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三维地质建模及控矿构造的演化研究

2020-03-09 03:24魏玉凯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格网块体北山

杨 阳,张 敏,魏玉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位于北山地区的西部方向,处于坡北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带西侧,是一个典型的杂岩矿山体。通过翻阅大量的调查资料,发现该地区的罗东岩体形态、产状、岩相分带具有集中化、分散化等特征。因此传统建模方法根据以往的铜镍矿体物化探异常特征,建立铜镍矿三维地质模型。此次研究在传统建模方法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建模过程,将模型的计算速度和精确度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提升,为铜镍矿的探采工作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因此研究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并分析控矿构造的演化过程。

1 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三维地质建模

1.1 构建地表模型

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分布特征的表现形式,通过已知坐标属性和离散分布点,模拟显示地面的连续性特征。在3DMine 矿山建模软件中,利用散点、线条以及闭合线生成地表模型。首先将散点数据上传到3DMine 数据库中,通过散点图的形式预先设定地表特征点,利用三角形网连接各点,形成一个表面模型。然后为线条上的点进行高程赋值,结合带有高程值的地形线条,生成散点数据信息,再利用线条生成地表模型的基本外观。然后利用自身程序转化模型的基本框架,通过颜色渲染功能模拟地表的起伏状态[1]。此次研究构建的矿区范围地形模型,利用mapgis6.7 对1:1000 的地质图进行扫描,然后矢量化处理生成的二维图像,得到矿区范围地形线,如下图1 所示。

将处理后的文件导入到3DMine 的管理数据库中,赋值完等高线高程后检查并清理地形线,清理重复点或者线条,得到完整的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地表模型。

1.2 构建3D 地形地质模型

依据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段地形地质图,结合上述构建的范围地形模型,建立3D 地形地质图。在校正后的地形地质图上,提取因为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开采因素导致的断层及地层信息,将该信息上传到3DMine 中,检查同时清理提取的数据,同时打开范围地形模型,利用点以及文字转换线条落在数字地形模型上的功能,同时要求地质区颜色与地形地质图之间,按照1:1000 的比例进行格式统一,以3D 效果图的形式,建立地形地质图模型。该过程首先要建立主要地层模型,根据地层的顶底板点,在地形地质图及其剖面图中获取与地层有关的信息,确定模型的地层。自然类型模型则从剖面图和储量估算图中,提取与自然类型有关的信息。建立矿体实体模型时,将原有的cad 勘探线剖面图三维化;然后解译及圈定剖面矿体;再协调和处理各个子模型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将该模型与原地勘剖面进行对比,注意校核线框实体的有效性;最后进行数据纠错,对存在构建问题的衔接面、衔接点进行调整,实现对3D 地形地质图的构建。

1.3 构建块体模型

地质实体模型可以精准描述铜镍矿的空间形态与位置,但很难反映其内在性质,因此在构建地表模型、3D 地形地质模型的前提下,还要构建块体模型,不仅掌握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的位置及形态,还要迅速把握矿山的内在性质。块体模型只考虑平面范围,因此从新疆北山地区金属矿的数据库中,找出罗东铜镍矿的模型构建范围,然后根据前两节内容,构建地表模型和地形地质模型。根据模型中的基本参数,自动获取块体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最小和最大坐标。然后确定块体模型的尺寸,块体尺寸越小时,构建的模型精准度就越高。但由于过小的块体尺寸会增加计算量,降低整体计算效率,因此本次建模为了保证时效性,将块体模型尺寸设置为5×5,按照该规格和基本模型架构,自动生成规则格网,此时格网中心点坐标,就是块体模型在建设平面中的中心点。然后对格网点赋值。由于传统建模方法根据已知样本点,采用估值法判断格网点对应的三角形,然后通过三角面方程插值的方法进行赋值,导致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因此针对传统建模方法存在的不足,对格网点赋值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三角网对格网点赋值的速度与精度。该方法首先根据三角形的角的最值坐标,确定其外接矩形。然后分析网中心线与外接矩形四条边线之间的关系,当横纵两条中心线均与矩形存在交点时,则可知外接矩形影响格网;再分析三角形与中心点之间的关系,当中心点位于三角形内部时,则说明三角形影响格网。根据三角形所影响的格网判断结果,对格网中心点赋值。当中心点在三角形内部时,则通过三角面方程插值法,确定格网中心点的铜镍含有率。完成上述赋值工作后,根据格网顶面、底面中心点,建立不同中心点的坐标,其中格网顶面中心点的坐标和底面中心点的坐标,分别用A0(x0,y0,z0)和B0(a0,b0,c0)表示,四个顶面顶点分别为A1、A2、A3、A4;四个底面顶点分别为B1、B2、B3以及B4[2]。已知块体模型的实际构建尺寸,根据格网顶面中心点坐标,计算其他四个顶点坐标,同理计算格网底面其他四个顶点坐标,从而构建格网底面模型。然后再利用上述提到的顶点坐标,构建模型的侧面,将侧面、顶面以及底面相连接,形成一个封闭体,也就是块体模型。块体模型构建完毕后,将其与其他模型之间进行衔接,然后进行三维显示。该显示界面如下图2 所示。

将地层顶面三角网和底面三角网,分别放入顶面所在图层和底面所在图层两个输入栏中,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显示模型的三维立体效果图;若选择“是否计算体积/储量”这一选项,还可以自动计算不同地层中的铜镍金属含量。至此实现对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

2 控矿构造演化过程分析

目前的矿床内控矿构造,多以褶皱和断裂的形态为主,总体呈现NW 形态的走势,还有一些呈现NWW 的走势特征。其中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的背斜构造,主要存在NWW 走向的轴向褶皱;控矿断裂则主要体现在NW 断裂带与NWW 断裂之间。分析控矿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时,根据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提取该地区地表和地层的形态学特征,提取每一褶皱和断裂区域的控矿构造演化数据,然后结合运动学基本定理,分析控矿构造演化成因及规律。已知罗东铜镍矿某一段露天采场内的NWWNW 向断裂中,靠近断裂带两侧的含铜镍矿,呈脉状或是微细浸染状分布。根据三维模型的观测结果,发现断裂带较破碎部位的含铜镍矿脉发育情况更好,因此可以判断该开采地段受地壳活动的影响,在该处剧烈运动,使构造透镜体、断层泥以及断层角砾不断发育,通过地壳活动重新排列组合,由两侧断裂带的牵引使铜镍矿脉冲出基本地层,因此可以通过含矿断裂带的剪切逆断裂实际情况,判别控矿构造演化过程。根据上述过程可知,在成矿前控矿构造受NW 断裂与NWW 断裂的影响,产于矿山的背斜两翼或切穿背斜,说明控矿断的形成时间,要晚于背斜和千枚理构造的形成时间。因此根据应力学分析可知,背斜形成于NNE 的挤压,因此通过上述分析过程,判断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的控矿构造演化规律[3]。

3 结束语

此次研究在传统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对三角面方程插值法赋值过程进行了优化,为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铜镍矿山的三维地质建模,提供更有效率和精度的矿山三维立体模型。但此次研究受复杂地质条件、动态变化的找矿环境影响,其建模方法还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对巷道模型的建立进行详细说明,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手段。同时还要以实地考察的方式,检验控矿构造演化过程分析是否可靠,为国家的找矿技术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格网块体北山
浅谈深水防波堤护面块体安装控制及修复方法
张志民
基于BIM技术的水电站地下洞室定位关键块体分析方法
格网法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基准转换中的关键技术
防波堤预制块体安装工艺
乡愁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
块体可动性判断的几何算法研究
后崴子北山地点发现的旧石器研究
基于精细化人口格网的城市机构养老设施供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