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摄影在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意义

2020-03-11 03:02钟俊杰
ViVi美眉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钟俊杰

摘要:民俗摄影是一门新兴的摄影类型,以民俗为题,真实记录人类历史文明。在当下,许多传统民俗活动、技艺面临着消亡和无人继承的危险境地。民俗摄影以其独特的文献性和艺术性,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道路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民俗摄影;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

一、民俗摄影综述

(一)民俗摄影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民俗摄影与传统文化之间是互为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民俗摄影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为民俗摄影创作提供素材、资源。几千年以来,民俗生活的记录都只能局限于文字资料,随着时间的流失,很多史料都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消损。随着影像时代到来,民俗摄影以图片形式直观记录民俗生活,其直观性、生动性、瞬间长驻性、记录性的优势是文字记载所无法比拟的。

(二)民俗摄影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承。谈到传承就要回顾历史。正因为有一代一代的传承才得以延续,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体系,各种各样的“非遗”民间艺术瑰宝才能流传至今,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说也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由于社會发展的全球化,诸多独具特色的地域民俗文化正在消失、褪变,客家刺绣等一些民间工艺也不可避免面临着这一共同危机。在这一情况下,就需要发挥摄影的功能,记录客家刺绣文化遗产,记录当前客家刺绣文化的传承现状和生存环境,尤其是具有深刻寓意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图案纹饰。通过民俗摄影这一途径将其展示出来让社会公众了解、认识、传承客家刺绣文化,了解我们的非物质形态的精神家园,让这一“非遗”民间艺术瑰宝得以传承。

(三)民俗摄影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民族文化认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由于受到全球化浪潮冲击,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社会公众对于手工艺品的价值认识发展了转变、偏移的问题,传统手工艺品已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型,在乡镇,近乎看不到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了,孩子们也不喜欢传统的童帽了,喜欢上了时尚潮流的帽子,就连用来住宿的围屋也几乎看不到有人住在里面了,一些特殊的工艺濒临着失传的边缘……或许在过几年这些东西只能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通过照相机记录下这些文化,并且用镜头将作者的所想传达的情绪、内容还原成立体影像传达给受众。除了记录,还应展开专题展览、出版画册、图文书、期刊杂志、建立专题档案,让社会的各个阶层、群体关注、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自觉地参与到“非遗”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二、民俗摄影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记录与见证

民俗摄影是对民俗事物及历史的记录和见证。民俗摄影作品是民俗工作者与社会大众、艺术家内部沟通的渠道平台,同一个建筑、服装、活动,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和审美,从多角度、全方面的记录同一件民俗事项。在摄影领域里,艺术家们一起互相讨论、促进,相互沟通、碰撞,思想的碰撞往往能促使艺术创作,集大家之所长、取长补短,也能让民俗事项表现的更加真实、完整。民俗摄影记录客家人的精神风貌及纹饰图案,为客家人的客家文化建设留下一份可信度很高的视觉档案和报告,许多老照片的价值更是价值连城,如英国人约翰·汤姆逊、庄学本、冯骥等等的照片,它脱离了照片所本身的价值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些用图像与文字记录下来的不同时代人物、事件等作为历史文献共同被保存下来,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成为延续中华文明、见证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

(二)诠释与传播

民俗摄影是对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的诠释与传播。民俗摄影可以无视地域所带来的阻碍,通过电子信息媒介以图片的方式进行无差别的传播。在当代中国民俗摄影正变得越来越火热,专门从事民俗摄影研究的人也有如水涨船高之势。一个高水准的民俗摄影工作者不仅思维清晰、洞察敏锐、对于民俗文化也具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其摄影作品都是经过深入调查和大量的田野考察。如获得了首届“人类贡献奖”比赛大奖焦波的作品《俺爹俺娘》,他用光影记录下父母日常生活配以真实、淳朴的文字,以小家衬“大家”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演绎生动、形象。同样、朱小华一家四口也是如此,记录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工作、生活场景,朱小华自己一边在缝制、裁剪,丈夫则在联系刺绣作品的宣传、出口、销售,闲暇时,夫妻二人一起共同和孩子玩耍……这不只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代表着某种家族的观念,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对于客家刺绣本身也是一种全新的诠释、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结语:

民俗是一定社会时期中基层民众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活动,代表着当时大多数社会群众的审美文化倾向。新时代下,旧的民俗事项正一点点吞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新民俗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旧民俗在当今又呈现出何种态势。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旧民俗文化?如何探究新民俗文化?如何看待、把握新旧民俗文化?这是对于当代民俗摄影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问题。目前,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共同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技术支撑,为民俗摄影创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应抓住机遇,锁定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用影像开辟出传统文化民俗的新视角、新道路,这是现当下社会赋予民俗摄影工作者的新使命。同时,摄影介入传统民俗文化,必须坚定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历史与社会负责,用学术的精神,学者的态度, 在传承中发掘,在保护中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3]阳丽君,吕品田.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2011中国非物质文化.

[4]“遗产摄影大展”解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吕品田访谈[J].中国摄影家,2011(05):14-19.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