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构建

2020-03-13 20:32彦徐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校企岗位

马 彦徐 刚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2.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职业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发展能力和社会声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1],在某些区域和院校甚至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不够,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需求有所脱节,培养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吻合度不高,人才培养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质量性短缺依然存在,用人单位难以找到能充分满足岗位要求的人才,毕业生难以找到能充分发挥才干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业需求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致使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对接不准,甚至出现偏离脱节。因此,只有重视和发挥产业需求侧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偏离的“两张皮”难题。

1 构建“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1.1 构建“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逻辑起点的必然要求

面向产业,服务产业,依托产业资源,培养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只有充分发挥产业需求侧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够保证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只有充分依靠产业需求侧在专业标准、人才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才能够与产业岗位需求相匹配。只有充分利用产业需求侧在人才培养条件、人才培养过程、人才质量评价方面的资源优势,才能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1.2 构建“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能否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以及满足就业岗位需求的程度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标准。长期以来,由于学校片面强调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忽视用人方—产业需求侧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导致人才培养偏离产业岗位实际需求,甚至与实际需求脱节。偏离和脱节既表现在人才结构上,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才质量上。只有把“产业需求侧主导”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是建立“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标准,把“需求侧”的质量作为“供给侧”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 构建“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密切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当前“一头热”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还不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也不高。校企合作还远远没有达到“资源共享、过程共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理想状态,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解决好产业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中的主导权问题,只有把人才培养的主导权交给产业,由产业主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评价人”等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才能发挥好产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

2 “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内涵

做好“五个让权”“五个借力”“五个出力”是实现“产业需求侧主导”的基本前提和主要措施。“让权”就是要让行业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把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话语权”、人才培养标准的“把关权”、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批权”、人才培养内容内容的“取舍权”、人才培养质量的“评议权”让给行业企业。“借力”就是要让行业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合伙人:在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实习教学管理、高质量就业方面借力行业企业。“出力”就是要为行业企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推广、高端设备运行维护、员工技能培训和鉴定考证、新员工招聘出力。探索和构建“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推进和实施“五个让权”“五个借力”“五个出力”的重要保障。

3 “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

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基准,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定位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问题的关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必须由产业来确定,由产业根据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2]。

3.2 人才培养内容优化

人才培养内容陈旧,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课程体系老化僵化,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是导致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产业需求侧需要的又一重要原因[3]。要彻底转变这一现象,人才培养内容的遴选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重构,不仅要让产业全程参与,而且要依靠产业的力量,发挥好产业的主导作用。

3.3 人才培养过程管理

人才培养过程管理要充分突出产业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尤其是企业实践教学阶段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必须全力依靠企业的力量,让企业按照员工管理的标准、制度和程序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顶岗实习阶段普遍存在的“放羊”和“廉价劳动力”现象。

3.4 人才培养条件建设

人才培养条件建设要全面依靠产业的力量,体现产业的主体地位,发挥产业的主导作用。师资队伍建设中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任教师队伍的实践培养都有赖于产业的大力支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和运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都需要产业的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中企业实践教学资源、企业生产实际案例都必须依靠产业的力量。

3.5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途径很多,但最可靠、最直接、最科学的质量评价应该是用人单位—产业需求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所以,必须建立以产业需求侧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发挥出产业需求侧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校企岗位
党校主导作用下的红色文化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校企合作五反思