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野味”黑白名单

2020-03-12 11:17杨凯奇南方周末实习生杨习得
南方周末 2020-03-12
关键词:野味名录人工

南方周末记者 杨凯奇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杨习得

吉林长春,2020年2月,森林公安严打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疫情期间刑拘21人,警方展示收缴的部分野生动物制品。  新华社 ❘图

一千多条水律蛇(学名滑鼠蛇)再过几天就要断粮了,“我这个急啊”,眼看着蛇都瘦下来,离死不远。

能否进入白名单,要看物种是否繁育技术成熟、健康风险可控、拥有大规模可持续繁育种群且无需从野外捕获野生个体。

对爱吃“野味”的人来说,按照法规和最新的政策,当下“什么动物能吃”是很复杂的问题。

老鼠、蝙蝠,曾经能吃,现在不能吃;

养殖的鳄鱼、娃娃鱼(大鲵),曾经能吃,现在也能吃;

养殖的鹌鹑、鸽子、兔子,现在不能吃,未来能吃;

养殖的蛇、石蛙,曾经能吃,现在不能吃,未来能不能吃,不好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尽管还没有明确证据指出,病毒的源头就是野生动物,但已被科研证实的是,SARS、H7N9禽流感、埃博拉等新发传染病,都和动物有关。公众纷纷指责吃野味的人,把病毒从餐桌带向世界。

不过,“野味”的定义尚不清晰,菜谱上“野味”并非都是狩猎自野外。长期以来,食用野生动物的人工养殖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涉及数百万人的生计,他们不想被“一刀切”叫停。

在野保界看来,社会大规模反思食用野生动物是难得的契机。他们希望借此规范漏洞重重的野生动物养殖产业,更重要的是,将对野生动物的观念从“利用”扭转为“保护”。

目前,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保护派”与“养殖利用派”既有角逐,亦有共识。

哪些动物还能吃?

从昆虫到人类,自然界有上万种动物,国内外与动物相关的法律、公约,大都按照名录管理,例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指的是列为国家、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和“三有”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动物。这就导致了漏网之鱼——老鼠、蝙蝠不在上述名录之内,其食用几乎不受法律限制。而在名录之中的动物,也存在野外捕获的动物混入人工繁育的“洗白”问题。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称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情况;之后,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等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杜绝野生动物非法食用和交易,建议紧急修订野保法;中科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李景虹等也发出类似呼吁。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宣布,不只是保护动物和“三有”动物,人工繁育饲养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也在禁食之列。

吃老鼠、蝙蝠无法可依的漏洞补上了,“洗白”问题也暂不会出现,新的疑惑随之产生:哪些动物还能吃?

陆生和水生动物参照不同的目录管理。对于陆生动物,可循的是制定于2014年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目录分7大类、159个品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猪牛羊鸡鸭鹅,还有吉林梅花鹿。

翻阅目录,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国强和团队发现了很多意外的结果,比如,鸽子、鹌鹑不在其中,兔子也只收录了福建黄兔、四川白兔两种。陈国强分析,该目录主要收录原产于我国珍贵或急需保护的畜禽品种,如北京鸭、小尾寒羊等,“不在该目录里的家禽家畜能不能吃,还要进一步明确”。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曾表示,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公众已广泛接受的动物(如兔、鸽等),可列入此目录。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更新的目录,争取尽快报批后公布。

对于水生动物而言,可循的是《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或《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养殖业常见的龟类、鳖、鲟鱼、鳄鱼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均在列,这些物种的野生种群则禁止食用。

《决定》发布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遵循《决定》的意见制定地方草案。有的非常严格,如深圳市给公众开列了一份可以吃的陆生动物的名单,包括猪、牛等。除此之外,猫狗等宠物也不能食用。这曾遭受不少质疑,有网友担心炭烧牛蛙、红烧甲鱼等常见美食被剔出菜谱。

除了陆生动物,湖北版本禁食名单还包括了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广东省则已经对交易、食用者提出了具体的罚则。

眼看着蛇都瘦下来离死不远

所谓“野味”的来源,既有狩猎,也有养殖。《决定》出台,养殖户着急了。

养蛇户李畅(化名)困守在湖北恩施利川县一个山村里。疫情期间,交通阻绝,他只能四五天喂一次饲料,一千多条水律蛇(学名滑鼠蛇)再过几天就要断粮了,“我这个急啊”,眼看着蛇都瘦下来,离死不远。

恩施的新增病例连续数日为零,交通有望解封,饲料问题也许能解决。李畅此时陷入纠结:根据《决定》,蛇的交易和食用都被禁止,继续饲养只能是越亏越多,“还欠着一屁股债”。但当地林业局又要求他不能私自放生、宰杀,还得保证蛇的安全。

《决定》出台前,这个产业里的娃娃鱼、蛇、竹鼠等是央视栏目《致富经》高频出现的“明星动物”,城里的年轻人通过这个节目探秘农村生活,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的点击量动辄一集上万。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用途有科研、保育、药用、食用等,贵州省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介绍,贵州省野生动物养殖中的90%都是供食用的。

从扶持到禁止,政府对于食用野生动物养殖的态度,是180度大转弯。

“这产业不小,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我们这里最早养殖石蛙的已养了30年。”江西赣州石蛙(学名棘胸蛙)养殖户何祥海说,他自己也已养了10年,每年能从市林草局得到数万元特种养殖补贴。

《决定》出台之后,国家林草局“贯彻落实《决定》的通知”要求,以食用为目的的从事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需撤回并注销所核发的人工繁育许可证件或文书。如果不能再养石蛙了,何祥海认识的养殖户年龄多在40到60岁之间,“这么老了再出门打工,也没人要了吧”。

▶下转第2版

猜你喜欢
野味名录人工
粗粝野味
人工“美颜”
野味消费的背后
“病毒”“隔离”“口罩”与“野味”
参展商名录
瑞士打猎季假野味上餐桌
人工制冷
北京100种常见鸟类名录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