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及控制措施

2020-03-09 03:24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定期检验特种设备事故

赵 波

(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17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特种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设备,基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整个运行过程中带有一定危险性,一旦产生事故,势必会伤亡惨重,损失巨大。基于此,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针对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国家和特种设备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但仍无法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针对这一现状,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1 特种设备的内涵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特种设备的内涵极为丰富,按照我国国家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被分为了八大类设备,即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这些设备当中,一些在厂房随处可见,还要一些和人们的生活娱乐息息相关。之所以将其称为“特种设备”,其主要原因在于所用地方的特殊性,比如客运索道,多用于景区观光;大型游乐设施,多用于大型游乐园,其他几种类型也具有相似的特点。因此,可将特种设备的特点归结为以下几点。

(1)数量大、种类多。根据上述分析,特种设备包含上述八大类,在其当中还包括很多分项设备。截至2019 年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1525.47 万台。具体分类分布如图1 所示[1]。

(2)发展快、分布广。目前,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特种设备,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提升了工作效率。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对特种设备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特种设备发展迅速,且分布极广,覆盖范围大。

(3)事故多、致因复杂。特种设备具有一定危险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造成严重后果。据相关资料显示,事故多发生在使用环节,如图2 所示。

图1 中国特种设备分类分布(2019 年)

图2 特种设备事故环节分布(2019 年)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风险来源

(1)特种设备自身固有风险。在设计、制造环节,若特种设备没有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标准,或在安装环节与安装要求不符,均会引发事故风险,上述原因导致的风险被称为特种设备安全自身固有风险。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风险。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产生的风险主要是指在使用当中设备因管理不善而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比如,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特种设备从采购、维护到故障报修等各个阶段都需要专人负责管理,若存在管理不当,职责不明确等情况,将会导致事故产生后无法问责的情况,甚至影响救援时间。

(3)特种设备运行与运营风险。在使用过程中,特种设备因检修、维护不到位,很容易产生事故风险。应对这种风险,必须严格遵循我国的强制检验制度,定期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定期检验特种设备,一旦检验不符合规定,则不得使用。

(4)特种设备使用风险。据2019 年大量数据统计,使用环节是特种设备事故的高发时段,高达83.85%。在此阶段,物的不安全因素将向人的不安全因素转移。因此,在使用阶段,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正确使用设备,要时刻提高警惕,不得麻痹大意,认为自己已经很熟练了,就不把安全放心上[2]。

3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权责分配不明确

就当前来讲,政府仍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主导者,以强制性的法律监管特种设备安全。这种管理方式属于一种高度集权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这种管理方式已经逐渐和时代背景不符了。要求市场加入进来,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调节,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缺一不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愈加完善,政府的作用将逐渐淡化,但不可退出。要在市场运行失灵的情况下,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调整市场,但目前我国特种设备管理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特别是在监管职责方面,存在职责不清、工作交叉等现象。导致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纠纷、矛盾。

3.2 资源配置不均衡

作为保障我国工业生产顺利开展的重要设备,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应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并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然而,多年来,我国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的财政支持仍有所不足,尤其是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正是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大量监管工作由于无法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难以开展。此外,很多企业的安全意识也很薄弱,在经济利益面前,安全投入成为了一种附属品,并不重视,忽视了安全生产投入,导致一些特种设备存在超期服役等问题,为后期生产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3]。

3.3 监管治理不显著

目前,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解决当中,若一味地选择短期治理方案,不仅很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甚至会出现相反的作用,导致部分相关责任主体由于短期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就沾沾自喜,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导致后期减少了投入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当中的资金,长此以往,安全问题没解决,甚至会引发更大的事故。究其根本,其原因在于管理者无法正确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不出事故就是安全,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一定风险性,作为高风险的特种设备,更应如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再坚持,不能掉以轻心,要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管力度,提高治理成效。

4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4.1 强化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意识

于企业发展而言,安全生产是第一要紧的事,事关企业生死存亡。作为一种高危险性的生产设备,特种设备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定会引发人员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无论是职工自己,还是企业都将是直接的受害者,所以,必须强化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意识,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这也是对职工、对企业、对社会负责。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重视程度仍有所不足,甚至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安全问题,出现了违规违法操作行为,这也是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

安全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保证安全,才能幸福一生。要将安全深植到人们的心中,强化安全意识。因此,为了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必须要深入了解特种设备的特性和操作技巧,加强学习。同时,注重案例的启示作用,从事故案例当中,总结经验,让特种设备从业人员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性、危害性,提高防范意识,做好提前预防工作[4]。

4.2 加强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培训

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分不开,目前,我国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已从物的不安全转变为了人的不安全,也就是说,人为因素成为了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特种设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也随之提升。尤其是自动化、智能化时代下,在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检测当中,应用到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需要相关人员必须积极学习现代化生产技术。企业应根据岗位情况,分层次、分批次,多渠道地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邀请特种设备专家、监管机构、检测机构等详细、全面讲解特种设备运行、使用的规范规定。让职工及时充电,积极学习最前沿的业务知识,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此外,除了提升职工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率,将危险降到最低。

4.3 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拥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控制尤为重要。整体来讲,在安全管理当中,要严格遵循“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则,做好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维修保养等管理工作。在定期检验制度当中,不仅需要国家质检部门的强制检验,同时,还需要企业内部组织的检验,若特种设备没有通过定期检验标准,则不允许使用。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了解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找出问题,消除隐患,减小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无论是监管部门、检测部门还是企业,都应该重视定期检验工作,并将其纳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5,6]。

5 结语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是重要的工业生产设备,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保证生产的重要标准,只有将重点放在安全上,找出隐匿的风险因素,才能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定期检验特种设备事故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极端天气条件下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探讨
管道电流测绘系统在埋地公用管道定期检验中的应用
学中文
工业管道定期检验中的管理工作
浅析大型机场气体灭火系统气瓶定期检验
浅谈如何做好地面集输工程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超声检测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中的应用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