 断裂为区域性断裂,区域延长16km;区内断裂长200m,宽5m~7m,最宽12m,断裂产状倾向290°~300°,倾角77°~79°。断裂带内硅化强烈,多数构成石英岩,断裂中常见构造角砾岩,次圆状,大小不等,最大20cm,最小0.5cm~1cm,一般为2cm~3cm。断裂呈压扭性特征,控制了花岗岩与变质岩的界线。与F1 断裂伴生的北西西向张扭裂隙,为矿脉形成提供了空间。

罗形坳矿区内节理主要有三组:走向280°~285°,倾向为南南西或北北东,倾角80°~85°;走向15°~30°,倾向以北西向为主,倾角20°~50°;走向45°~70°,倾向南东,倾角85°~86°。

成矿裂隙平行排列,具有分组发育的特征。花岗岩内成矿裂隙产状,倾向以南西为主,倾角较陡,充填以含钨为主石英脉矿体。变质岩中裂隙倾向以北北东为主,倾角大于80°,充填以含钼为主的石英脉矿体,在西峰区段,含钨西英脉矿休倾向南西,倾角75°。

2.3 岩浆岩

矿区内仅在罗形坳区段南东角的PD1(220m 标高)平窿一带地表出露岩浆岩。为西华山复式岩株北西延伸的一部分,属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2 次侵入花岗岩(γ52-2b),同位素年龄160m.y(K-Aγ 法),据南京大学测定花岗岩中Wo3 为26.3ppm,大于克拉克值16 倍~17 倍,高于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平均值5 倍,为成矿母岩。主要岩性为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白~灰白色,细粒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斑晶以长石为主,基质为长石、石英、黑云母。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35%~40%、斜长石20%~25%、石英25%~30%、黑云母3%~5%,少量次生矿物绿泥石、绢云母、高岭土等。

化学成分:Sio274.74%,Tio20.03%,Al2o312.54%,Fe2o30.26%,Feo1.23%,Mno0.10%,Mgo0.19%,Cao0.60%,Na2o4.11%,K2o4.35%,P2o50.05%,F0.17%。

3 矿体特征

3.1 矿体规模、产状及空间分布

罗形坳钨矿属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成矿围岩为寒武系变质砂岩、板岩,矿体受北东向裂隙构造带控制,呈脉状产出。矿区从南往北依次分为罗形坳区段、西峰区段。

罗形坳区段:共有13 条石英脉,产于花岗岩中石英脉有5条,产于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Є1nj)变质岩中有8 条。脉带沿走向延长5m~135m,最长175m。沿倾向延伸一般100m,最大深度150m。矿脉间近似平行排列,间距10m~30m 不等。矿脉充填于北西西~南东东张扭裂隙中。矿体产状主要有三种,一为走向285°~290°,倾向北,倾角83°~85°;二为走向300°~312°,倾向北,倾角70°~80°;三为走向285°,倾向南,倾角86°。

西峰区段:共有16 条石英脉,均产于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Є1nj)变质岩中。矿脉间近似平行排列,充填于北西西~南东东张扭裂隙中。呈北西方向展布,右行侧幕排列。

地表标志带宽度约650m,长度约1150m,单带长一般200m~300m,最长570m。总体走向300°,倾向各带不一,Ⅰ带南倾,Ⅱ带倾南为主(南边以倾北为主),Ⅲ带倾南。倾南者倾角较缓,倾角为50°~60°,倾北者较陡,倾角为60°~80°。

深部矿体以脉状产出,脉幅一般在0.06m~0.11m,走向290°~310°,以南倾为主,倾角75°~87°;矿脉空间分布在2 线~6 线,走向延长约220m~300m,倾向延伸110m~260m。

3.2 矿体形态

矿脉平行排列分布于变质岩中,矿体形态简单~中等,呈脉状产出,在平面和垂直方向上,矿脉均有尖灭侧现,尖灭再现,分枝复合,局部形态有膨大缩小,弯曲、交叉、折曲等现象。矿区内矿体形态变化特点:

(1)单矿体规模不大:厚度一般为0.06m~0.36m,最大0.36m。

(2)单脉平面上中部稳定,两端变小,矿脉在垂直方向上部厚度大,往深部厚度变小,矿脉壁较平整。

(3)形态变化主要形式。

具有石英脉型钨矿典型的形态变化:尖灭再现尖、灭侧现(侧幕状)、分支尖灭、分枝复合。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物质组成

金属矿物主要有黑钨矿、辉钼矿、锡石,其次是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绿柱石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云母、萤石等。

3.3.2 矿石结构

矿石主要为自形粒状结构,他形~半自形结构,其次是溶蚀交代残余结构,碎裂结构。

3.3.3 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其次是条带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

3.3.4 矿物伴生关系

伴生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锡石、黄铜矿。

4 找矿方向

(1)矿区北部西峰区段的深部找矿前景较大,西峰区段矿床具矿脉密集,深度大的特点。

(2)矿区为西华山岩体的北西边缘部,外带石英脉矿脉延深进入隐伏花岗岩内100m 空间范围内的可能性较大,矿区成矿区隐伏花岗岩内有一定找矿空间。

(3)从矿区两个区段矿脉分布情况分析,矿区中部F1~F2~F5 间为矿区空白区,有很大的找矿空间。

5 结论

罗形坳矿区石英脉型钨矿赋存于燕山早期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外接触带,矿脉受北东向裂隙构造带控制。据隐伏花岗岩体顶面标高延展趋势,预测内、外带含矿石英脉产出标高及矿化富集区间,对矿区内隐伏花岗岩体矿脉系统查证,作为矿山探矿增储的突破方向。

猜你喜欢
钨矿矿脉区段
江湖:非虚构写作的新“矿脉”
K型碲钨矿结构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一种改进的列车进路接近锁闭区段延长方法
高速铁路设施管理单元区段动态划分方法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江西钨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探讨
在我行走的地方没有灰尘
共和国“第一国企”助革命成功
铀浓缩厂区段堵塞特征的试验研究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